彭丽洁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选择商务日语专业的内在动机主要是喜歡日语和对英语学习感到倦怠,外在动机主要是日语人才就业的前景广阔,种种原因致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颇为消极。对商务日语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结合学习动机理论,除了通过改进英语本身教学方式外,还可尝试利用学生对日语的兴趣来促进英语的学习,实现双语互相促进来实行教学改革,使英语课堂更能满足学生需要,与时俱进。
[关 键 词] 二外英语;学习动机;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158-02
某高职院校把英语作为商务日语专业的二外课程来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国际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和社会对拥有多语言能力者的需求。但事与愿违,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底子薄弱、对待学习的态度较为松懈、对学习的有限精力只愿投放在本专业课程上等问题,所以二外英语的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缺乏学生参与,教师唱独角戏,何以谈有效教学呢?
另外,自2013年起,教育部高考外语政策就规定,考生可以选择除“英语”以外的包括日语、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五种语言的其中一种参加高考,英语一枝独秀的光景不复存在。另外,从国际环境看,日本劳动力紧缺;从国内环境看,近三年来,高考日语考生人数呈现倍数增长,国内日语教师供不应求,而且中日贸易形势向好,可见日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而从小学到高中,中国人对学习英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可效果却不成正比,如此无望,学生更没有学习的欲望。
二外英语教学境况窘迫,此时更应与时俱进,改变思路,Odlin指出:“在学习者掌握两门语言时,这两种语言都会对第三种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就是说学习者原有的语言知识都可能成为迁移的对象”,何不尝试让英语扮演日语学习推动者的角色呢?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既然学生喜欢日语,何不创造机会让他们多接触呢?二外教学改革的论述将在审视学生学和教师教两方面现状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角度出发,力求达到从二语双赢的教学效果角度展开。
一、二外英语学与教现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充分了解学情,分析教情,才能发现突破口,施行目标明确的教学改革。
(一)学情现状
为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商务日语专业1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英语交流能力、对英语课堂的期望、英语课堂引入日语学习接受度四个大方面。对英语学习的态度结果显示,仅不到10%的学生表示喜欢英语课,接近60%的学生表示作为英语必修课,不得不学;仅12%的学生表示基本每天都自觉地学习英语,接近77%的学生表示为了完成作业才会学习英语;英语交流能力结果显示,仅13%的学生表示可以用英语简单交流,73%的学生表示用英语简单交流有困难;对英语课堂的期望结果显示,30%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英语课堂增加听说训练,6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而英语电影赏析成为学生最希望引入的课堂活动,比例达76%,英语歌曲赏析次之,比例也达66%,英语酷词热句的比例也有40%,其余像英语情景剧表演、英语游戏、英语小竞赛、英语演讲等的比例较低,其中英语演讲的支持率最低,仅7%;最后一项调查是关于学生是否希望英语课引入日语结合学习,50%的学生表示期待,3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15%的学生表示不想,而不想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日语和英语一起学习会增加学习难度。
调查可见,超过半数学生对英语课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虽然大部分学生对简单的英语交际都有障碍,他们中却只有一小部分有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欲望。但可喜的是,学生对电影、歌曲等形式展现的英语素材兴趣十足,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与日语结合学习的方式是接受的,虽然有的学生不愿意,但只要消除二语同时学习难度增加的疑虑,那么学生定能欣然接受。
(二)教情现状
英语作为商务日语专业的二外必修课,安排在大二两个学期授课,使用的教材和本校公共英语一致,但教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考试要求等更具自主性,有利于施行改革。目前二外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听说,整个阶段学习10个情景对话,基本不详细讲解语法,要求学生能掌握重点单词和背诵对话,可以说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是准确的,教学目的是实际的,教学内容是合理的。课中提问主动发言者少、游戏互动参与者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课后能准确无误地朗读单词、对话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对英语电影或潮流英语词句等分享环节兴致较高,但也只限于表面的输入,教师对内容进行解说或提问时就冷场了,但结合调查结果,这些确实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值得深入探究,寻求如何利用这些素材有效教学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学生在听课或回答问题时,时不时会蹦出日语单词或短句,比如中译英翻译练习,有的学生提出不会,其他学生就会起哄让其用日语回答,然后你一言我一语,中、英、日三语不绝于耳,气氛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受此启发,改革创新可从弱化英语在英语课堂中的绝对存在,合理地引入日语学习作为其中一方面入手。
二、二外英语教学改革
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它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双向关系。学习动机固然可以增加学生的行为方式来促进学习,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增加学习动机”。二外英语的教学改革就是根据学情和教情的分析,围绕刺激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改善英语学习效果,同时推动日语的学习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英语课堂不仅学习英语,还获得检验或展示日语学习成果的机会,但英语始终作为主体而存在,二语学习互相促进是可实现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设立合适的目标,获得良好的自我效能,改变英语学习态度
学习目标不合实际,会造成挫败感,因此二外教学应考虑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调查结果,用英语简单交流感到困难的学生比例很高,那么教学目标应设立为简单交流,表现为学习常用词汇和使用语法简单的句子。首先,提供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感到难以完成时及时予以启发,比如学生在对话中出现表达困难时,教师应提供帮助,让其再次复述,并给予鼓励。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经验后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另外,教师应在学生中抓学习典型,让其他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学习典型不一定是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能把一节课学的单词都记住,可让她分享经验,然后抽取部分单词鼓励其他学生模仿学习。这样也可让学生体会到学不好并不是个人的能力问题,而是学习方法不好而已,积极的归因是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逐渐将学生不得不学、被迫才学的态度引导到愿意学、主动学层面。
(二)运用多种形式激活潜在的内部动机,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1.把课文内容盘活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往往提不起兴趣,没有动力,就没有有效学习。课文的形式是日常生活常用的情景对话,其实是很接地气的,但是一旦跟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就感到索然无味。此时,应紧贴社会时事、热点话题灵活融合于课文,同时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教师讲“baggage”时,告诉学生baggage在不同国家机场的遭遇。总之要赋予课文新的、实用的、可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充满求知欲。
2.灵活运用各种英语素材
前文教情分析中提到,学生对英语电影或潮流英语词句等分享环节兴致高,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活动目标和任务设置不够明确和合理所致。比如播放英语电影前,告知学生观看目的,布置观看任务,如看完电影后回答问题、提炼主要内容、台词还原等,而原版英语电影的对话语速和画面是很快的,超过能力范围的任务只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无力感,所以还要根据任务特征调整语速或画面,让学生拥有完成任务的客观条件,有利于产生学习动机。总之要根据不同素材设计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三)英日对比学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创造语言学习新鲜感
Rivers根据自己学习外语的经验,认为“学生在学习第三、四种外语时,学生倾向于依赖他们学过的最弱的一种外语知识对正在学习的外语的形式和结构进行推测”。英语属于屈折语,日语属于黏着语,二者在句式和语序上有明显的差异,但在一些具体的用法上又有共同之处。所以通过外语间词汇、句型、文化的有意识比较和分析,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显性理解。比如可以在学习英语动词时让学生用其各种形式与日语中的动词活用形式作比较,或进行英日单词、句子互译活动等,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巩固日语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对比教学时,要分清主次,不必作全面、系統的比较,而应有针对性且合理地作个别、局部的比较,教学仍应以英语学习为主线。
此外,还可组织英日语结合的情景交际活动,比如入住酒店情景,让学生代入外国人角色,分别使用英语和日语进行对话办理入住手续;还可进行英日双语绕口令、广告词翻译等小竞赛,丰富语言体验。各类语言鲜活、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始终能在众多的互动形式中找到适合自己表现的方式,强化参与课堂的行为。
让日语成为英语学习的刺激物,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尽管无法彻底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因为在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心中,英语的地位无法与日语地位等同,但无疑为英语的教学形式多开辟了一条路径。但教师如何做到保证英语课堂中英语学习的效度,抓住重点将英日二语两者更好地契合,上好每一堂课,甚至形成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又或者作为特色课程进行建设,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效惠.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研究及其对双外语专业教学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5):110.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贾采凤.俄英双外语教学中应采用二语对比的教学方法[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4):114.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