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剑杨
[摘 要] 现代高职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加严重,因此,在高职教育工作开展中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途径。而通过体育教育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对新时期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影响的主要特征,并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干预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不足进行研究,提出其干预途径。
[关 键 词] 体育;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022-0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当前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通过教育手段干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而体育教育科学化应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干预高职学生的心理发育,改善其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体育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干预途径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
一、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对职业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人士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情况关注的同时,近年来,高职教育实践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受到了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院校学习中,常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给高职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发展都造成了源于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含五个方面:(1)环境适应问题。
高职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会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变化,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学生交往出现矛盾时,更会导致这种负面影响情绪被全面扩大,导致学生出現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失落,并且产生自我心理孤独感,给其性格发育以及身体成长都造成了不利影响。(2)人际关系问题。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中,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受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当代高职学生本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在高职教育过程中,人际交往关系的影响也会导致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3)学习负担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设计一般为3年制,需要学生在3年里掌握大量的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这就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学习困难或者挫折的影响,就会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给其心理发育造成严重影响。(4)异性情感问题。高职学生正处于情感爆发期,并且其性发育也基本成熟,这就导致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异性情感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5)社会思想影响。高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社会,其心理健康会受到社会思想以及各种社会物质的影响。尤其现代多媒体网络更是给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价值观塑造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特性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开展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业界人士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落实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需要对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特征进行全面思考。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直观性影响特点
体育教学是直观的教学行为,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身体与心理的联合互动,并且面对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学生的互动方式也存在差异。但不论是哪种形式的体育教学实践,都会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最为直观的影响,体育运动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实现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性影响特点
体育教学是以体育运动实践为形式开展的,在这种体育活动实践中,高职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活动进行有机互动,进而推动学生打开心理枷锁,在实践运动中,逐渐帮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了解,实现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进而给予学生心理成长与发育的积极影响。
(三)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竞争合作性影响特点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具有竞技合作性基本特征的,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内容的竞争合作性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进行双重考验,逐渐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锤炼和提升,进而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奠定心理素质基础。与此同时,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体育活动中,也能够对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进行培养,进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有效途径。
三、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存在的不足
虽然在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且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也在逐渐摸索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有效途径,但是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给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学理念陈旧,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还存在体育教学理念较为陈旧的现实情况,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体育课程占比较小。而导致这一现实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高职教育体系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无法平衡,只能牺牲体育教学时间来弥补专业教育,因此,无法发挥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给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二)体育教学模式有待革新,过于注重体育实践
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还存在教学模式方面的误区,过度关注体育教学过程中體育运动实践,缺乏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融入。因此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趣的缺失,将体育教学认为是自由活动课程,无法通过体育教学实践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与教育,无法保证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
(三)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无法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健康干预辅导
在以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干预时,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然而目前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无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影响了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的发挥。
(四)体育教学中缺乏心理健康干预引导,无法发挥其心理干预作用
要想以体育教学来干预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制订心理健康干预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健康引导。然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实际过程中,还存在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这一教学目标思考不足的现实问题,也就造成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有效引导,影响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
四、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途径的研究
针对目前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中存在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必须对现有体育教学工作模式进行创新,采用科学化的心理健康干预途径,来保障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作用的全面发挥。体育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途径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革新教学理念,提升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院校必须突破对传统体育教学的错误认知,全面提升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科学化设置体育课程时间,以充足的体育教学内容和科学化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引导,进而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共同发育。
(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在以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干预时,就必须改善高职院校传统体育教学的误区,在保证体育实践教学的同时,增加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重发展,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只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才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作用,将体育教学中蕴含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内容充分展现出来,给予学生心理健康发育完善的引导,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三)落实教师培训,强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时,体育教师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是保障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作用发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院校要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强化与培训,组织院校的体育教师参与有关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的强化培训,进而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实现高职院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给予学生心理健康发育正确的引导。
(四)落实心理健康干预教学目标,加强心理健康引导
以体育干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时,就要对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进行重新设计,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以此提升体育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的关注度,进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科学化的心理健康引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是新时期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要革新体育教学理念,落实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目标,通过科学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顺波,崔玉梅.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J].经贸实践,2018(2X):233.
[2]王义伟,孙春妍,刘彦博,等.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突出问题的有效干预[J].中华传奇,2019(9):151-152.
[3]任银.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24):627-628.
[4]全光德.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3):114.
[5]徐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路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7):39.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