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

2020-03-17 09:32张丽马腾飞姜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衔接小学科学初中物理

张丽 马腾飞 姜乐

[摘要]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在知识内容、科学方法、思维方式上有密切的联系。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做好衔接,学校要进行设计:采用小学、初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联合教研组,完善学校教研活动;精心打磨课堂教学,做好知识与方法的衔接;充分利用学校科学社团活动做好衔接,使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开展得平顺有序。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物理;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6-0043-02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提供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初中物理教学应建立在小学已具备的科学知识上,提升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中,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衔接方面难免存在一些困惑,为解决此类问题,笔者所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有必然的联系,做好教学衔接十分必要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联系

1.知识内容由粗放零散型转向系统严谨型

小学科学课程重点在于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内容相对粗放零散;而初中物理课程的知识学习是建立在小学已学知识基础上的,力争引导学生搜集分析科学信息,提升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知识内容更加系统严谨。

2.知识内容由定性了解转向定量分析与计算

小学科学课程注重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定性地了解知识,不强调科学术语的使用、科学结论的记忆;而初中物理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用实验解释现象或验证猜想,还要求定量分析与计算。例如,小学科学中包含“认识杠杆”“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学生只需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杠杆的作用即可,不需要知道“力”“力臂”等术语和定量的科学结论。中学物理则要求掌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两者的知识内容上存在密切的联系且有明显的进阶。

(二)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联系

科学方法是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的重要纽带,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已经传授或渗透了科学方法。例如,教学控制变量法时,有“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实验;教学转换法时,有“声音的产生”“让身体热起来”等板块;教学图表图像法时,有“给水加热,有什么发现”等实验;教学理想实验法时,有“谁能传播声音”等主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和初步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的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学生所具有的科学学习方法基础,做好物理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衔接。

(三)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思维方法的联系

小学科学课标以“倡导探究式学习”为基本理念,提出科学探究的总目标:初步了解分析、综合、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物理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由此可见,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在思维方法方面是一脉相承并逐步递进的。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思维方法指导和训练的衔接。

二、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

(一)采用小学、初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学校可采用小学、初中一体化的,以体验式、探究式为主的“板块式”“主题式”教学模式,整合教材、师资、实验室、多功能室等教学资源,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体验式操作、有计划地自主探究,教师适度予以指导。重点在于生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与体验,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已体验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做到深化知识、升华方法。

例如,小学科学“游戏里的科学”板块,其中的第二个主题是“玩滑梯的启示”,要求小学生在玩滑梯、拉滑板、推桌子等小游戏中充分体会“费力”。学生对“力”和“阻碍运动”会生成基于感性认识的前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摩擦力的感受已经非常充分,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重点放在教学摩擦力的分类、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上。此时,摩擦力的概念更加精准,在实验中,学生要深入体验、理解概念中的“已经发生或要发生相对运动”。

(二)建立联合教研组,完善学校教研活动

学校要以小学低段和高段科学教研组、初中物理和生物教研组为基础,组建实质性的“大科学”教研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联合教研活动。该教研组单纯为“教研”而设立,不具备行政功能,每位教师都要“互动式”地深入参与。教研的主题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真实情况确立,焦点集中在初中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上,对于教学中出现的衔接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中小学教师共同确定小学科学的每个教学主题在知识、方法、技能、科学态度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尤其注意衔接点的细节,让初中教师知道学生现有的水平,明确教学的起点。初中教师要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小学科学教师,力争让其在小学教学中尽早引导,及时启发,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

(三)精心打磨课堂教学,做好知识与方法的衔接

1.在知识方面,小学生的认识更多是定性的、表象的,基本没有定量的计算,这些认识却构成了教学的基础。初中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质”上有了飞跃,因此在定量理解与计算方面的要求高。这就要求小学和初中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精心打磨,注重銜接。

例如,对于教学透镜,小学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的是:在小组的合作实验中,让学生能够辨认出凸透镜;认识到凸透镜可作为放大镜使用;凸透镜能够成像。对于初中生,要求明显提高:知道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分别具有会聚和发散作用。知道“焦距”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总结出三种成像情况,分析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以往,初中物理课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很难顺利理解。经过“联合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分析原因后发现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对于凸透镜认知方面的跨度大,学生在生活中对凸透镜的使用少,“前概念”较少并且往往不正确。由此,我们确定了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点,充分打磨了初中和小学的相关课堂教学。在小学科学的小组合作实验中,学生认识到:凸透镜能够成像,通过移动物体或透镜,成像大小可以变化。当解决了知识方面的衔接点之后,初中物理的探究实验课明显改善了:一是学生在探究中容易认识到“焦距”对于成像的意义,探究变得顺利了。二是学生更容易探究出较全面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的指导变少了,实验的效果更好了。

2.在方法方面,小学科学课堂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些方法往往没有显性化,小学生在学习中有所体会,但认识不深刻。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在小學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凸显方法,目的是和初中的教学能够衔接上。

例如,教学小学科学“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在小实验中已经有意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只是没有明确地指出来。若是学生没有控制变量,教师也会启发指导学生,每次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变量,否则实验就会出现问题。这时,教师只需要增加一个讨论的环节,“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讨论中能够解决这类问题,就能为学习初中的“控制变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科学“给水加热,有什么发现”的实验中,学生已经连续测量了给水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温度画到图中会怎样?指导学生认识到需关注的量有时间和温度,要画出横纵坐标轴并分别用点表示出来,把这些点连起来,就能看出温度变化的趋势了。经过这样打磨的课堂,为初中物理“图像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初中生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的时候,运用图像法就会觉得容易多了。

(四)利用学校科学社团活动做好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

学校大力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术专长,开设了“课程超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个科学类的社团至少配备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和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很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有效衔接。

以学校“小小天文家”社团为例,社团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成员观测月相的变化,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尝试记录月球升降的位置与大致时间,初中生用模拟实验来解释月相的变化。在社团活动讨论中,小学生和初中生能够平等对话,共同生成知识、体验情感,真正在社团活动中解决了一个科学“教学主题”的衔接问题。

综上所述,深入研究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有效衔接的策略,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与体验中,学得有趣、主动、高效,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开展得平顺有序。

[参考文献]

[1]卢义刚,孙长云.刍议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程的衔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8):6-8.

[2]费伟娟.从“天空中的星体”主题教学看初中、小学科学课程的衔接[J].课程教学研究,2019(4):64-68.

猜你喜欢
衔接小学科学初中物理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