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20-03-17 09:32邱国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邱国华

[摘要]文章指出,语文教师不是思政教师,不是历史教师,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历史课,但是,语文教师可以发挥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特有的情感审美功能,通过新课导入、解读文本、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6-0017-02

教育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面对“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广大一线教师一定要清醒,一定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要激励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师需要站在宏大的时空维度上来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其实语文教师也一样。语文教师一是要把语言文字现象、问题、矛盾放到历史发展的框架中去分析、讲解,从而教育学生;二是要把语言文字中涉及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发展问题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下,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三是要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得以吸收并内化。

一、语文教学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任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人无德不立,想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大爱大德大情怀;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积淀下的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精神基础。如何让学生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便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是核心,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必须以爱国主义为精神纽带”。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少年的成长而言,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今,教师不能忘记历史,背叛历史,要时刻铭记身上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从而引导学生高唱爱国主义壮歌,高举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旗帜,让爱国主义成为青少年强大的精神驱动力。

二、课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前面提到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以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孟浩然有诗曰:“江山留胜迹。”语文教材中也留有许许多多的“胜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又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留下的“胜迹”;“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留下的“胜迹”。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可以介绍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時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教学《过秦论》时,可以介绍贾谊不到30岁就写出了被称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的《治安策》……由此激励青少年要趁着年轻努力奋斗,争取获得好的成就。

人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中有许多体现爱国主义的文章。通过《离骚》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屈原为自己宗族国家的衰亡而忧愤,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情感,明白在“楚才晋用”的时代,屈原屡遭挫折、一再被逐,但他仍然不忍心离开自己的宗族国家。在流放期间,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为挽救祖国,他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正如司马迁所说:虽放逐,眷顾楚国。最后,当理想破灭时,他依然不愿离开楚国,宁可投江殉国。通过《苏武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在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却被无端扣押,“在身体与精神被摧残十九年后,终以须发皆白、步履蹒跚、妻离子散之态归汉,体会到苏武身上那种宁死不屈、“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这样的素材,只要用心搜索,比比皆是。诸如《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但却在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囚绿记》的作者陆蠡是抗日烈士,牺牲时年仅34岁……语文教师不能以“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上成历史课”为借口而忽视这些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而应该尊重语文教学规律,既教书,又育人,不忘“以德树人”,让学生既有语文知识、能力的收获,又能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养。

三、如何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国之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休戚与共。在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与此同时,这样做也可以让爱国主义精神更具体、更鲜活、更真实。

1.借导入新课的契机让学生汲取爱国主义营养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的进行,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学生学习新课做铺垫。教学《离骚》《蜀相》时,教师可以介绍爱国诗人屈原、陆游的生平背景。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这样介绍朱自清:“朱自清一生清贫,却极有骨气,他说:‘穷有穷干,苦有苦干,世界那么大,凭自己的身手,哪儿就打不开一条路?何必老是向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他不阿谀,不奉承,不虚伪,而是坚持正直地做人,依靠自己的劳作来谋求一家的温饱。”在教学《苏武传》时,可以介绍苏武牧羊于漠北而不改其志……这些历史人物朝我们走来,扬起历史的烟尘,他们是真正的“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们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深感责任重大,道路遥远。通过导入这个环节,教师可以拉近学生与经典著作的距离,进而提高他们的品德素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2.借解读文本的契机让学生汲取爱国主义营养通过学习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生可以明白“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这阶梯”;通过学习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学生可以理解马丁·路德·金消灭种族隔离与种族歧视,实现民族平等自由的这一理想;通过学习夏衍《包身工》,学生可以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纱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明白包身工没有人生自由,受资本家和包工头双重剥削的悲惨遭遇……学习这些经典文章,可以让“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学生了解到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让他们牢记北宋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所阐述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3.借课外阅读的契机让学生汲取爱国主义营养语文教师除了要关注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关注课外活动,可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朱自清、冰心等一批现代作家的著作。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并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认识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与当代中国青年息息相关。

总之,语文教学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并用爱与关怀浇灌学生的心田,从而“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他们不仅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