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思考*

2020-03-15 15:58胥春华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育教师育人

胥春华

(贵阳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在小学到大学十四年的体育课程教育过程中,多以强壮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一般在强化运动技能的过程中,铸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思政教育作为课程的隐性内容进行教学,课程思政作用发挥不明显,教师也没有刻意组织相关的教学。在课程教学目标中设置思政教学内容,是以情感态度、价值教学为目标的,实际上在课程中涉及得很少,与教学内容结合不够密切,融合度较差,对学生的家国情怀、个人品质、科学观等显形教育不明显,课程教育功能不全。

我国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两年的体育课程,多集中在提高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培养运动习惯、强健身体素质以及培养沟通、表达、交际能力等方面。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意识不高,对课程全面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实施教学时不能做到有意、有机、有效。

一、大学体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1.大学体育是最好的课程思政载体

我国的国家领导人历来对体育的功能、价值、作用都很重视,多次在重要场合发表相关意见:“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体育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体育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民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及审美素养的形成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在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方面,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激励全国人民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正能量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些论述可以说明体育对学生的教育功效,在培养学生“成为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体育课教育过程中所渗透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教育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锤炼品格等有着重要作用,它的特殊培养形式是其他课程所达不到的,是有效的课程思政载体。

2.大学体育是课程思政“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育人体系,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完善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发挥课程对人的教育作用,以“立德”为基础,实现“树人”的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及育人要素很多,绝大多数课程以说服教育、明理悟道的形式实现培养,给学生提供实践感悟的机会少,不能做到“知行合一”。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出了实践对人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有“躬行”,即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探索真知、形成个人品格,达到学有所成。

大学体育课程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完成教学教育任务的过程,是实现“行”的过程,也是践行“知”的过程,做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全人”,需要课程体系协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其他思政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的“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培育,具备“知”是基础、前提,再通过大学体育课程“行”的实践,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目的,真正实现课程体系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功效。

3.课程思政可以完善大学体育的育人功能

在所有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上,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体”的训练占据主要地位,而“育”的功能处于弱化位置,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识站位不高。多年来形成的教育观,影响了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课程体系协同育人的合力,往往被边缘化于学校教育体系中。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使体育教育工作者如醍醐灌顶,以前只停留于口头层面,强调体育课程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多聚焦在身体方面,而现在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体育在育德、育智、规范行为、强化精神品质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推出,使广大体育教师认真思考自己所教学科的思政育人功能,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完善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回归对体育教师的素养要求

1.体育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观念

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全面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奉献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德行、品格、素质、专业能力等事关国家发展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因此,大学体育教育要以“德”为基础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需要体育教师具备纯洁的思想政治觉悟、高尚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在新时代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下,很多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执行情况还墨守成规,老思想、老套路比比皆是,接受新教育观、改革教学方法的节奏慢,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认识不清晰,不能实现课程育“全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和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要做到国家对“四有好老师”的要求,需不断强化思政理论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技能和育人能力。大学体育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意识,要有意识、有责任、自觉执行课程思政教育,把塑造人格、培养能力和养成习惯与知识、身体教育同等对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体育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方法。在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时,不能把大学体育课上成思想政治课,并不是重复讲授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而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把做人做事的道理、与体育有关的品德、价值观,自然地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锤炼品质、德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礼记·文王世子》中讲道:“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要求教师“以事明道”“以事传道”“以事悟道”,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前人在教书育人方面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用事例启发道德修养,教学方法实用、实效。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也要实现“立德树人”任务,健全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其育人作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实施,要做到自然而然、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要结合教学内容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还要“以学生为中心”,既不做作,还要有点睛之作用。要构建多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单边的活动,是有互动、思考、讨论的课堂,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是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而不仅是知识、技术的教学。

3.体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想觉悟、德行情操直接影响学生,只有教师时刻进行自我教育、学习,才能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家教育政策,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才能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在大学体育课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基础,深入学习、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深厚的文化素养,自觉培养自身的优良道德品质,要有正确的政治信仰,把热爱祖国、奉献祖国作为以身立教的责任,始终坚持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课程思政教学才会有保障,才能见成效。体育教师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涵纳度和显示度。[3[体育教师以育“真人”为目标,坚守为国家培育栋梁的初心和使命,把自我完善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课程思政的实施就有保障。

4.体育教师要具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但在育德意识、育德能力方面略显不足,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注重课程的隐性德育教育,显形的德育教育实践少。

意识是驱动一切活动实施的动因,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提出,使广大体育教师重新审视自身教学不足。体育课程教育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是育“全人、真人”,只有隐性的育德,不能发挥课程育人的实效性,需要显性的教育形式。课程思政理念正是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的时代回归[4[,体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具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优势。体育教师要挖掘、整理、提炼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点滴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定的境界和担当,在教学中不断强化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实现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三、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回归对体育课程建设要求

1.发挥教工党支部对课程思政实施的促进作用

课程思政是国家教育政策、育人结果的导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决定着国家的教育方向,是站在政治高度施教的必然结果。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要深入了解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区别,结合教学对比出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不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苏联及欧洲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社会制度,国家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经济甚至出现了倒退。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职工党支部要从思想政治高度出发,发挥民主生活会、专题会议的作用,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唤醒课程思政的意识。通过讨论课程思政实施的方式、方法,发出号召,提出要求,党员干部先带头实施,进而促进所有教师完善课程的教育功能,形成育人的合力,落实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2.有效构建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功能

大学体育课的教学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引领下完成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统领性,指导着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课程大纲是课程教学实施的依据,决定教什么、怎么教。培养方案中人才所达到的思政要求、能力素养标准是各门课程努力实现的方向,要设置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大纲,涵盖全面、具体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制订课程思政教育具体的评价指标,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在整体成绩评价中要占一定的分值。这样才能使教师自觉践行课程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才能落地、见效。课程教学目标中要设置可教、可学、可评的具体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安排具体融入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入,切实做到课程育人。

3.结合体育课程特有的思政资源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人们在体育实践中铸育道德品质、精神面貌、综合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运动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人更清醒、睿智,释放正能量。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实践中可以自学、自悟,逐渐形成、养成优良品质。

体育运动能赋予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任何体育运动成绩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体育课通过反复的运动技能练习、比赛,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天道酬勤的道理。体育运动的目的性很强,能够使人快速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借助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坚持了可能成功,不坚持一定不能成功,只要心中有目标,付出行动,就会有收获;使学生懂得要想跳得远、跑得快或投得准,首先要树立目标,那就是超越现在的自己,超越自己就是成功的人生哲学。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提供感情交流的机会,队友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只有发挥团队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获取成功。体育竞赛不是一个人的舞台,使学生懂得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的,没有同伴的配合、没有对手的竞争,是不能体现成功的价值的,所以要学会团结同伴、尊重对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显性课程思政内容,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挖掘、融合,使其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

4.体育教师践行有教、有评,实现课程思政落地

以往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多发挥隐性教育作用,显性教育不足,教育功效不显著。课程思政理念下,体育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机融入各种教育元素。要通过讲授来唤起学生内心的道德感和使命感,呼唤学生增强能力、磨炼意志、塑造人格的意识,建立“知”的基础,在实践中指导“行”、感悟“知”,实现知行合一。

要用“评”促学,用“评”促教,课程思政教与学的评价对实施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评价尤为重要。课程思政的学习成果具有不可量化性。大学体育课可以把学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课堂行为表现、学习态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同时结合思政问题分析能力、理解情况、认识程度等指标进行评价,通过“教”和“学”有效评价实现课程思政落地。

四、结语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课程思政丰富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了育人功能,形成了“大思政”下体育课程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体育课程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知行合一”的有效载体。新时代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不负初心,勇担使命,做实做细课程思政实施的每一项工作,做到有统领、有指导、有意识、有实践、有成效,自觉担起课程全面育人、协同育人、同向育人的时代使命,让其落地、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体育教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他们用“五招”育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