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建设中处理好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基于贵阳市毛寨村城镇化建设实践的思考*

2020-03-15 15:58张紫莹周国茂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布依三变布依族

张紫莹,周国茂

(1.贵州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贵阳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在扩容、农地被征用,很多农民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传统生计方式在新的条件下已经没有用武之地,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加以传承保护,延续民族文化根脉,保证民族的永续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贵州山川秀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在城镇化建设中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到科学决策,精准施策。贵阳市是多民族杂居的省会城市,其城镇化情况如何,将对全省带来示范效应。为此,笔者对贵阳市布依族聚居地区城镇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并对花溪区小河经开区三江社区毛寨村进行了重点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笔者认为,毛寨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参考借鉴。

一、“三变改革”:从农民到股东的华丽转身

毛寨村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二环城市带核心,小河区三江口区域,行政上属贵阳市花溪区管辖,由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具体管理。目前毛寨村包含10个村民小组约8181人。其中布依族人口约占70%,汉族人口约占30%,其他民族居民较少,属于比较典型的民族村。毛寨村现有土地2200亩,建设用地约700亩,涉及房屋征收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这里原是典型的布依族村落,自1998年起,毛寨村已不存在传统民居。1998年以前,毛寨村有土地约4000亩,自1998年开始进入城镇化建设后,村中大部分土地已经用于支持国家建设。失去农田以后,村民没有了农耕收入,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租赁房屋收取租金、政府补贴、外出务工或在附近做临时工获取劳务报酬等。租金是收入中的主要部分,但是当时贵阳南环路尚未修通,交通不便且居住条件落后,租房者主要是外来务工者和收入低下的流动人口,租金非常低廉。村委曾先后尝试过组织村民重新种植经济作物、吸引企业进入等方式,希望能增加村民收入,但效果都不明显。

2014年,因贵阳轨道交通过境,毛寨村土地约300亩被征收,征收房屋约60户,共计约30000平方米,农户都获得了数额不等的征地款。由于村民没有合理的消费观念,不善理财,有些村民将得到的征收款等挥霍一空后,个别村民甚至还做出了一些偏激行为,成为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如何解决失地农民返贫问题,引导农民适应形势变化,开展经济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毛寨村村支两委一直思考的问题。

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2014年发端于贵州六盘水市。作为精准扶贫的一个创新性战略实践,一经提出就被中央高度重视,2017—2018年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 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三变”改革政策成为中国“三农”十大创新之一,六盘水市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试验区。[1[

六盘水的“三变改革”给毛寨村带来了新的启示。村支两委通过学习考察,认为六盘水的“三变”改革,虽然针对农村脱贫,但对于已经丧失了土地的城中村,也值得借鉴。村民手上有数额不等的补偿款,可以学习六盘水经验,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组建村民参与的股份公司。此后,村支两委尝试着带领村民完成美城新都搬迁项目、承接土石方工程等,获得了经济收益,鼓舞了村民共同发展的信心。

2014年,贵阳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将毛寨村设立为站点,建成后每日人流量将剧增,村支两委敏锐地认识到,现在的土地、地铁开通后带来的人流和传承久远的布依文化等几个因素,就是毛寨村发展珍贵的可“变”资源,于是把规划开发实体项目、打造文化产业、开发商业街作为本村经济开发公司的努力方向。2015年3月13日,毛寨村支两委代表在贵阳经开区专题会议上汇报了关于毛寨村七号A、B块地开发项目的报告和规划。之后的两年中,村支两委通过到各地考察、学习、走访等多种方法,提出了“政府政策及资金保障+村资金+万达品牌运营”或者“花溪区三江社区毛寨村委、村民(贵州珑盛达实业有限公司)+国有平台公司(经开区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有限公司)+万达集团运营管理”的“三变”发展模式。

在找准“三变”改革道路之后,村支两委制订了详细的“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对村支两委、政府、企业的角色分工,“三变”改革的启动程序、运营内容、必备条件、预期目标、保障机制、项目实施、投资收益、投资步骤、相关事宜等10个方面,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说明。其中,在预期目标里,毛寨村制订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包括:“三变”完成公平共享的实际案例,改变城市发展面貌,达到多赢局面,让城市中低收入的村民,真正摆脱贫困,实现“城中村”真正的社会价值,体现政府的关心和新时代精神;长期目标包括:从根源上解决“城中村”人口的贫困问题,并形成长期收益保障,根本改变村组之间分散的落后状态,全市范围内整合“三变”资源,闯出城市“三变”发展的新路。

2015年至2016年末,毛寨村成功引入万达集团品牌。贵阳经开区对引进万达集团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2017年1月,贵阳经开区启动了7号A、B地块的土地一级征收,前期已完成670户12万平方米房屋征收,其中A地块161亩的建设用地、B地块137亩的村集体发展用地,可建设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最终以规划批准指标为准)。

根据双方沟通,毛寨村即将建成的万达广场,初期规划设计将根据该地块独具的民族文化元素,拟开发集商业、办公、酒店、住宅于一体,体现布依族文化特色的现代文化旅游综合商业项目。 项目总占地 195 570平方米,建筑密度为36%,绿化率30%。初期规划定位为依托毛寨村成为轨道交通站点这一优势,集毛寨村交通枢纽优势、地理优势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底蕴三大优势于一体,在主题特色和文化内涵上深入挖潜,在产品形式和功能上大胆创新,打造一个融汇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新景观和运动休闲的特殊旅游商业街区。这一特殊旅游商业街区规划集旅游、休闲、购物、主题会所、主题餐饮、旅游商品、特殊文化品牌主题店以及个性化休闲业态为一体的贵阳南部经济文化中心。

通过各种渠道,毛寨村村支两委借鉴了省外一些城中村城镇化比较成功的案例,并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前往参观,活生生的事例逐步让村民统一了认识,坚定了抱团发展的决心。在2018年4月8—9日,毛寨村组织学习“三变”改革的活动当中,两天共计220余名家庭代表参与,参观了观山湖万达广场、举办了毛寨村“三变”改革政策座谈会。在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三变”的相关文件精神后,全村2000多名村民对毛寨村七号A、B地块实施“三变”热情十分高涨,献计献策,踊跃入股,截至2018年7月,入股金额就达到1亿元以上,毛寨村“三变”改革政策实施得到了很大推进。对于家中目前确实没有存款的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以及全体村民,包括户口迁入本村三年以上的集体户、空挂户,只要愿意入股但又确实存在困难的,村支两委将作担保帮助他们从银行贷款进行入股。投入期为5年,5年后可自由退出。这些举措使不同条件的村民都能入股,实现了由农民到股民的华丽转身。

根据初步预测,万达广场建成后,按照同样规模的万达广场进行测算,仅这一处将可以解决4000个就业岗位。另外,万达广场在同地区的商铺租金每月在170—200元/平方米,这也能很好地解决毛寨村大部分村民低收入的问题,真正让他们享受到村民变股民的优惠。若“三变”改革能按照规划实施,在以后的发展当中,万达和俊发城的开发收益只占毛寨村经济总量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将会是以布依族民族文化创意带动的产业发展。如果说现在的“三变”改革有些靠着交通发展的运气和地理条件的优势,那么以后将形成交通、地理、文化三大优势形成的大产业集群。

二、创建布依文化创意园: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孵化器

毛寨村主要居民是布依族,民族传统文化在该村保存相对完好。截至目前,除了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被现代砖混结构建筑取代而外,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的婚丧习俗、社交习俗、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等都传承得比较好。但衰退也是很明显的,很多50岁以下的村民和青少年,已经逐渐放弃母语;民族服饰则除了老年妇女还经常穿着,其他人只在节日期间或喜庆日子偶尔穿一穿。

鉴于贵阳市城市建设中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中存在的短板,毛寨村村支两委非常重视民众的关切,思考如何把城市化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及创新发展结合起来。2012年开始,毛寨村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咨询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对城市化建设中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转化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毛寨村制订了文化产业孵化器的方案,由贵州省布依学会提供智力支持、毛寨村负责具体实施,共建贵州布依文化创意园。

按照初步规划方案,布依文化创意园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1.布依文化展示

用图文、声光电、雕塑等形式,动静结合,全方位展示布依族历史文化,为布依族同胞、科研工作者、民族文化工作者、市民、游客提供了解布依族历史文化的窗口。

根据规划,本板块将建成布依文化广场,供节日集会、民族文艺演出使用;兴建布依文化博物馆(或陈列馆),陈列和展出布依族历史文化相关文献和实物;着手对布依族人文始祖以及其他历史人物的系列塑像,让参观者形象直观地了解布依族历史文化。

2.民族文化创意

主要功能是布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转化创新。根据规划,本板块包括将建设布依族文化传习所、布依族文化教育培训机构、非遗大师作坊等等,力争将此板块打造成布依族文化传承保护和文化产品研发基地、布依文化产业孵化基地,立足贵阳,辐射全省,为布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商业街

根据规划,本板块将包括酒店业、餐饮业、零售业、娱乐业、服务业等。酒店业,包括布依特色星级酒店和布依传统村寨形式的民宿等,让客人在住宿的同时体验布依族文化;餐饮业,主要经营全国各地布依族传统美食、承接布依族特色婚礼仪式和其他民俗仪式等;零售业,主要是售卖布依族传统文化产品,包括服饰、生产生活用品、文化艺术用品(乐器、道具、舞台服饰等)、工艺品等等;服务业,包括旅游中介、银行等等。

4.休闲文化体验

为顾客提供布依族休闲文化体验。根据规划,本板块主要为顾客提供布依族文化体育方面的体验项目,主要是布依族体育项目、布依族传统文艺项目,如布依八音、布依戏、布依乐器演奏、布依族对歌等。为了保证参与度,适当引进现代体育项目,如自行车赛等。

5.办公和会议

本板块主要以公司以及省、市布依学会等单位的办公场所为主,并为各种规模会议提供场地及相关服务等。

按照规划,贵州布依族文化创意园建设周期为三年,将于2022年全部建设完成。2019年7月中旬,位于贵阳地铁一号线小孟工业园站旁的民族文化广场和贵州布依文化创意园第一期办公用房已兴建完工,交付使用,其余项目正有序推进,进展顺利。

2019年7月13—14日,贵州布依族六月六系列活动在此举行,活动内容中就包括贵州布依文化创意园的揭牌仪式。贵州省布依学会会长吴嘉甫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筹建贵州布依文化创意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的需要,是推进布依文化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布依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强调,贵州布依文化创意园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调整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创造,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与当代文明相互映衬,相互协调,推动布依文化与全域旅游、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不断构建“布依文化+”的发展模式,唯有如此,布依文化才能薪火相传,迸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新时代的新动力。

贵州布依文化创意园在毛寨村的落地,是建设主体借助外脑谋划科学发展、民族研究学科回应时代需求、服务民族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可以预期,贵州布依文化创意园将为贵州省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和转化创新,为贵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带来宝贵的经验和示范效应,成为贵阳市文化旅游的重地。

三、几点思考

贵阳市毛寨村城市建设的实践中涉及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乎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成败。笔者认为以下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1.城镇化建设如何贯彻国家顶层设计问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现代化浪潮兴起于西方,自上个世纪进入我国,80—90年代开始呈逐步加速之势。城市化,绝不仅仅是将农村变为城市那么简单,尤其对农民来说,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变迁。如果城镇化没有自身的文化坚持,必然造成文化断裂。因此,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方面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国家,同时也注重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障我国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承和保护民族优秀文化,延续民族文化根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梦想,一方面必须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要求我们必须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传承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并顺应时代发展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这是城镇化建设的国家顶层设计。

为贯彻好顶层设计,贵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应做好现代化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这样做的意义如下:

首先,有利于主导文化变迁方向。文化变迁,指文化系统在文化因素数量上和文化结构方面发生了变化。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说:“文化变迁是人类文明一种永恒因素。”[2[发明、发现和创造以及文化传播是引起文化变迁的重要原因。文化变迁分自然变迁和人为变迁两种类型,其中自然变迁是文化系统内部长期演化的结果,历时较长,人类学语境下的文化传播指一种文化跨越自身文化体系,为不同文化体系的人群共享的文化现象。文化传播从走向来分,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文化传播,就是鲁迅先生所谓的“拿来”,自身文化体系中没有,那就要主动学习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这种传播模式对文化的传播是渐进的,润物细无声,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变成吸收者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动型文化传播,是因为某种外力的原因不得不被动接受某种文化,战争、政治、经济、殖民等都是导致被动型传播的原因。如果文化接受方文化系统不足以抵御,或者处于弱势,就会发生文化传承断裂乃至最后消失的后果。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表明:文化吸收和文化传播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因,任何一个民族要发展,就必须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但是,这种吸收必须是有选择的,在吸收的同时必须主导文化变迁发展的方向,否则将导致本民族文化的消亡。人类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智慧类型,不同文化类型构成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主导文化变迁发展方向,既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要求的必然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其次,有利于推动贵州文化旅游发展。贵州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及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这是贵州的两大优势,是发展旅游的宝贵资源。2012年国发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贵州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意见要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贵州省也发布了推动贵州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文件,制定了相关政策。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贵阳市花溪区、遵义赤水市以及六盘水盘州市榜上有名。贵州众多民族村寨固然具有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天然条件,但很多村寨都面临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趋势,如果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忽略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将逐渐失去自身特色和优势,继而丧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最后,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研究发现,当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会产生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3[。“文化休克”多发生在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变迁情境中。城镇化(包括移民搬迁)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一个陌生化的过程。他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原来熟悉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完全发生了变化,必然引起心理、情感方面的问题,进而出现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城镇化中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可以让进入新环境的村民减少文化陌生感,减轻因文化变迁发生的文化震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关于基层组织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职能转变

我国自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后,村民委员会不再是国家基层政权,取而代之的是村民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对村民委员会职能作了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从这个规定来看,村委会已经没有人民公社体制下生产大队组织生产的职能,转而以服务职能为主,但“支持和组织”村民开展经济活动的规定赋予了村委会一定的组织生产职能。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丧失土地,而又没有参与其他经济活动时,基层组织怎样“支持和组织”村民开展经济活动,成了新的挑战。有很多地方村民失地后其经济活动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况,而毛寨村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村委会继续履行组织村民开展经济活动职能,走共同富裕道路,谋求可持续发展。

十余年前,毛寨村村民的土地就已开始不间断地出现了被政府或商业征收的情况,不少村民的存款金额非常可观。由于村民世代务农,手中有了钱却不知怎样把它作为资本、投资创业,保守一点的村民就把钱存入银行,吃点利息;有的村民没有长远打算,消费观念扭曲,胡乱消费;有的村民甚至染上赌瘾,失地又失钱,一贫如洗。毛寨村人人都能讲出村民返贫的案例:“有人拿到征收款马上买了一百多万的豪车,几个月就把豪车赌没了。”“侄子拿着家里的钱到处挥霍,给在酒吧认识的女朋友买东西,30几万一个月就花没了,还要向家里拿钱。”“还有人拿钱出去做生意,几十万一下被骗光了,钱哪里有这么好赚啊!”这些案例让毛寨村支两委意识到:不解决这些问题,必然导致村民返贫。如果说在土地没有被征拨时出现贫困,村民还可以通过劳动勉强维持温饱,即使贫困也只是相对的贫困,但在失地情况下出现贫困,就是一种绝对贫困。若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面临返贫问题,还将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

毛寨村建设模式中,村支两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在农地尚未征完时,认真履行“组织和支持”村民开展经济活动的职能,提前谋划,认真实施。应该说,无论职能怎样变化,基层组织都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定要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出发,加强城镇化建设中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其职能更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当把组织和支持村民开展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作为对基层组织考核的内容,并作为“村改居”的考察条件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组织相关职能落到实处。

3.关于人文学科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问题

毛寨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争取布依学研究学界的智力支持,这一点很值得推崇。

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一直遭人诟病,其根源就在于城镇化建设缺乏灵魂。城镇之魂在于其背后的文化。中国具有几千年文明史,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丰富多彩。如果在城镇化建设中注意体现本土的民族文化元素,那么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一定是千姿百态的城市面貌。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规划设计者必须切实贯彻顶层设计外,还必须充分引入外脑,真正把相关领域的研究力量整合到每一个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团队中来。

城镇体现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首先表现在建筑形式上。城镇建筑风格、城镇布局能直观地让人感受民族文化,所以建筑风格对于城镇建设非常重要。但这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如何才能充分体现本土和民族内在的文化精神,这需要通过精心、专业的设计来实现。而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来支撑的,建立在皮毛的、片面的、一知半解的认识上做出的规划设计,是不可能建设出独具特色的城镇的。

尤其是城镇化以后如何通过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更需要对民族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每一个民族当下的文化形态都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而来的,其中包含了诸多外来文化元素,对于那些本民族固有的、元典性的文化元素,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进行鉴别和保护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保持民族文化活力的重要保证,如何转化,如何创新,也需要认真研究。没有深入的研究作基础,单凭跟着感觉走,这样的转化创新是必定要失败的。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语境下的城镇化建设,需要人文社科界的智力支持,建设者要主动寻求这种支持,人文社科界也应积极回应,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

猜你喜欢
布依三变布依族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山水布依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布依少女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请到布依茶乡来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