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卿, 汤庆节, 王 灿
(1.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2.淮南第七中学, 安徽 淮南 232000;3.安徽省体育科研所, 安徽 合肥 230051 )
近年来,中学生每天静坐少动的时间增多,竞争激烈的考试制度限制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且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意识较为淡化[1-2]。起源于美国的啦啦操运动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集舞蹈、音乐、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体育项目[3-4]。啦啦操运动是一项对身体素质水平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其运动特点是需要参与者有较好的身体素质。通过对啦啦操队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干预性训练,可以体现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而为啦啦操队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以淮南第七中学啦啦操队40名女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歇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进行啦啦操训练,并比较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
1.文献资料法
以“啦啦操”“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身体素质”为关键词,查阅1987—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网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筛选出相关的文献共36篇。
2.实验法
(1) 实验对象。从淮南市第七中学啦啦操队随机抽取40名初三女生,分组采用间歇训练法与持续训练法进行训练,每组各20名学生,年龄差为1±0.4岁,平均训练年限为3年。
(2) 实验分组。将随机抽取的学生分别采用间歇训练法(interval training,IT)和持续训练法(continuous training,CT)训练,并在实验分组前对两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和训练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3) 实验时间、地点和器材。实验时间:2018年10月1日至12月1日,每周一至周五上午10点至11点(第三节课)进行训练;实验地点:淮南市第七中学体育馆;实验器材:花球、皮尺、秒表、体重秤、实心球、坐位体前屈仪等。
(4) 实验方式与监控。选派1名啦啦操专业教师上课,由本研究者进行实验监控,2名体育教研室老师进行记录。整个实验过程均采用运动手环和App软件对学生的心率进行实时监控,并安排负荷及实验安全把控。实验期间要求学生除参加啦啦操训练外均不能参加其他的课外体育锻炼,以保证无外界因素干扰整个实验流程。
(5) 干预手段。采用中国啦啦操协会指定的啦啦操规定一级动作,音乐采用中学花球音乐。参与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学生均进行校园啦啦操规定动作训练,采取循环模式播放中学花球音乐,训练期间通过运动手环监控学生的心率指标。采用持续训练法的学生在心率达到每分钟150次左右时持续训练30分钟;采用间歇训练法的学生通过运动手环监控心率指标,并根据预实验中平均3分钟训练心率达每分钟160次以上时持续训练6分钟后停止训练,待间歇后心率在每分钟120次时再继续训练,重复5次[5-6]。
(6) 实验测试指标与方法。通过分析《2017年安徽省体育中考加试测量方法》和《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相关内容,并咨询相关专家与学者,确定测量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内容为:800米跑、立定跳远、投实心球、1分钟仰卧起坐、1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
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比较两组在训练前后的身体素质变化,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身体素质指标变化进行统计。间歇训练法与持续训练法身体素质指标变化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P<0.05表示显著差异,P<0.01表示非常显著差异。
表1显示:①采用间歇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800米跑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采用持续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800米跑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采用间歇训练法与持续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800米跑成绩的组间比较中,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啦啦操间歇训练法优于持续训练法。
表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800米跑成绩比较
表2显示:①采用间歇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立定跳远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采用持续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立定跳远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③采用持续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立定跳远成绩的组间比较中,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不显著,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啦啦操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均可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
表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比较
表3显示:①采用间歇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投实心球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采用持续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投实心球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③采用持续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投实心球成绩的组间比较中,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不显著,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啦啦操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均可提高学生的投实心球成绩。
表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投实心球成绩比较
表4显示:①采用间歇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采用持续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③采用持续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的组间比较中,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不显著,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啦啦操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均可提高学生的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
表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比较
表5显示:①采用间歇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1分钟跳绳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采用持续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1分钟跳绳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采用间歇训练法与持续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1分钟跳绳成绩的组外比较中,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啦啦操间歇训练法优于持续训练法。
表5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1分钟跳绳成绩比较
表6显示:①采用间歇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采用持续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成绩的组内比较中,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③采用持续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学生在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的组间比较中,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不显著,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啦啦操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均可提高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
表6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坐位体前屈两组成绩比较
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有一个严格控制休息时间的间歇阶段,并且在运动员尚未完全恢复体力时便开始下一组练习,以利于身体更快地燃烧热量,增加身体吸收和利用氧气的效率[7]。啦啦操是一项有氧运动,在间歇训练法的训练过程中通过高强度训练使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从而制造缺氧状态,而每遍练习之间休息3~5分钟,以便心肺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补充氧债[8]。本实验中,通过快节奏的间歇训练法帮助学生燃烧更多的脂肪和卡路里,在提高有氧能力的同时提高无氧工作能力。
从研究结果看,间歇训练法对学生1 分钟跳绳成绩和800米跑成绩影响显著。跳绳是以低强度、长时间为主的有氧运动[9]。从运动量来说,持续跳绳10分钟与30分钟的慢跑或20分钟的健身舞,其运动量是差不多的[10]。而且快速度的跳绳(1分钟30次以上)属无氧运动,这与啦啦操间歇训练相似。因此啦啦操间歇训练法可以模拟1分钟跳绳运动情境,使学生在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同时在无氧能力下运动,从而通过高强度练习使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进而制造缺氧状态,再根据预实验结果在每遍练习之间休息2分钟,使心肺功能得到恢复,从而补充氧债。由此可见,啦啦操间歇训练法可以在帮助学生提高有氧能力的同时提高无氧工作能力,为女生提高800米跑成绩打下身体素质基础。
立定跳远是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相结合的一项人体体能运动[11]。因此本研究将立定跳远作为人体爆发力素质的测试指标。爆发力是指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将自身或器械移动到离起点最远的距离[12]。研究结果表明,啦啦操队学生通过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训练后,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均比实验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此表明,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对啦啦操队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经两种方法的训练,两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立定跳远成绩。同时表明,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之间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啦啦操训练总周期短有关。建议在啦啦操训练中创编和设计与离心或向心肌肉收缩有关的啦啦操组合动作。
投实心球是对力量和动作速度要求较高的一项投掷项目,也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投实心球以动作速度为核心,投掷时需要发挥腿力、腰腹力、臂力的协调配合作用,对爆发力要求较高[13]。啦啦操中的一部分动作为转体练习,因此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对啦啦操队学生提高投实心球成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明经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训练后,啦啦操队学生的投实心球成绩较实验前有一定的提高。同时表明,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之间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啦啦操的整体动作属有氧健身操有关,虽然间歇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无氧能力,但对学生的上肢和腰腹部肌肉训练不多。建议在啦啦操训练中设计一些实心球练习动作,如把手中的花球替换成具有一定重量的球等,为学生的中考体育加试打基础。
1分钟仰卧起坐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也是体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仰卧起坐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腰腹肌力量[14]。啦啦操中有一部分动作为双杠直角支撑、核心功能稳定性等练习。通过啦啦操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训练,学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较实验前有一定提高。表明啦啦操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对学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表明,持续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之间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啦啦操两种训练法对腰腹肌肉干预不大有关。建议在啦啦操规定套路动作中针对腰腹部和上肢肌肉的力量训练设计相关练习。
皮肤、筋膜、肌肉和韧带的延展性决定了人体柔韧性的高低。通过对坐位体前屈测试可以了解人体柔韧性情况。本实验选取坐位体前屈作为学生的柔韧性素质的测量指标[15]。通过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训练,比较学生在训练前后柔韧素质的变化情况。研究显示,啦啦操队经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训练后,两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较实验前提高。这可能与啦啦操柔韧性动作中纵劈腿、横劈腿和分腿体前屈的练习有关。但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之间差异不明显。建议在啦啦操训练开始的热身运动或结束前的整理运动中加入肌肉拉伸等柔韧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