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叙事类散文学生言语表达力提升的教学研究

2020-03-14 06:37沈一萍
人物画报 2020年33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教学研究

沈一萍

摘   要:小学叙事类散文以记叙日常生活为主,洋溢着作者独特的生活经验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情感存在于散文独特言语的表达背后,存在于散文的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阅读叙事类散文作品,体悟作者个性化、精准化的言语表达,更能体悟作者的独特散文情怀。立足叙事类散文文本的阅读,提出具体提升学生言语表达力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散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叙事类散文;言语表达力;情感体验;教学研究

优秀的叙事类散文将作者自己的日常生活,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言语表达娓娓道来。作者精准的言语,在于对细腻的人生经验的贴切的表达;而读者们通过阅读散文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作者的,但因其叙述的日常,与我们的日常是如此的相似,所以我们阅读散文时,倍感亲切,甚至于唤醒了潜藏在自我内心的情感。“散文抒写性灵。散文是个体情怀的见证。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实情感。”[1]

学生要通过阅读散文,感悟作者的情感。首先要通过散文的字词句中,从散文的个性、精准的言语表达中积累经验,感知作者言语表达的特点,读懂作者文字中饱含的情感。提升学生阅读叙事类散文的言语表达力,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学的理解与传承”。[2]

一、“咬”住重点词句,赏析言语表达

优秀叙事类散文往往在叙事中饱含着情感,而情感的表达通过言语来传递。往往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句子最触动读者心灵,在不经意间激起情感的波澜。著名语言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月是故乡明》中写道:“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开篇的这句话,便能了解到月亮寄托着中国人的思乡之情。每个人都无一例外,提起故乡,那是最让人感到温暖与亲近的地方。由这第一句找开去,学生便很快能找到类似的句子:“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确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同样表达思念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言语句式都是变化的,思念之情更甚浓厚。朴实内敛的言语表达反而更能承载厚重的思念之情,让人动容的是这反复呼应却又看似随意的铺笔。

吴冠中先生的《父爱之舟》通过平凡中的小事展现父爱深情。而这父爱深情借由一艘小舟来承载。“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醒来,枕边一片湿。”引导学生抓住首尾两句话,明白作者采用回忆式的倒叙方法娓娓叙述承载父爱的事件。“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这种“新滋味”引导学生联系发生的事假来体悟我感受到生活贫苦的滋味、父亲为供我上学四处筹钱的滋味、独自在外求学滋味、背负家里希望与责任的滋味。这滋味百转千回,在这句话中都藏在了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里。

二、“创”起文本情境,丰盈言语经验

很多时候由于作者生长的时代与我们有一定的距离。作者的经验与我们的经验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学生在阅读叙事散文的时候,要适当创设情境,架构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桥梁。“披文入情”,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丰盈沉淀自己的言语经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中作者生长在一个生活十分贫穷的家庭中,对读书的渴求。以买书向母亲要钱为中心事件,展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和影响。在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学生普遍物质条件充盈,很难体会到一元五角钱的价值。于是要为学生创设那个时代的生活背景,通过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压抑、条件艰苦,从母亲的忙碌和瘦弱中,体会母亲的为家庭生活默默付出的艰辛,以及我内心的不忍。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不忍心疼都在这字里行间。学生通过学习立刻积累了这样的言语表达。通过仿写学生也能马上掌握这样的情境言语的表达。

三、“读”懂语言调子,品味文本情感

《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文本自由自在的“语言调子”,和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相互应和。

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想栽花,就_________。我想拔草,就_______。我把种子踢飞,就_________。我想把韭菜铲掉,就_______……祖父从不管束我。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__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黄瓜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_。玉米愿意_________就__________。它若愿意_______,也_____.

作者反复的用字,并不是词汇的缺乏,正是作者语言的独特之处,显现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由感。用儿童式活泼轻快的调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多次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语言的调子”,传递作者自由自在的情感。

诵读是教会学生读出“语言的调子”的最基本的方法,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调。[3]萧红正是用这样特殊的表达来传递自己情感的自由。

紧接着安排的仿写,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进行实际训练,让学生通过读懂别人,再利用别人的方法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把关注语言的调子的方法内化为学生自觉体验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相信通过长期的语言阅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便会形成。如果在今后的阅读中学生都能带着探求言语表达的思考去阅读。那么学生的语言敏感度自然会提高许多。

四、“品”出作者经验,感知作者情怀

叙事性散文大都谈论的是平日的稀松日常,所抒发的情感、所表露的青丝,也多貌似是我们所具有的或相近的。因而,阅读散文,学生用自己的已有或者既成经验去感悟、体会。更要走近作者言语智能的背后,去体会言语传达的情怀。

许地山的《落花生》借物喻人,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花生来借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会了我们善于运用借喻的方式,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寄托自己欣赏的品质。相类似的拥有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事物,还有蜜蜂、路灯、梅花……以小见大方式更能启发领悟道理。作者的这个道理直接用言语表达的清楚明白。

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仿佛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作者与珍珠鸟慢慢亲近的字里行间,能够体会到信赖在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

琦君的《桂花雨》提到:故乡桂花盛开的时节,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几十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小孩子们摇桂花。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生长的村庄与桂花的密切联系,桂花联结着村庄生活的点滴,也是童年快乐和乡情浓厚的见证。这桂花承载的便是作者浓浓的乡情!

叙事类散文通过言语表达的智能承载起作者的情怀。学生通过阅读叙事类散文积淀言语表达的能力,体悟言语背后的作者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生活阅读经验。有效促进学生言语表达力的提升,促进学生阅读叙事类散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文虎.文学:从元素到理念[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34.

[2]尹春艳.开启言语经验之门——提升儿童言语表达水平的有效策略.南京市金陵小学讲坛[N].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08).

[3]王荣生.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何以是散文[J].上海:语文学习,2006(2)(4).

[4]梁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N].理论论坛,2020,(20):115.

[5]王荣生..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J].语文教学通讯,2012,(11).

[6]孫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散文卷及其他卷)[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4.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教学研究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