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开始流向城市,导致各个地区的留守学生数量逐年升高。这些留守学生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在心理乃至生理上都出现了一些偏差问题。由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层面进行考虑,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环境等情况,分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进一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希望可以探讨出能改善这些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现状的办法,为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工作做贡献。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飞速,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希望自己的家人可以过上更为优越的生活,这就使得农村劳动力必须要离开自己的孩子,于是这些孩子就变成了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时间的缺席,所以留守儿童缺乏关心、教育、引导和监督,另外,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以及对学生的保护力度有限,从而使得留守儿童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而农村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育快速发展阶段,有着叛逆行为,因此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针对相关的状况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融合,让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1、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缺乏父母监督和指导。由于隔代长辈进行带孩子,通常对孩子比较溺爱,更重视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缺乏有效引导;另一种类型是父母将孩子交给亲属或朋友照顾,这种监管方式下监护人通常会存在一些顾虑,不能从严管教,孩子往往对监护人存在生疏感,心里真实想法不愿表露,久而久之,留守学生会产生“人在屋檐下”的压抑情绪,进而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其次,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亲子之间见面的机会很少,在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下,孩子对亲情的概念会逐渐变得淡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会为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而感到沮丧和苦恼,这将成为孩子心中永远的伤疤。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孩子,通常会有对爱的渴望转化成对父母的怨恨,长大后会滋生报复社会的心理;此外,这种心态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交往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强,行为极端的情况,进而给后期的学校教育带来影。同时由于缺乏父母引导,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很难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他们在学习方面接受的辅导十分有限,因此,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通常较差,在学习方面缺乏自律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在学习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1.2学校教育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忽视与家长沟通。青少年教育通常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需要实现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将教育方面的事务全部交给了学校,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给在校教育带来很大的难度。许多教师虽然对留守学生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但是受到时间和精力方面的限制,很难做到位,而且,每个留守儿童所处的境遇不同,表现出个性化的差异,教师能够带给孩子的帮助十分有限。其次,缺乏心理方面辅导。少数民资留守学生通常生活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所在地区经济状况通常较差。另外,在心理教育方面的教师配备不足,许多心理方面的课程由班主任和校领导兼任,由于这些教师缺乏专业性,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家校协同,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想法
要想增强对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关怀,不仅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态,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心理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对留守学生给予关心和爱护。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为农村留守学生建立相关的档案,便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例如,教师可以记录留守学生的家庭信息,与监护人进行定期的沟通并记录下来,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记录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1]。
2.2增强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是从小缺乏父母对自身的关爱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出于这一问题考虑,当前教师应当让家长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例如,学校可以询问家长的休息时间,结合学校学习时间的安排在一周内或者在固定几个时间段组织家长和孩子进行电话或者视频沟通。借助这一手段,让家长每周都能真实感受到孩子们身体的健康变化和学习的进步,孩子也能定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从中体会到父母养家和养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
2.3增强留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况。再加上缺乏家长的监督,使得很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产生一些坏习惯,出现厌学、旷课、打架的现象。教师在对留守儿童引导的过程中,不要直接对孩子的错误多加指责,要以耐心的态度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也需要换位思考,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校园当中。
2.4完善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法规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法治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学校可以邀请法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校开展专题报告会,还可以举办一些法治知识抢答赛,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为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2]。不仅如此,在展开校园教育之前,学校还需要营造更为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让这些学生可以发现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学校需要在校园、教室里挂一些文明标语、横幅和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可以耳濡目染,不断约束自身不良行为。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成立几个关爱小组,从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及特长等方面给予留守儿童帮助,充分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班风的带动下,可以促使留守儿童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一个有序、有爱和有趣的环境里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而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要对此类问题有效改善和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国家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也是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呵护好祖国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尕藏东主.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42):215-215.
[2]邢艷红.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396-0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