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理论优化数学教学设计

2020-03-12 11:46赵希韶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优化

赵希韶

[摘 要]UbD理论主张教学应为理解而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以及评价反馈,对教学进行整体性谋划、层次性设计,以实现基于UbD理论的数学教学设计优化,进而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问题导向”与“教学延伸”的统一。

[关键词]UbD理论;教学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77-02

当代美国教学改革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麦克泰近十年来一直通力合作,研究并竭力向中小学教师推荐“理解为先教学设计模式”(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UbD理论建议教师通过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鉴UbD理论,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任务驱动:立足整体性教学谋划

“UbD”理论认为,学生的理解有六个维度,即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教师可以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探究学习主题——反思学习过程——展评学习所得”的步骤和过程展开教学。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只有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数学教学才能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UbD”理论始终认为,学生的意义学习,理解为先。理解不是依靠外在的灌输、胁迫,而是依靠内在的自主探究。作为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潜质。这要求教师能够统整优化教学内容,并且要让任务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以任务为统领而展开。比如,“圆的认识”这一课,概念众多、零散,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笔者课前反复思考:圆的本质是什么?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需要学生去记忆吗?圆内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需要加“同圆或等圆中”这样一个前置性条件吗?在自我思辨中,“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设置逐渐变得明朗起来。为此,笔者立足于圆的本质,设置了三个驱动性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任务一:小王和小张家距离学校都是一千米,如果用☆表示学校,那么小王和小张家可能在哪里?任务二:小王和小张家最远相距多少千米?最近呢?任务三:小王家、小张家、学校三者的位置有怎样的关系?怎样表示出这样的关系?三个任务由浅入深,形成了一个彼此串联的任务块、任务群。学生在对三个任务进行思考、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归纳出圆的本质,即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的集合,从而自然地认识圆的直径、半径等,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技能。

“UbD”理論倡导整体的教学设计。立足于整体设计教学,能防止教学碎片化、浅表化,有助于让学生从整体、全局的视角理解数学知识。任务驱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索者,让课堂成为知识的探究地。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不再只是掌握知识的表层,而是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获得了思想的启迪、方法的引领。

二、合作探究:实施层次性教学设计

基于“UbD”理论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提出了“大概念”“关键问题”“核心任务”等设计思想。在确定了“大概念”“关键问题”“核心任务”之后,“UbD”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从目标开始,由浅入深、由主到次、层次分明的学习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具有层次性,要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取舍。

根据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观点,理解就是一个由彼此的视界走向融合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依靠自我的力量,更要借助同伴的力量团结协作,才能互学互长、取长补短。比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过程中,关于如何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他们在自主思考、猜想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践,得到了多种探究方法。这些方法中既有简单的“测量法”“撕角法”,也有稍复杂的“折角法”(即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叠到一起),还有严谨的推理法(即从长方形内角和推导出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推导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和画辅助线法(即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对边的平行线,运用同位角、内错角等相关知识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小组讨论基础上的全班交流中,每一个小组都力图证明本组方法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独立思考”到“小组合作”再到“全班交流”,教学呈现了鲜明的层次性。正如“UbD”理论所述,教师的重要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给学生的学习予以支持。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教师要优化小组合作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认知机制,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意向,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质。

三、评价反馈:获得真实信息

“UbD”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只有把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才能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样态进行诊断,不断地跟踪,并给予积极而富有激励性、引导性的评价。作为教师,不仅可以设置结果性目标,还可以设置过程性、形成性表现任务。通过评价反馈,可以更为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自我教学效能。

只有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才能确定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掌握学生动态学情的基础上,教师才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方法等,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弥补或完善。比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形式表达虽然比较熟悉,但在具体运用中却因为理解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出现错误。如“125×88”,有学生列式“125×88=125×(80+8) =125×80×8”。面对这样的错误,笔者引导学生反思:“125×88”表示几个125?“125×80×8”表示几个125?不同个数的125相等吗?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纠错。学生在反思中找到了正确的解法,也学会了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不仅如此,笔者还引导学生将错就错,用乘法结合律计算“125×88”。小小错误,包含着乘法结合律以及分配律两大知识点,在对比运用、反思和比较中,学生深化了对两个运算定律的理解。

“UbD”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评价反馈不是简单地拍摄一张“快照”,从而获得结果,而是搜集各种证据,制作成“剪贴簿”,其中包括师生的非正式交谈、随堂测验、日志、考试、反思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介入、跟踪,教师能更为客观地评估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问题导向”与“教学延伸”的统一。

[ 参 考 文 献 ]

[1] [美]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 宋雪莲, 赖平,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2] 王瑞林, 綦春霞.数学理解的五层递进及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4 (12) .

[3] 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