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贵忠 池红梅 陈艳 付雪琴
[摘 要]学生对计数单位的发展和十进制计数原理的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必须通过摆、数、捆、认、拨、看、说、写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让他们经历计数单位的发展及十进位值制的产生过程,在实际的参与和自觉感悟中体会度量单位的发展进程,进而认识度量的本质。
[关键词]度量本质;计数单位;十进位值制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10-02
【学情分析】在学习“古人计数”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能读出和写出100以内的数,但这仅仅是对成人读数与写数的机械模仿;学生对度量单位从一到十的发展进程的认识是模糊的,对十进位值制计数原理更是不了解。
【设计方案】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25%,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一般只能记住15%,假如把视听结合起来,记住的不仅是40%,而是65%。由此可见,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以达到“1+1>2”的学习效果。于是,在对“度量”进行了系列的主题研究后,我们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期能让学生在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知度量的本质。
【教学过程】以“古人如何表示羊的只数”为故事情境串联全课,具体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摆与数中体会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故事情境:在远古时代,人们不会数数,牧羊人用摆石头的方法来记录羊的只數(如图1),你能看懂吗 ?请你也来当牧羊人,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石头摆一摆。(学生一边数,一边一根一根地摆小棒。教师请学生互评,主要突出一一对应。)
提问:又跑来1只羊。现在怎么表示,是多少只?(让学生明白比10多1是11,11是10的后继;学生边摆边数,手口一致,既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又体会到自然数的度量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累加。)
第二环节:在捆、说、摆、数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感悟度量单位从粗略到精细的发展进程
故事情境:有一天,牧羊人仅仅用一大一小两块石头来表示羊的只数,你能看懂吗?请你想办法用手中的物品像古人一样表示11。(学生能用“多”和“少”来提问:“多”是几最合适?如果只有小棒,还能像牧羊人那样表示羊的只数吗?学生在操作中就能想到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用1捆来对应1块大石头,也就是用1捆来表示一个“十”。)
提出:请给“1捆”取名字。(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对“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边讲边板书,继而展示1捆、2捆、3捆……让学生一起认识1个十、2个十、3个十……)
故事情境:原来我们是1个一、2个一地计数(“一”是我们的老朋友),一直到10个一,就有了“十”这样的新朋友来帮忙,所以说10个一就是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这个过程,要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完整表达,内化知识的理解。)
提问:我们就用“1捆+1根”来表示11只羊,也就是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你能用新朋友和老朋友来表示13、16吗?请你像老师这样摆一摆、说一说。(教师给每位学生准备1捆捆好的10根小棒,让学生在摆与说中充分感受度量单位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环节:在拨、看、说中体会十进位值制的神奇,为读数和写数奠定基础
故事情境:牧羊人找不到大小不一样的石头。
提问:(教师举起两个一样的磁铁片)像这样还能表示11只羊吗?(学生能想到利用不同的摆放位置来解决问题)
提出:磁铁片的位置能任意变化,不方便人们用统一固定的标准计数。为了更好地区分与固定位置,人们发明了一种特殊工具,它就是计数器。(在介绍计数器的原理后,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表示5、10、13、16、19等,并边拨边说原理,如:“先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再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表示3个一,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就是13。”)
计数器是帮助学生理解十进位值制的完美模型。因为用1捆加1根的小棒来表示11,是借助了不同形态的小棒。而用两颗完全一样的珠子来表示11,是借助了珠子所在的数位,这是十进位值制的核心意义。因此,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和读数,为下一环节的写数奠定基础。
第四环节:在拨、写、说中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学会利用十进制表示任意数
故事情境:牧羊人没有石头,更没有计数器,只有纸和笔,它也能用“1、2、3、…、9、0”这样的数字来表示羊的只数(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出数字),当他有十只羊时,又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学生肯定能写出“10”)
追问:这不是1和0吗?怎么就是10了呢?(引导学生用计数器来解释其中的道理:1其实是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没有珠子,用0表示。因此用1和0这样的位置组合,就可以表示10,从而将十位和个位从计数器上迁移到数字中来,帮助学生完成符号的抽象;当学生理解了个位和十位后,再拨出11、14、16、…、19等,引导学生根据计数器上拨的数在田字格里写出相应的数,然后说出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
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就像一幅漫画(如图2),你能看着这幅漫画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吗?
回顾整节课,在问题与故事情境的驱动下,学生的手、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其中,丰富的操作活动让他们经历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的过程,使其思维从操作水平到表象水平,再到分析水平,逐步提升。最后,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是建立在度量单位“十”的基础上,通过认知扩充将其纳入类比推理的同化体系之中,为后续学习其他的计数单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