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悟道,提升解题能力

2020-03-12 11:46陈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反思小学数学

陈清

[摘 要]解题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深化认知、灵动思维、提升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很多教师只注重解题结果,而忽视解题过程和解题后的反思,这严重制约着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解题错误、解题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学会数学思考,形成高效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反思;解题能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71-02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可见,反思在解题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反思是重要的思维形式之一,也是重要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加快领悟知识、积累经验和提高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学生解题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反思解题过程,深化认知

解题是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教师只重视解题的数量,而弱化解题的质量,重解题结果而轻解题过程的做法较为普遍,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大量的题目,但效果不佳。新課改强调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因此,在学生解题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以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如教学取商的近似值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取近似值的方法,理解取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几道题:①某超市正在搞苹果促销活动,苹果每千克的价格是9.88元。王大伯购买4.6千克,需要准备多少钱?②油桶里有油40千克,如果每个油瓶可以装3千克油,装完油桶中的油需要多少个油瓶?③成人做一套西服需要用布2.2米,3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学生在取近似值时,已经会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联系上面的题目进行了反思:问题①应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因为是用“元”做单位,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二位。问题②运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不管油桶中剩下多少千克油,都需要增加一个油瓶。问题③运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因为不管剩下多少布,只要不能做成一整套衣服,都要舍去。

学生对上述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后,体会到“在不同的情境中,应运用不同的方法取近似值”,从而掌握取近似值的策略,进一步提升了思维的灵活性。

二、反思错误资源,纠正偏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的认知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要使其‘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就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出现错误并逐步纠正错误的过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出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因此,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主动寻找“病根儿”,进而析错、改错,切中问题的实质,真正让错误在反思中消失,从而提升解题力。

如学生在解答倍数应用题“水果店有苹果80千克,比梨子的2倍少10千克,水果店有梨子多少千克?”时,出现了以下几种错误:①80÷2-10,算出的结果是30千克;②80÷2+10,算出的结果是50千克;③(80-10)÷2,算出的结果是35千克。教师将这些算法进行了展示。学生纳闷:同一道题目居然得出了3种结果,肯定出错了。那么错误在哪呢?学生反思:80千克的苹果是梨子的2倍吗?梨子的2倍究竟是多少千克?学生很快意识到80千克并不是梨子的2倍,80千克加上10千克才是梨子的两倍。在反思中学生理出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即(80+10)÷2。通过反思,学生意识到不是所有求“一倍的量” 都直接除以倍数,而是应该先求出相应的总量。

上述案例中,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意识到错误所在,进而探寻正确的解题思路,有效帮助学生改错,促进学生自我纠错能力的提高。

三、反思解题方法,灵动思维

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标重点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即使面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解法。因此,在解题教学中,教师不应满足于一题一解的做法,而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让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从中找出更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独特思维方式和个性的机会,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对于百分数应用题:要修一条900米长的水渠,5天修了25%,照此速度,修完还需要几天?大多数学生列出算式:(900-900×25%)÷(900×25%÷5)或900÷(900×25%÷5)-5,这两种解法都准确地体现了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习惯。这时,有学生提出其他的解答方法:(1-25%)÷(25%÷5)。教师没有评价,而是让学生思考这样算是否合理。很多学生认为这样算肯定不对,因为题目中的条件“900米”都没有用到,怎么可能正确?教师引导学生反思:5天修了25%,若工作总量用“1”表示,(1-25%)计算的是剩下的工作总量,(25%÷5)计算的是每天可以完成的工作量,因此这样计算是正确的。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还有学生马上想到了“1÷(25%÷5)-5”的解答方法。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对得出的解答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最优的解答方法。

上述案例中,在学生解答题目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克服特定类型题目只能用特定方法解决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寻求最优化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反思题组解法,掌握通法

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经常无法触及知识的本质。其实很多数学题虽然在呈现形式、表达方式上存有差异,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实质上是一样的。教师在学生解题后,应引导学生对习题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归纳通法,强化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在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教师有意识地将多种练习题目编排成题组,让学生进行对比反思,以此提高解题技巧。题目:①今年的4月30日是星期二,5月24日是星期几?②体育课中,教师让学生站成一排,按照“1、2、3”报数,第41位同学报几?③学校大路一侧插着彩旗,按3面红旗、1面黄旗、2面蓝旗的顺序插排,第99面是什么颜色的旗?

……

学生认为,尽管这几道题目的呈现方式不同,但有共性之处:先找出相应的规律,然后进行分组,再用除法进行计算,最后看余数是多少,对应这个序数在第几组中的第几个便可得出答案。

上述题目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比较性题组,让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真正使学生“会做一道题,精通一类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解题后的反思,理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为此,教师应放慢授课的脚步,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反思小学数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