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020-03-12 11:46易丹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观念

易丹

[摘 要]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核心目标。教师应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究如何在课堂中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以及从多角度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关键词]统计教学;数据分析观念;折线统计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39-0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

【课前思考】

课程标准将“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并指出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如何在统计教学中围绕课程标准理念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研读教材】

教材以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主题,用统计表给出了从2006年至2012年七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并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教师引出折线统计图后提问:“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学生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统计图,发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观察数量变化来了解点、线背后的含义。教学时,笔者注意到教材统计图的年份与上课的年份2018年距离较远,于是查阅资料,将数据改成2011年至2017年的数据。

【实践描述】

第一次教学设计,笔者出示修改后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师:观察统计表,想一想,怎样可以更清晰、直观地呈现每年的参赛队伍数量?

生(齐):条形统计图。

(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师: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统计图(动画演示由条形统计图变为折线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

生(齐):折线统计图。

师:对比观察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两幅统计图都表示了相同的数据,不同点是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据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的。

生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的高度就是对应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高度,就像直条缩成了一个小点。

师:观察很仔细,你能读读这些点所表示的数据吗?(生2读数据、讲方法)

师:所以折线统计图的点表示什么?

生(齐):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还有什么异同吗?

生3:折线统计图还有线,这些线把点连起来了。

师:这些线有什么作用呢?请举例说明。

生4:比如,2011年到2012年的线是下降的,说明参赛队伍的数量减少了;2012年到2013年的线是上升的,代表参赛队伍的数量增加;2013年到2014年的线是平的,代表参赛队伍的数量不变。

师:它们增加或减少的数量都一樣吗?

生5:不一样。因为这些线的倾斜度不一样,线越陡,变化就越快;线越缓,变化越慢。

生6:这些线清晰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如股票、气温统计等就用折线统计图。

师:2011年至2017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趋势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你能预测2018年的参赛队伍数吗?

【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情况,学生学会了读折线统计图、看变化趋势和预测数据,但始终没有突破之前的学习模式,数据分析的意识不强。经过思考,笔者发现每年的参赛队伍数本身没有太多的含义,增加和减少都没有太多分析的必要性,于是重新选择了一道例题。】

第二次教学设计,笔者先出示某羽绒服厂2017年销售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后,在读图环节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1月到7月的羽绒服销售量是下降的,7月到8月不变,8月到12月是上升的。

生2:1月的销售量最高,7、8月的销售量最低。

师: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生3:因为1月是冬季,买羽绒服的人多;7月、8月是夏季,买羽绒服的人少。

生4:1月临近新年,很多人买新衣服,另外由于商场有冬装打折促销活动,所以销量也会上涨。

师:如果你是生产商、商场经理或消费者,看到这样的统计数据,你会做出哪些决策?

生5:如果我是生产商,我会在10月至来年2月多生产一些羽绒服,而在6月到9月减少产量。

生6:如果我是商场经理,我会在夏季的时候做一些反季大促销活动。

生7:如果我是消费者,我会选择在7月大促销的时候去买羽绒服,这样比较划算。

师:你们能预测一下该厂今年的羽绒服销售情况吗?

【教学反思:从参赛队伍统计图到销售数量统计图,数据更多变,背后的因素也更复杂。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是统计教学的关键。数据分析不仅要分析统计图的表面信息,更要探究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信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能够通过这些信息作出判断、决策和预测,真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据统计、分析的过程,笔者还设计了绘制自己6至10岁的身高情况统计图的环节。绘制完成后分享两个方面的信息:你从你的身高统计图中得到怎样的信息?预测你12岁的身高可能是多少?

生1:我身高每年上升的速度都较平缓,所以预测12岁时我的身高不会很高。

生2:我四年级到五年级的身高增长速度比较快,我现在160cm,预测12岁时可以达到165cm。

生3:我和小A的身高差不多,但是我们俩画出的折线统计图不同。这是因为我们的纵坐标的标度不同,我的纵坐标是5cm一格,他的是10cm一格,标度不同,得出的折线统计图也不同。

【教学反思:笔者努力寻找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统计自己的身高增长数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图表绘制和数据分析过程,尝试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解决问题,充分体会统计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观念
儿童视角下数据分析教学的意蕴
儿童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
建构知识形成过程培育数据分析观念
理解数学课程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