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在高空训练中的恐惧心理及应对策略

2020-03-12 12:38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恐惧感恐惧心理高空

秦 娟

(广西警察学院 公共基础教研部,广西 南宁 530029)

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之一。恐惧给人类提供了危机预警,能帮助人类避开危险,但也会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警察因职业要求,需要克服恐惧心理,直面危险。“警察临战心理行为高空训练”就是以提高警察心理素质为目标而设立的课程。高空训练的环境让参训学生倍感压力,恐惧心理随即被激发。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体验,学生能够逐渐学会面对和管理恐惧心理,为以后的公安工作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一、恐惧概述

恐惧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从种系进化而来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之一。恐惧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人体验到不安、害怕等情绪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是人类应对残酷战争从远古时代就习得的一种趋利避害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1]。恐惧是人们企图逃脱或者摆脱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处理或摆脱可怕的事物或情景的力量和能力所造成的[2]。因此,恐惧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即每个人都有恐惧心理)。

恐惧的产生有三种情形。一是直接来源于现实的危险情景或者危险物,比如遭遇凶杀现场或者看见蛇等。二是来源于想象。人在面对某个事物或某些情景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猜测和想象负面结果,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比如面对黑暗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想象可能会有的危险情景或危险物。三是来源于事件发生后的“回想”,也称之为“后怕”,是指在一些急性应激事件中,受到突然性、意识狭窄、注意力集中等因素的影响,人在危险的当下并未直接产生或意识到恐惧,而在事后才会因回想而唤起恐惧的感受。适度的恐惧有助于生物体在危险的信号出现时,主动采取防御性措施,使自身减少或免受伤害[3]。可见,恐惧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开危险,维持生命。但同时,恐惧也会带来负面影响。首先会带来行为上的退缩。恐惧的体验多为“感受到惊吓”,这种惊吓的感受,会支持为保护自身而产生的逃避行为[4],比如提前放弃或半途而废。恐惧还会增加挫败感。恐惧具有较强的效应,对知觉、思维和行动均有显著的影响。在高空训练中,表现为很多学生因恐惧未能按时或按标准完成任务,由此产生的挫败感对之后的训练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对其认知、情感和行为均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导致以后很难再做出正确的判断(决断)。更进一步的是,恐惧最终会带来人的态度的改变,它不仅影响学生对高空训练的态度,还会影响其对公安工作的态度和认知。

所以,公安院校学生需要认识恐惧,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应对恐惧。高空训练能激发和干预学生的恐惧体验,帮助学生学会应对恐惧。

二、高空训练中学生恐惧心理的表现

(一)身体反应

不同的人在高空训练时身体反应的强烈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恐惧反应和重度恐惧反应。轻度恐惧的身体表现为:当处于高于地面6米的高空环境时,学生不敢看地面,眼神躲闪;尽管平视前方却眼光游离,腿部微微发抖;反复强调“风大,脚踩物晃动”;能口述害怕等。重度恐惧反应的身体表现为:两眼无神,目光呆滞,脸色煞白,呼吸困难;口述有眩晕感,伴随有腿部剧烈抖动,冒冷汗,口不能言,身体僵硬或全身瘫软;有的会哭泣,强烈要求返回或停止。

(二)心理反应

处于高空环境中的学生,其恐惧的心理反应可从内部体验、外在行为和生理反应三个方面来看。从学生的内部体验来看,主要表现为学生自述能感受到紧张和害怕,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强烈程度不同。观察学生的外在行为,清晰可见学生的无意识动作,比如反复不停地擦手,嘴唇微微抖动或者不停地抓握主保护绳等。一般的生理反应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变快,手心出汗;严重的表现为呼吸困难,神经高度紧张,内心非常害怕,意识狭窄,无法正常思维或者表现为脑中一片空白,注意力无法集中,出虚汗等。

(三)行为反应

对不同的高空项目,学生的行为反应不同。在“飞跃自我”项目中,立柱较长(8米)且没有支撑,立柱会摇晃,随着人在立柱上的状态变化会引发立柱或大或小弧度的晃动。该项目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从立柱迈上圆盘时对身体的控制。一方面,高空情境与地面情境不同,以往的地面运动经验明显不适合于高空环境;另一方面,人都习惯于寻找支撑和依赖,而此时在圆盘上没有任何可支撑和依赖的物品,恐惧心理随即被激发。轻度恐惧的学生,从立柱到达圆盘的时间不会很长,能较迅速地完成任务;中度恐惧的学生花的时间就会较长;重度恐惧的学生,通常爬到立柱的一半就开始有强烈的压迫感,不敢再往上爬或者直接放弃。到达圆盘后,轻度恐惧的学生站起来所用的时间一般不长,他们会依赖主保护绳,拉着主保护绳站立起来;而中度恐惧的学生,会长时间停留在圆盘上不敢抓杆。

在“铁索桥”项目中,铁索桥桥身较长、易晃动,加上高空环境,学生的恐惧心理被激发。轻度恐惧的学生,会抿住嘴唇,慢慢通过,有的会单手抓住主保护绳;有的会抬起一只手,将主保护绳放在手肘处,以备在危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抓住绳索。中度恐惧的学生,不敢站立行走,会弯腰爬行通过。重度恐惧的学生,不敢向前迈步,全身僵硬,停留在出发点不敢动或者直接放弃该项目,不敢体验。

在“悬崖绝壁”项目中,脚踩板的宽度较窄,只有三分之二的脚掌有支撑,还有三分之一会“踩空”,且身后的挡板会因为力与反作用力,让人有向下掉的感觉。基于自我保护和高空环境的影响,此时唤起的情绪反应非常强烈。轻度恐惧的学生走得很慢。中度恐惧的学生会抓两边的“窗”或手扶板顶,有的会手扶板顶通过,有的用一只手抓住主保护绳通过。重度恐惧的学生不敢体验,或者还没到达项目就返回。

在“断桥”项目中,断桥宽度的不同会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恐惧强度。轻度恐惧的学生会在跳前停留一会儿,待情绪稳定后跳过去。中度恐惧的学生停留许久后会一边手抓主保护绳,一边跨过去。重度恐惧的学生停留在原地,不敢向前迈步。

三、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1.认知因素

从认知特点来看,如果学生认为高空项目是不安全、有难度、有危险的,害怕撞伤或者摔伤,就会增加焦虑感和恐惧感。如果学生害怕失败,担心自己完不成项目,或者受所谓的面子影响,认为如果发挥不好,会影响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在这些不合理认知的支配下,恐惧感也会增加。

2.情绪因素

负面情绪不单会影响到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和环境的认知,也会影响到他当时的情绪体验。因此,当学生情绪状态不佳时,他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体验项目的情绪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恐惧感也会随之增强。

3.注意力因素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可分为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广度是注意力的特点之一,它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当学生太过于关注恐惧感本身时,他的注意广度就会变窄,就不会把注意力分散于其他事物,更容易引发恐惧体验,无形中就会给自己增加负担。同理,当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项目的难度,就难以将注意力分配到去感受自己和团队的力量,也容易体验到恐惧感。

4.人格因素

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也叫个性,包含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从个性倾向性看,如果学生对高空训练感兴趣,有意愿通过高空训练锻炼和培养自己,那他即使体验到恐惧,也会想办法努力完成相关任务。从个性心理特征来看,具有外向且积极人格特点的学生,会倾向于愿意接受挑战及自我提高,即使任务完成不好,也会接纳自己的状态,因此恐惧感较低。缺乏自信心、自我价值感不高、不能悦纳自我或者不能合理认识自我的学生,体验到的恐惧和焦虑就比较明显。

5.过去经历的影响

如果过去有过失败经历并且经常被指责,相对来说,体验高空项目的积极性就会不高,恐惧感也会更明显。如果过去有从高空坠落的经历,比如小时候爬树掉下来摔伤,没有得到呵护、反而被指责,在面对高空项目时所体验到的恐惧会更多。遭遇过重大应激事件或者创伤性事件的学生,在面对高空项目时,退缩行为更明显。

(二)生理因素

1.身体原因

学生在患病期间或者在特殊情况(如高血压、心脏病、近期动过大型手术或者孕期等)下,是不适合参加高空训练的。一些学生身体不适,比如近期受过轻微伤,或者女性处于例假期等,在进行高空训练时,不仅实际训练效果受到影响,还会增加心理负担。这也是引发恐惧、焦虑的原因之一。

2.年龄因素

参与高空训练的有全日制在校学生(年龄为19~22岁),也有衔级晋升的学员,还有各种专业职务技能培训的学员(年龄不一)。经过观察,发现年龄在40岁以上的学员参与度不高,他们对高空项目的恐惧感更明显。比较而言,年龄较小的学员更勇于挑战自我,也更乐于参与团队建设和获得团队支持。

(三)环境因素

不适应高空环境,加上周围又没有遮挡物,人处在高空环境时,会产生“要掉下去了”的错觉,从而产生恐惧感。因此,学生参与任何一个高空训练项目,都会体验到恐惧。另外,如果遇到雷雨或者大风等恶劣天气,学生的恐惧感会更明显。

四、应对恐惧心理的对策

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情绪体验,因此,应对恐惧,一方面需要接纳恐惧情绪本身,另一方面是需要处理恐惧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一)接纳恐惧本身

人处于高空环境时一般都会产生恐惧体验。要做到接纳恐惧本身,就需要我们做到“一边怕一边做”。参训学生需要明白,高空训练项目本身自然会让大家有恐惧感。同时,学生需要觉察当处于高空环境时自己的内心体验,感受到了什么?觉察到了什么?是担忧还是紧张?恐惧的强度如何?当感受被个体看到时,相应的情绪体验会改变。当明白自己的害怕和担心时,个体的恐惧程度会下降。因此,学生需要接纳恐惧这个情绪体验,允许自己有担心,允许自己感到紧张和害怕。哪怕身体真的在发抖,意识层面也要提醒自己,可以一边怕一边做。当学生尝试一边怕一边做,带着害怕将注意力集中于要完成的任务上,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时,完成任务的可能性也较高。当真正接纳恐惧的时候,恐惧感被唤起的水平就会低,所消耗的能量也会少。

(二)做好学生的课前心理建设

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控方法

(1)自我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为达到肌肉和精神放松所采用的一些行为治疗方法。自我放松训练法是一种在比较安静的环境里,通过一些反复的动作练习来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心理生理活动,从而增强对事物的适应能力、调整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的艾丽西娅·莫雷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41名恐慌症和旷野恐惧症患者。患者随机接受同样期限的“二氧化碳密度测定辅助呼吸训练”或认知训练。接受认知训练的患者每天接受两次恐慌原因分析,接受呼吸训练的患者携带二氧化碳检测计测量二氧化碳、血样、心率和呼吸节律。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总体恐慌症状都有缓解,但是只有呼吸训练组患者“换气过度”、眩晕、气短和窒息感症状出现逆转。自我放松训练的种类很多,并且操作简单、实用。因此,需要学生习得一些放松方法,比如呼吸放松训练、肌肉渐进放松训练和冥想放松训练等。通过自我放松训练,调节身体的紧张程度,降低恐惧感,以适应任务的需要。

(2)注意调节法

当意识到恐惧感影响到自己的正常行动和任务完成时,可以适当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对关注点进行调节和改变,将关注点转移到对情绪能够起到积极影响的事物上,这可以起到改变情绪的作用。比如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所面临的任务上,关注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的方法,可以缓解恐惧感和焦虑感。

(3)自我暗示法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的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学家贝克提出,人的情绪主要受到其意识和思想的支配,情绪良好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很好地处理问题,而情绪较差的人则被自己的消极暗示和过度想象影响,导致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要克服恐惧心理,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逐渐改变思维方式,以积极暗示来取代消极暗示,以避免消极暗示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改善情绪、克服恐惧的目的[5]。积极的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对自己正面的、积极的叙述,是心理暗示中最基本和最有力的技巧。因此,学生可以在心中默默地给自己打气,或者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反复与自己对话,或者默念一些话语,比如“我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我一定可以做到”“我相信自己是安全的”“我相信队员们能够支持我”等,用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想法和观念来替代原有的负面想法和思维模式,从而产生激发潜能、缓解负面情绪的作用。

(4)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应对恐惧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

将系统脱敏法应用于帮助学生应对恐惧,邀请学生自我观察,观察自己的具体表现以及所处的环境,使用的步骤有以下几个。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放松的方法。其次,根据体验程度,制定高空项目恐惧等级表。再次,按照等级程度逐步使用想象放松训练。让学生想象正在经历某一高空项目,从低难度到高难度逐级感受自己的恐惧,待某一等级感受不到害怕时再进行下一等级的训练,直到想象最高等级的害怕时不再有恐惧感。最后,实施实地适应训练,让学生在高空项目中反复训练、逐步脱敏。使用系统脱敏法时,要严格按照训练方法和步骤进行。

(5)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也被称为“念动法”,是指参训者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进行回忆与再现,以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6]。运用表象训练法,针对高空训练的项目,先让学生在地面做相应的动作,再参考高空环境的视频和照片,让学生想象身处高空时自己的具体动作和行为,使他们在真正处于高空环境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焦虑和恐惧,以增强完成高空训练的效果。

2.重视学生情感的改善

这里的情感,指的是学生对高空项目的投入程度。当学生对高空项目训练充满热情时,他们更乐于挑战困难,更富有拼搏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改善学生的情感。一是通过语言鼓励,教师和队友给予肯定的语言支持。二是营造较好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通过设置一些地面上的行为心理训练的项目,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通过身体的活动带动心理的变化

身心和谐有利于完成任务。当学生在高空环境中出现四肢僵硬时,可以略微跳一跳,抖动一下四肢,通过做一系列身体的活动来放松僵硬的肌肉,带动心理的变化,使恐惧体验感降低。

4.用成功体验替代失败经验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反馈发现,一旦学生第一次成功完成某一个高空项目、体验到成就感后,再进行其他项目,他的恐惧感就会降低。或者说,一旦学生克服了以前的失败经验所带来的恐惧,拥有成功体验后,恐惧感就会下降。因此,教官可根据高空项目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学生的成就感。比如,针对断桥项目的跨越训练,可先缩短“断”的距离,在学生能跨过去、有了成就感后,使其多次体验在高空跨跃的感觉,再拉宽“断”的距离,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三)做好训练场地的安全措施和安全训练

安全措施主要是指场地要求、天气要求、器械要求、装备要求和人员准备,要在确认场地和天气满足开展训练条件的前提下,开展高空训练。

器械。在训练前,要安排专业人员对高空设备进行维护,还应当让专职人员对扣件、钢丝绳、螺丝等易磨损、易松动的部位进行检查;在训练中,教官要密切注意器械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生危险征兆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对隐患进行检查排除;训练结束后,要检查钢丝绳是否有抽丝现象,各部件结构是否仍然能满足训练要求。定期保养钢丝绳、更换牵引绳,紧固螺栓,定期做边角焊缝和防腐处理[7]。

装备。要求在训练前,检查所有装备,确认符合训练要求,并让学生掌握穿戴、使用和放置的方法。

人员准备。首先,在训练前要询问学生的身体情况,排除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近期做过手术等不适合参加高空训练的人员。其次,让学生在训练前将随身物品妥善放置,摘除身上物品(例如手表和首饰等物品),防止受伤。再次,教官要强调课堂要求和纪律,时时处处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事项。严禁学生未经教官同意私自攀爬相关设备,严禁学生未检查好个人保护装备就参与训练,严禁学生独自练习高空项目等。最后,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保障相关动作训练。比如让学生练习保护系统主保护绳“8”字环的打法和下方保护人员的国际标准“五步收、放绳法”,让学生掌握标准动作和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

(四)做好团队建设,营造团队支持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是需要与他人连接的。有团队的支持,学生就有归属感,团队的凝聚力会让学生从团队中获得能量和力量。根据高空训练的实际,对学员进行分组,引导小组队员相互认识并形成信任关系。为了降低因为彼此不熟悉所带来的焦虑、担心和不安全感,教官可以采用一些方式营造温馨的团队氛围。比如教官引导学生分组,给小组命名,选出组长,制定小组的口号、鼓励词、队歌等,并集体展示。还可以配合运用一些“破冰”项目,比如“松鼠与大树”“达尔文进化论”“心有千千结”等活动,调节现场气氛,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一些一般心理行为训练项目,如“滚雪球”“急速60秒”“穿越封锁线”“七巧板”等,培养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的理解力和信任力,做好团队建设,激发团队力量,减少个人恐惧感。

猜你喜欢
恐惧感恐惧心理高空
高空走绳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高空莫抛物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