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星
【摘 要】学生性迟到经常让教师很恼火,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造成学生经常性迟到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经常性迟到 恐惧感 早期教育 溺爱
对于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教师最容易孤立地看待此类现象。这是不正确的。教师应该从整体出发考虑学生的状态,不可孤立地看待问题,也不可采取急功近利的教育手段,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一、学生对教师、学校具有恐惧感
一类学生经常性迟到的主要原因是对教师、学校具有恐惧感。这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感较弱,在家长的逼迫下不得不来到学校;即使来到学校,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一,教师恐惧症。具体表现是惧怕与教师沟通。这类学生和教师对话时,由于紧张,语言表达屡次出现纰漏。他们可能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几乎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或者是曾经受到某位教师的伤害等。由于对教师心存恐惧,他们就会出现经常性迟到的现象。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与其多多沟通交流,并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认可,使学生树立自信;同时也要注意分寸尺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恐惧,就会按时到校了。
第二,学校恐惧症。学校里可能有令其害怕的人和事,比如受到威胁和欺辱等;也可能是学生在学校里没有知心好友,内心觉得孤单,快乐和痛苦都无处分享;也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受到同学的嘲笑,不敢去学校等。当教师询问迟到的原因时,这类学生一般会沉默不语。面对这种学生,教师不应该草率地指责他,而应该耐心地询问迟到的原因,让学生感觉到你从内心深处想要帮助他,愿意与他做朋友,分享他的快乐与忧愁。
很多教师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总是感到非常愤怒,并且对学生发出各种威胁警告,比如“下次再迟到,让家长来见我”“迟到对你的期末成绩有影响,不想挂科就别迟到”等。其实教师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来鼓励学生,比如告诉学生“不迟到会有诸多益处和奖励”“再努力一点,可以拿到进步奖”“不迟到的话,会考虑你做班委”等。最关键的是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沟通,耐心询问学生迟到的原因,针对具体的、真实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只有把具体问题解决了,迟到问题才能解决。
二、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失误
另一类学生从开始上学就经常迟到,在幼儿园时期就不能没有时间观念。这和家长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家长没有意识到早期教育是学习开始的重要准备,是学生行为习惯和纪律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觉得早期教育并不重要,默许孩子迟到。这类家长并不是有心溺爱孩子,甚至部分家长对孩子其他方面的要求还很严格,他们只是缺乏对迟到的正确认知。家长一旦产生了对迟到的错误认知,自然导致孩子不会把按时上学放在心上。
这类学生在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时,开始会觉得莫名其妙,然后会变得委屈。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迟到是正常的,家长从来没教育他们不要迟到。在教师和学生家长反复沟通后,家长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着急,于是每天对学生唠叨,催促,甚至打骂责罚。但是这类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在短时间内很难改正。在家长的逼迫下,部分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会变本加厉地迟到。因此,家长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从早期教育开始就对孩子严格要求,培养其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不妨了解一下他的迟到史,比如迟到的频率有多大,迟到的时间有多久,从什么时候开始经常性迟到,家长对迟到的态度是否默许等。如果确实是因为家长的原因,教师就应该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切地讓家长认识到迟到的负面影响以及自身教育方法的失误。同时也要劝诫家长改变学生的迟到习惯不可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改掉迟到的恶习。
三、家长的溺爱纵容
还有一类类学生迟到不是因为惧怕学校、教师,也不是因为家长缺乏对迟到的正确认知,而是家长的溺爱纵容。这类家长明明知道迟到的危害,但却对孩子百般溺爱。因此,教师就要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首先,考虑学生家庭中是否有人充当了保护伞的角色:父母、爷爷奶奶都有可能袒护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先沟通协调学生的家庭成员,然后再采取措施,否则将收效甚微。
其次,考虑学生家长是否包办太多。有很多家长从孩子起床开始便充当了保姆的角色:准备衣物、洗漱用品、早饭、书包等。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迟到不会担忧着急,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他觉得这全是家长的事情:“家长比我着急,会帮我做好一切,所以我可以任性。”
总的来说,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还要靠家长协助解决。而要想借家长的“东风”,教师就必须学会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肖伶俐.从学生迟到谈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05):140.
[2]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张超群.迟到的处理有讲究[J].教书育人,2009(34):69.
[4]朱大群,陈婧,马焕洁.中专生迟到现象分析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