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0-03-09 07:52田丰玮张贵方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2期
关键词:灸法经筋根型

杨 婵 田丰玮 周 熙 张贵方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从而引起相应节段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占8.1%~19.1%[2],其中CSR占50%~60%[3-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电子产品的普及、工作模式的改变,CSR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影响,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5-6]。笔者采用循经灸法治疗CSR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2015年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研究专家组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CSR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诊断确切;年龄25~75岁;意识清晰,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自愿加入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并发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癫痫、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史或精神病史者;影像学检查有椎骨破坏者,或者影像学检查提示骨结核、骨质疏松、或椎体融合者;有颈部软组织损伤,和颈髓的其他疾患和(或)颈椎先天畸形者;颈部有外科手术及外伤史患者;妊娠患者;年龄≤25岁或≥75岁者。4)脱落标准:因故未完成本方案所规定的疗程及观察周期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就诊的CSR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后因个人原因脱落3例)与对照组40例(后因个人原因脱落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共脱落7例,实际完成73例,总脱落率8.75%。观察组与对照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男性7例,女性30例;年龄35~71岁,平均(54.63±11.16)岁;病程 5~25 d,平均(15.34±3.65)d。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28例;年龄37~74岁,平均(56.28±10.97)岁;病程 3~30 d,平均(16.96±4.17)d。两组患者在入组前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根据疼痛部位分属足太阳经筋、手太阴经筋、手阳明经筋、手少阳经筋、手太阳经筋5条经筋施治。所选经筋按《灵枢经·经筋》[8]原文定位。具体操作:患者俯卧位,胸部垫枕低头位,双踝关节下方放置滚筒使身体放松,医者站于患者一侧,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或者麻木的具体部位,确定相应的一条或多条经筋。点燃清艾条的一端,将点燃端先在选定经筋的疼痛或麻木段近端进行熏灸测试,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即以此垂直距离在疼痛或麻木段沿经筋循行路线,进行长度为10 cm的循经往复温和灸;如有手指麻木、疼痛等远端症状,则循经灸范围延长至20 cm;在阿是穴可做悬灸及雀啄灸。以局部灼热潮红,但不起泡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循经灸法治疗CSR的试验方案经过重庆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采用常规腧穴温和灸法,取穴:患侧天宗、臂臑、手三里、曲池、合谷、阿是穴。所选穴位按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定位。每穴温和悬灸5 min,每日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并告知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者不能立即洗浴,以免影响疗效。

1.4 观察指标 1)疼痛症状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进行评定。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疗程开始前及结束后各评定一次。2)日常生活质量评定:选用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定。该量表由英国学者Leak和Cooper开发,由9个条目组成,包括疼痛的程度、疼痛时间持续多久、疼痛有无影响睡眠、夜间有无麻木感或者刺痛感、疼痛有无影响社会交往、阅读书籍/观看电视、家务劳动/工作、携带重物、驾驶车辆时的感受。得分越高,说明疼痛对受评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痛量表各项及总评分值。

1.5 疗效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9]制定。治愈:颈肩部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工作。好转:颈肩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颈肩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不影响正常工作。无效:颈肩部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VAS疼痛评分上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能更明显地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下同

组 别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3 7 3 6 5.2 5±1.6 1 4.9 7±1.8 2 1.7 2±1.9 4*△3.5 3±1.6 0*

2.2 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NPQ量表中各项评分及NPQ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NPQ总评分均有所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PQ量表中疼痛程度、麻木或刺痛感、阅读书籍/观看电视及NPQ总分评分降低更明显(均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PQ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PQ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n=37)对照组(n=36)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疼痛程度1.30±0.99 0.51±0.60**△△1.28±0.91 1.03±0.81*疼痛持续时间1.70±0.97 1.46±0.87*△1.44±1.05 1.17±0.85*疼痛有无影响睡眠1.24±0.98 1.05±0.85*△1.28±1.03 1.14±0.96*夜间有无麻木感或者刺痛感1.51±0.87 0.43±0.56**△△1.25±0.87 0.89±0.79*疼痛有无影响社会交往1.08±0.95 0.86±0.82*△1.08±0.94 0.94±0.79*阅读书籍/观看电视1.81±1.02 0.81±0.74**△△1.97±0.73 1.75±0.77*家务劳动/工作1.16±0.83 0.97±0.76*△1.36±1.01 1.17±0.91*携带重物时的感受1.22±1.05 1.08±0.98*△1.22±1.04 1.06±0.96*驾驶车辆时的感受1.11±0.99 0.95±0.88*△1.17±1.00 1.00±0.86*NPQ评分33.71±9.29 22.60±7.18*△△33.48±6.70 28.16±6.71*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CSR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脊椎疾病,在中医学上属“痹证”之“项痹”。本病病位在颈部筋肉,病性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肝脾肾不足、筋失荣养,其标为风寒湿痰瘀之邪互结。艾灸可激发和加强阳气的温煦之功,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及防病保健等作用,能有效地改变血液的高浓、高聚、高黏状态[10-12],从而有效缓解中医痹证之疼痛。现代临床灸法治疗CSR,往往基于经脉理论,通过艾灸病变经络的穴位,激发经络感传,通畅经络气机以缓解疼痛症状。本研究中循经灸法基于经筋理论,以“以痛为输”[13]为治疗原则,通过循经往复温和灸病变经筋的疼痛一线,在阿是穴可做悬灸及雀啄灸,疏通壅盛之邪气,重视精准应用艾灸之效使药性直达病所,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经筋理论是中医学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和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网络体系。《类经·经络类》曰“盖经络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难经正义》五十八难曰“人身皮内之肌,俗名肥肉,肥肉内夹缝中有纹理,名曰腠理,又为瘦肉,瘦肉两头生筋,筋与瘦肉为一体,皆附骨之物也,故邪犯瘦肉,则入筋而骨节疼痛”。可见,经脉理论主要体现为行气血的功能意义,经筋理论则主要说明机体的部分组织构成。“经筋”一词最早见于《灵枢经·经筋》,其中对“经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14]指出经筋病的特点,“凡筋中于风热则弛纵,中于风冷则挛急。十二经筋皆起于手足指,循络于身也。体虚弱,若中风寒,随邪所中之筋则挛急,不可屈伸”。CSR多由外侵袭颈项部筋肉,营卫气血运行受阻,初则卫气不能布散津气,筋肉失去温养而挛急;继则筋挛卡脉,气血阻滞,经络闭阻不通;久之,气滞血瘀,瘀阻筋骨而发病。其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患侧上肢无力、活动受限及手指疼痛、麻木。可见,CSR属于经筋病范畴。

《灵枢经·经筋》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经筋治疗理论。《太素·经筋》进一步阐述道“腧,谓孔穴也,言筋但从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不必要须依诸腧也。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往来,然邪之入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腧,遂以病居痛处为腧”。经筋是经脉之气濡养的筋肉骨节,无传输气血之功仅有联络之能,其发挥“主束骨而利关节”的作用,有赖于脉外慓疾滑利之卫气的温煦[15]。经筋为病,邪郁卫气,气不布津所致筋急、筋纵,筋中无孔,不能传输病邪,病邪袭筋,气津结聚之处即为病痛所在,亦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循经灸法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或者麻木的具体部位,确定相应的经筋,沿疼痛经筋采用清艾条进行循经往复温和灸,在阿是穴可做悬灸及雀啄灸,发挥艾灸的温热效应,起到宣导卫气、舒筋解挛、活血通络的作用。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6],CSR症状按发生频率高低依次为颈项部、肩胛、上肢、后枕、拇食指、无名小指。故本研究中选取病变经筋的疼痛麻木段近端起灸,如有远端症状可延长艾灸范围,以松解软组织粘连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两组均能改善VAS疼痛评分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组更具有优势,在治疗CSR时,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调查研究表明,高达93.3%的颈痛患者因颈痛不能随意地阅读,56.1%目前有疼痛症状[17]。本研究通过比较NPQ量表各个单项治疗前后评分发现,循经灸法能明显缓解CSR患者的疼痛、麻木症状,减轻患者阅读书籍/观看电视的痛苦。在施灸中,笔者观察到循经灸具有施灸面积广、易于控制温度等优点,能使艾条燃烧时所产生的药效及热效应透过体表,直达病所。与针刺、药物治疗相比,具有痛苦小、经济实用、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优点;治疗时患者自觉温热舒适,易于接受,依从性高。然而由于施灸范围为经筋循行线,要求施灸者熟记各经筋分布,否则研究精确度会随之降低。另外,施灸期间,要注意颈部保暖,改变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嘱患者施灸后适量饮水,避免阴液耗损过多。

猜你喜欢
灸法经筋根型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