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儿童成为幸福的人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校长于伟利访谈录

2020-03-09 07:44杨明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未来教育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名师老师教育

访 谈 者:杨明全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访谈嘉宾:于伟利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发展到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谱写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段瑰丽的传奇,她就是于伟利老师。现任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的于伟利老师几乎囊获了教师职业生涯中所有能获得的主要奖项:她是齐鲁大地上成长起来的“齐鲁名师”,是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第一期名师领航班学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她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教育故事?她是如何演绎出名师成长的传奇?带着这些问题,2020年10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杨明全教授带领几位研究到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对于伟利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就其职业选择的初心、名师成长的历程、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师培养的经验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文将访谈的主要内容刊出,以飨读者。

教育初心:当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

杨明全:于老师您好,2018年5月您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名师领航工程”学员,成为了一名国家级名师。当时距您第一次踏上讲台有多少年了?最初您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

于伟利在澳大利亚交流

于伟利:我是1994年参加工作的,现在已经26年了。提到我选择教师职业的初心,我感觉很重要的是受我爸爸的影响。我爸爸是一位小学教师,我从小就觉得他当老师很快乐,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也感觉当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出生在农村的我,初中毕业报考中专,在填报志愿时,爸爸说:“当老师多好啊!”我能感受到他当老师的幸福和快乐,他对教师职业也一直有一种激情。于是,报志愿时我就选择了报考枣庄师范学校。

在为期三年的中师学习中,我担任了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还没有毕业就入了党。毕业的时候,我拿到了学校所有毕业生中语文学科讲课比赛的第一名,也被评为那一年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枣市庄市峄城徐楼小学,第二年调入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地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家园,教书育人就是我的责任。”我很喜欢我的职业,当老师能够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我就努力地做好班主任、做好语文教师的工作。我内心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一定把别人交给我的事情尽力做好,尽全力让自己问心无愧。我每做完一件工作都要问问自己:“我满意了吗?我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对这个班级的工作满意了吗?”尽最大努力把我负责的工作做到先让自己满意。

名师成长:教育情怀与理想是名师成长的基础

杨明全:自您从教以来已经26年了,这么多年您认为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您觉得哪个阶段最关键?

于伟利: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新任教师,之后是特色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这几个阶段。从我的个人经历中,我觉得新任教师阶段大约是参加工作前三年的时间。我记得读过一本书,书中提到,一个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一定要把前三年的工作要做得有声有色。

尽管新任教师的阶段很重要,但是对我来说这个阶段不是最关键的,我觉得最关键的阶段是骨干教师到名师的阶段。就我的成长经历来说,在2006年,我从一名市级骨干教师走向了省级名师。2006年山东省评选“十大教育创新人物”,其中当选的是四位小学教师,三位初中教师,三位高中教师。我就是四位小学教师中的一位,那年我31岁。我觉得在骨干教师阶段这个平台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激励。那次获奖给我一种促进力和内驱力:“你已经是省级的名师、省级名班主任了,那就更要努力——努力总结、反思和提升!”也是从那时起,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全国各地参加讲座、交流、研讨。我感觉那个阶段是我专业成长中一个不能忘记的阶段。

杨明全:骨干教师阶段的获奖经历激励您一直向前迈进,但是也有很多骨干教师在获得一定荣誉之后就觉得差不多了,可以休息一下了,您觉得是什么力量督促您一直往前走?

于伟利:我觉得就是教育的初心。我有个简单的认知:我这辈子就是一位老师。怎么能把我的工作做得有意义、做得充实,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话题。我们学校的老师也经常和我说:“怎么就从没见你累过?”支持我一直向前的就是做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一种教育情怀,以及我对教育工作真正的挚爱。虽然我现在当了校长,我仍然走进孩子们的课堂上课。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孩子发展了,孩子成长了,我们当老师的就幸福快乐了。

杨明全:您的绝大多数同事都是普通老师,而您成为了国家级名师。您认为哪些因素促成了您成为名师?

于伟利:我觉得要成为名师,首先,要有真挚的教育情怀,也就是发自内心地对这份职业、对孩子们的真正挚爱。其次,要有向上的阳光心态。我们枣庄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就是“打造幸福的教育生活”,我觉得教师有了阳光的心态才有可能教出阳光的学生。第三,要有育人智慧。作为老师要有一定的智慧来处理课堂问题及班级工作。我们的待人接物也要有智慧,包括跟教研组的同事和学生家长的相处。第四,持久的总结反思。我们要经常思考,经常梳理我的班级、我的教学、我的课例,等等。第五,充满激情的教育理想,教师要树立教育的人生目标和追寻的教育理想。

机会都留给那些有所准备的人,一个有所准备的人,即使被机遇埋藏起来,只要继续认真准备,终有一天也会重新抓住机会,成就更精彩的学生和自己。

办学理念:使儿童成为幸福的人

杨明全:您的父亲是位教师,给您带来深刻的影响,您也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在您成为名师的成长历程中,还有哪些关键性的人或事件对您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于伟利:还有我的学生、我的老师和导师,其中就包括杨教授您(注:在名师领航班,杨明全教授是于伟利的理论导师)。除了家人对我职业选择的影响,我还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学生对我的影响。有个孩子现在读职业学校,他是我最不能忘记的。记得我刚教他的时候,很多的综合检测考查中,均为D级,经过了解和观察后,我就经常跟他单独沟通。我上课的时候,会偷偷地告诉他:“如果会,你就举右手,不会你就举左手。”“今天回到家就练这四个词语,明天就找你来默写……”这些事情也只有我们俩知道。有一次,在我的语文课上,因他的出色表现,全班同学送给他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们俩有很多这样的小故事。这个孩子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的语文综合评价为A级。他还偷偷地告诉他妈妈,他最喜欢于老师。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教育并不是只有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名牌大学生才是成功的,他只要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的教育就是幸福而美好的。教育就是让成长中的个体在某个特定的阶段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幸福生活、时时传递正能量的孩子。

在我的成长中,还有重要的导师的指引。比如,我在国家领航班学习时,杨教授您就给了我很多帮助。教我怎样做研究,通过哪些方法和路径来提升自己。另外,还有一位给予我很多关心和帮助的导师是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她的指导让我体会到了“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清朗,也渐渐拥有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

杨明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您最看重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您是如何落实的?

于伟利:我们学校以“打造幸福的教育生活”为办学理念,以“使儿童成为幸福的人”为教育愿景,以“幸福+”教育思想为指导。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丰富而优雅、轻快而活泼”的校园氛围,期许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学生体验到个体的尊严与成长的幸福;让教师引导每一个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人格独立、素养提升;始终保持积极的求知欲和生活态度,并能形成幸福的感召力,影响自己,带动他人,让每个人都能以饱满的幸福感去传递正能量。

“幸福+”教育的内涵:“+”代表着多元与融合,这表明“幸福+”教育思想应该是包容多元又彼此融合的;“+”代表着重塑与整合,这表明“幸福+”教育课程是打破学科界限又巧妙整合成一体的。“幸福+”不再是指一个人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它包含了学校、学生、教师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它连接着一切,在各幸福体内实现的相互满足和相互认同。

“幸福+”教育的外延:重在培养人获得终生感受幸福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就如同无源之水,即便学有所成,但也有可能因为感受不到快乐而进一步强化了原本对待事物的厌倦。“幸福+”教育理念始终追求积极的求知欲和灵活性,让每个人都能以积极、幸福的心态去拥抱更加广阔幸福的人生。

“幸福+”教育的实施路径:做幸福儿童的同行者,做幸福课程的创设者,做幸福学习的引领者,做幸福教学的研究者,做幸福教师的实践者。

杨明全:在您从教的过程中,您肯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不少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发表了重量级的研究成果,赢得了不少社会荣誉。您如何评价自己的成就?在从教中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什么?

于伟利:工作中,我确实是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是,我时刻告诉自己所有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我时时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来看待,是很多的领导、专家、老师和同事、挚友们给我提供了平台,我才有了今天的成长。

最让我得意、最值得我骄傲的还是我的学生。从教26年,教过很多很多的学生,看到他们的幸福成长,看到他们的骄人业绩,看到他们的责任担当,看到他们正向一位位“大写的中国人”迈进,作为他们老师的我,感到无比开心幸福!

杨明全:您的这个平常心和这种谦虚的精神太难得了!专业发展是没有止境的,目前可能还有一些需要突破的地方,您觉得未来还有哪些要突破的?

于伟利:在各位领导、专家和杨教授的指导下,对我们的“幸福+”教育体系还需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提炼。比如,我们的课程整合、德育管理、教师发展、教学实施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凝炼等多个方面,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实践探索。

专业引领:以教育家型卓越教师为目标,推动梯队式教师培养

杨明全:在“名师领航班”中,您有哪些收获?对于名师培养您有什么建议?

于伟利:在教育部“名师领航班”的学习中,我的收获非常大。

第一,开阔了学习的眼界。山东省的“齐鲁名师”评选结束之后,我原以为就没有更高层次的机会和平台了。没想到教育部启动了“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的“双名工程”,这是国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件大事、喜事。我们有机会作为教育部首届领航名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研修和培训,聆听了国内外的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的讲座、报告,参与了很多的研修考察,经历了多次的交流分享……让我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第二,提升了名师的素养。“名师领航班”为我们每位教师配备了多位导师,例如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国际导师,等等。导师们对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培养,既重视我们教学基本技能的巩固与提高,也注重理论储备和研究意识的提升。培养基地的每一次培训都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提纲挈领地指出教育的一般规律与新时期教育的最新要求,通过介绍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帮助我们拓宽了国际视野。让我们真正做到了历史和当下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我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领悟了研究的意义。过去我们只停留在“知其然”的阶段,教学中学生反馈好的方法就会总结经验,但是我们“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方法效果好。“名师领航班”指导我们进行研究,培养我们不断追问的习惯,从教育现象出发,抽丝剥茧地追溯到问题的本质与根源。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有了研究的意识,领悟了研究的意义。

第四,指明了成长的方向。“名师领航班”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让我领略了许多教育同仁的风采,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成长的方向。今后我会向着教育家型卓越教师的方向努力。北京师范大学的很多教授引领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思考成长……真诚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基地!

关于名师培养,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培养教师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经常对自己人生追求和教育理想的思考才能督促自己不忘为人师表的重任,持久地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才能有教学技能的提升,也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思考才能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达到研究与教学齐头并进的效果。我认为这是名师成长的关键,也是名师培养的重任。

杨明全:“名师领航工程”的目标是培养“教育家型卓越教师”,您认为应该具备哪些重要素质才能称得上“教育家型卓越教师”?

于伟利:我经常思考“教育家型”这四个字。其实,我们这些老师与这个目标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要做到“教育家型教师”,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要有教育情怀。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要有自己的真正的教育情怀。就像苏霍姆林斯基,他一辈子都躬行实践、亲历亲为。这种情怀让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除此之外教育情怀也包含要当好老师的一种使命,以及对教育的一种信仰和追求。

第二,要有教育的话语权。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我独立的判断能力。

第三,要有社会影响力。《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追求一种德,德放在第一位,然后我们再进行自我专业的一种建功立业,最后我们要有教育成果可以产出,也就是说要著书立说。

杨明全:作为国家级名师,您对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有什么期待?

于伟利: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与教师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充满了一种自豪感,感觉教师的未来充满了阳光,充盈着幸福!

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否可以建立一种从乡村、县市到省,再到国家的一种“梯队式”的专业培养模式或机制。目前,我们学校正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三三”培养工程。通过“三环道路”“三个平台”“三级培养”,以此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展示教师专业发展,让每一位教师心中有规划、眼前有目标、长远有方向!

杨明全:真是美好而又现实的期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祝您工作顺利、事业辉煌!

猜你喜欢
名师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初·名师 施建东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题解教育『三问』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