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心结合构建学校安全教育机制

2020-03-09 07:44陈安福成都师范学院教授
未来教育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惩戒心理健康校园

陈安福/成都师范学院教授

祝长水 王本书/四川省成都市华阳中学

华阳中学首席专家,成都师范学院教授陈安福

法律规范和德育要求只有被学生从心里认可、接受、内化,才会从他们的行为上得到彰显,学生才能成长为自觉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因此,学校的法治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建立长效的安全教育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正确认识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管理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德育中的安全问题、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以及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网络毒害等网络安全问题。

学校的安全管理是学校的底线管理,底线管理不能出任何问题,因为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影响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学校安全问题很容易引起家长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底线管理一定要有底线思维。

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其他部门的安全管理有一个很大不同,其他部门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对参与安全管理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防止财产和人身伤害。而学校的安全管理除加强对学生、教师、家长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保证学校正常运行这个基本条件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就是育人,而目前很多学校对安全管理的育人功能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重视不够。

因此,新时代的学校安全管理,不仅要对涉及的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还要研究在学生中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对人的心理安全的影响,比如,校园欺凌可能对学生造成哪些负面心理影响。如果学校的安全管理经常出问题,就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放心,这是最底线。所以,学校安全管理是学校和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核心素养健康发展的最基本保证。

学校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必须法、德、心相结合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学校的安全主要表现在学习安全、人际安全、群体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学校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安全需要,考虑家长的安全需要。

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际安全出了问题,这也是学校安全教育容易忽视的问题。在学校中因人际关系失调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很多方面,如升学压力带来的、家长方面带来的、学习负担带来的,等等。建设和谐温馨的校园,实际上就是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家校关系、师生关系,还有教师之间的关系。所以,构建安全、和谐、温馨的校园人际关系,能使学生心理上得到安全保障,从而安心学习、静心学习、潜心学习、舒心学习,很多安全事故就可以避免,即使产生了也能及时、妥善地解决。

人际的安全性还体现在各类组织上,学生在各类组织中有一个群体安全心理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不安全仅仅是肢体伤害,一定要重视心理上的安全需要。对待学生的违规行为,不能简单地将违规、违法和违德放在一起,要从法、德、心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有品德性的违规行为、心理性的违规行为、人格因素的违规行为等。要特别关注学生中出现的成绩突然下滑、精神反常、无故旷课等现象,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肯定,得到一个组织的接纳才能够获得安全感。只有这样,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才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中一定要注意群体心理的倾向,不管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群体心理不是靠有意识的教育,而是靠一些无意识教育起作用,比如模仿、从众、暗示、情绪感染、责任分散等。从以往的校园团伙欺凌案例中可以发现,欺凌者中很多人都是从众的,我们要从心理学角度讲给学生听,不要从众、不要失去理智。关爱学生最基本的就是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学生,要积极关注每个学生,所以学校一定要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内在的、隐性的安全需要、安全心理。

安全管理、安全教育、防止校园欺凌其实就是要做好一件事——构建安全、和谐、温馨的校园。

法、德、心相结合的五级安全教育防治机制

一级:积极性预防。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要科学化、法规化,要有育人的建设;从安全教育的角度要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能力三个方面。安全能力又包括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护他人安全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与生涯规划相结合。

二级:早期发现。对安全事故潜在的问题,对校园欺凌、网络欺凌的早期萌发,对隐性安全事故的苗头要早期发现、早期预测、早期预防。

三级:早期防治。早期防治的特点就是预警,对处于预警阶段的安全事故高度重视,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安全事故要重点防治,要落实到重点的人头。对重点的人、重点的区域、重点的时段进行防治,进行早期预警,要制订处置预案。

四级:轻微安全事件的防治处理。欺凌事件大多是个体、轻微事件,这个时候要注意首先是行政干预、教育干预,然后才是心理干预。对于欺凌者包括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要进行适度的惩戒教育,包括行政惩戒、道德惩戒、心理惩戒。轻微的欺凌事件可以用道德法庭进行道德惩戒。对于受欺凌者,要进行心理援助,甚至提供法律支援、法律咨询。对欺凌者也要进行心理挽救、心理援助,可以是惩戒性的干预,可以是后果性的干预,帮助他们认识到欺凌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伤害。从教育的角度要挽救他们,其中心理挽救很重要,要坚持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原则。

五级: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处理。有个别学生某个阶段可能会处于严重的心理危机时期,一般心理干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此时就要进行行政支援,他们需要教师的支援,要注意人际支援、心理上的援助。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挽救。

对第四级和第五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要强化惩戒教育,学校要研究怎样开展惩戒教育,怎么使惩戒教育变成有效的挽救教育,确实能够产生心理威慑作用。惩戒教育很重要的是在心理上产生威慑作用。对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和欺凌者也要做到真情关怀、真诚帮助,促进学生心理感化、行为转化。

法、德、心结合的安全教育机制运行实践

学校安全管理除了建立必要的制度和机构之外,还必须时时有心理安全预警意识,并采取有力措施慎防安全问题的产生。

华阳中学的“5·25”心理活动

一是着力改变组织运行方式。我校建立了陈安福教授工作室,进行系统设计和实践指导;在学校设立德育工作委员会,由德育处、安全处、教务处、年级管理委员会以及心理教育中心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参与,在年级建立德育研究小组,由年级主任、副主任、干事、年级心理老师和三至六名心理兼职教师组成;在学生会设立心理与安全部,在班级则有心理委员;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在学校和年级分别建立学生心理协会等组织,逐步完善育心管理运行机制。

二是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对每届入学新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早知道。设立学生心理信箱、心理辅导室、心理热线等,随时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月一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成为班会的固定内容;每周一次“心连心——我是你的知心朋友”联系卡活动,成为学生与心理教师沟通的纽带;每学期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成为固定活动。

三是深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品格教育。赋予德育实践新时代德育的内容要求,即“育德育心、德心结合、育心养德、养德成性”。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等内容,积极探索品格教育的有效路径,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四是重视开发教师的心理潜能。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教育培训、团队心理辅导,及时消除教师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调整教师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持续开展“学习系列讲话、做‘四有’好老师”“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引路人”等系列主题教育和教育教改实践,着力提升教师育心素养。重视师生心理因素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心理动力对教学的助推作用,突出情感教育、学习心理辅导和育心管理,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待学生,将人本关爱教育思想细化为教育教学中的尽心、爱心、懂心、童心、知心、育心“六心”行为,着力提升教师育心能力。

五是建立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由班主任、年级专职心理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年级兼职心理教师等组成心理预警监测队伍,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特别是对于情绪方面、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等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救助。同时还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多渠道增强学校安全管理中的心理安全预警意识。

六是不断优化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环境。开展阅读工程,建设书香校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当代优秀文化,学校科技、艺术、体育、课程、教学等文化建设融入课程改革,增强德育的时代性,突出文化的导向性。通过实行师师导师制、师生导师制、生生互助制,评选各类学生之星,开展“四情”“十心”教育等措施,构建和谐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使和谐成为推进法、德、心结合教育实践的文化,使学生的健康心理得到有效维护。突出校园育心环境建设,建设“十心”教育文化墙,从学校的整体规划到教室设计,从绿地设计到墙砖颜色的搭配,从班级文化建设到寝室文化建设,都是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维持学生愉悦心情出发进行设计的,处处都渗透着育心的精髓。

法、德、心结合的安全教育机制的建立,一定要系统设计、全面实施,全面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和智力潜能,积极优化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和校园育心环境,突出安全管理的育人性和育心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智力基础和人际关系基础,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惩戒心理健康校园
忘却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也谈“教育惩戒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