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忠
摘 要:从小学低年级一直到高年级,一个大循环带下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了解于心。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都掌握,哪有弱点,哪有难处,老师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数学的好坏,关乎孩子的未来,学生在班里学习,接受我的教育,我的作用关乎他们的个人前程。我丝毫不敢麻痹大意。我把我全部的身心都交给了我的学生们。学生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数学成绩不错。他们的人生之路更广阔更平坦。
说到底,小学数学思维和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有效引领,离不开老师的身心关怀,离不开老师的深入研究搜索。
关键词:培养兴趣;打牢基础;有效引导;思维形成
正 文:
人们都知道,数学是思维逻辑的训练,数学好的人,逻辑思维就强。逻辑性强的人做事就有条理,考虑问题就很严密。所以大部分科研人员、航天航空人员,工程设计人员等,凡是精密细致的东西,都得数学好的人去做。可见数学对思维逻辑训练的重要性。也可见学好数学多么重要。
数学固然重要,可小学生并不知道数学对他们将来前途的影响。他们的理想往往被手机游戏打败,往往被动画片的精彩情节打败。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兴趣就至关重要了。
笔者从教小学数学教学二十多年,对数学教学还是摸索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数学成绩自然提高了。现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低年级学生先从兴趣抓起。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对学习各种知识都有兴趣。但是如果太难,把他难住了,就会失去兴趣了。没有了兴趣动力,他们就不会去深入的学习了。不愿意学习就麻烦了。到了高年级数学难度加大,有的学生数学考不及格了,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从低年级抓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打牢基础,让学生在好奇的心理驱使下,把数学基础知识打牢。十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都要背的滚瓜烂熟。高年级数学不好的同学连二年级的乘法口诀都不会背,数学成绩怎么会好?十以内加减法要在一年级时背熟用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在以后的列竖式计算中,计算速度很是重要。对考试应试是很有必要的。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直观思维,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利用学生的这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博闻强记始终是学生学习的法宝。那些不让学生记忆的老师,最后都会坑了学生。有些老师认为死记硬背没有效果,只要理解就行了。我始终不赞成这样的观点。脑子了不储存点东西,空空如也,拿什么去理解?根据什么来理解呢?学生记忆的法则定义那是经过多少人实践证明的真理。记住它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这些知识点从一年级时就要抓好,抓严。到了高年级才不会看到数学题不知从哪下手。脑子里没有规则,何谈思维,怎样思维?没有熟练的记忆怎能提高运算速度。在考试中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佳的水平。
第二、中年级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学生到了三年级是一道坎。三年级现象是业内公认的难题。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出来。到了高年级随着知识点的增多,难度加大。就更不愿意学习。并且低年级的知识大多是直观思维形式。而到三四年级开始接触抽象思维模式,一些图形、应用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抽象难懂的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显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重要起来。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应该加强。怎样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1.在低年级兴趣培养的基础上,保持数学兴趣不减。
2.从基础抓起,一开始不搞难题,给学生一些基础题,进行数学习惯的训练。把数学公式定义运用的熟练,三四年级时期,数学四则混合运算,乘法的分配率,结合律,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不是有难度,而是很繁琐。所以多进行运算题的训练,简便方法的训练,对学生大有裨益。训练学生细致耐心,安下心来学习,克服粗心大意,克服烦躁心理,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为此我准备了一些口算题卡让学生经常训练一下。我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生努力学习的结果,我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第三、高年级学生知识点要串联
到了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更多了,抽象思维题就更多了。五六年级的体积、表面积,认识几个面,正反比例,行程问题,植树问题,追击问题,水池进水出水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抽象思维能力解决。图形体积表面积这些问题公式要记牢,要会灵活运用。求图形面积就要灵活运用那些图形公式定义性质等。像工程问题,工作效率问题,行程问题,这些也有公式,三者的数量关系要弄清,知道其中两项就能求出其中一项。工作总量就是工作时间乘以工作效率。这些高年级的问题,其实在中年级都已经接触。把这些知识点串联一起,形成一个知识链。从前一直推到后。解方程问题有些同学总是搞不明白,其实只要搞懂其中的数量关系就能轻松解决。
我给学生举个例子,我说:5x+10=20,求x是多少。就是先知道5x是个加数。求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20-10=5x,5x=10,到这一步就又变成求一个因数了。求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x=10÷5,x=2.这些公式定义从二年级到高年级都能贯穿。在小数、整数、百分数、分数等解方程计算中都可以使用这个定义。无外乎换成减数、被减数、除数、被除数等数量关系。但万变不离其中。基本方法,基本定义弄熟,基本没什么难题。
从小学低年级一直到高年级,一个大循环带下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了解于心。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都掌握,哪有弱点,哪有难处,老师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数学的好坏,关乎孩子的未来,学生在班里学习,接受我的教育,我的作用关乎他们的个人前程。我丝毫不敢麻痹大意。我把我全部的身心都交给了我的學生们。学生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数学成绩不错。他们的人生之路更广阔更平坦。
说到底,小学数学思维和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有效引领,离不开老师的身心关怀,离不开老师的深入研究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