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理念下聋校语文新教材的实施与推进策略

2020-03-07 05:16何小寒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新教材

刘 琴,何小寒

(1.乐山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2.马来亚大学 教育学院,马来西亚,吉隆坡 50603)

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是课程标准具体化的体现,在文化传承、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教育部于2016年颁布了盲、聋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其中,《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依据《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聋语课标”)进行编写,并于2017年秋期在起始年级投入使用。聋校语文新教材与原有的《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指导下所编写的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及内容设计方面呈现了新的特点。为了解新教材发行以来一线学校使用情况,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对四川地区聋校第一至二年级共4册语文新教材实施现状进行调研。目的是收集师生意见,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提高新教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聋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从而促进聋校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四川省的成都、宜宾、泸州、绵阳等地的30所特校,以其中使用聋校语文新教材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27份,有效率为94.1%。

(二)研究工具及数据处理

问卷借鉴李天涯编制的《初中物理新教材实施现状的教师调查问卷》,从教师对课标理解、教师培训、师生双方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等八个方面改编而成。问卷共39道题,设计为选择题和问答题两部分。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的数值是0.843>0.70,Bartlett(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结果:sig=0.000<0.01,因此Bartlett球度检测具有显著意义,认为此测量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且旋转后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4.14%,结构效度较好;对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克隆巴赫系数为0.887,问卷有较好的信度。收回问卷后,对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25.0进行编码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新教材使用者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专业化程度较高

研究发现,四川地区从事聋语文新教材教学的127人中,20~30岁年龄段的有86人,占比67.7%,31~40岁年龄段人数为29人,占22.8%。教龄方面,新教材使用者主要集中在5年以下,其中本科学历为58人,专科学历为27人,其次是中师和研究生学历层次,共占比69.3%;而5~10年、11~15年、15年以上的分别占比14.2%、9.4%和7.1%。以上数据显示中青年教师是四川地区使用语文新教材的主要力量,以专科、本科学历为主。

教师职前所学专业与就职学校方面,本次调研教师集中在区、县特校的占比为69.3%,市级特校人数占比为30.7%。特殊教育专业占比为65.3%,普通教育类专业为24.0%,其他专业占8.6%,教育康复类专业、医学类专业、心理学专业这三个专业人数皆占比为0.7%。可见,在特校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以特殊教育专业为主,普校转岗教师或者其他非特教专业教师人数较少,表明近年来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新教材培训及内容建议

调查得知,98.43%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参加新教材培训,说明多数教师意识到了研读新教材的重要性。事实上,新教材培训并没有全员覆盖,只有82.7%的教师参加过培训且平均次数为1.8次,仍有17.3%的教师未参加过相关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有23.4%的教师认为可从如何使用教材方面开展培训,21.8%的教师建议在教学评价及考核方面进行培训,19.7%的教师需要聋生能力、性格方面知识培训,19.3%的教师希望加强现代教育思想和教改的培训,15.9%的教师建议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以上,教师们关于培训内容的建议为师资培训及新教材的推行提供了参考,应引起职能部门的重视。

(三)课标理念下师生对新教材整体认知的分析

1.新教材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247。通过教材内容对实践性的重视程度描述统计反映,被试教师认为新教材内容对实践性的重视程度平均值为3.75,介于一般重视和比较重视之间,接近比较重视。新教材内容对综合性的重视程度,被试教师的选择平均值为3.67,同样介于一般重视和比较重视之间,接近比较重视。由此可知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师眼中,新教材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聋校语文课程性质。

2.教师新课标的理解度与对教材的认知相关

通过数据统计,及教师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与教师对课标理解程度的相关检验,教师对于《聋语课标》的理解情况的平均值为3.38,介于一般了解和较了解之间。将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程度与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来判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15,表明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程度与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之间存在显著的中度相关关系。

为研究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新教材的认知间是否存在显著影响,以教师对《聋语课标》的理解作为自变量,教师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作为因变量,将二者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可知,R方为0.379,表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变量与教师对新教材整体认知的变量为37.9%;虽然二者拟合度不够高,但由于新教材的整体认知还受教学经验和教师培训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认为拟合度相对较好,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为sig=0.000<0.01<0.05,因变量和预测变量有显著的正比关系,且可建立线性方程。由此可知,聋校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力、教师的教材观影响教师使用新教材,因此加强对课标的解读,能更好的促进教师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

3.师生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影响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效

从科学的角度对课程标准等指导性纲领进行解读后再对新教材进行整体认知,会影响教师使用教材的成果[2]。本研究通过将师生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与教学方式进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得出二者相关系数为0.622。说明师生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与教学方式存在显著的中度相关关系。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整体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决定选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师生对教材的整体认知会直接影响教学方式的选取。另外,将师生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与教学成果做斯皮尔曼相关性研究,得出二者相关系数为0.756,且P<0.01<0.05。说明师生对新教材的整体认知与教学成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四)教师对新教材及教学实施的评价

1.新教材难度大,教学成效不高

关于新教材的使用,调查得出新教材的使用效率平均值为3.41,介于一般和比较高之间,但更倾向于一般。结合问答题,大部分教师反映新教材难度系数大,认为新教材使用后的教学效率并不如预期。对于未接触过旧教材的聋生直接使用新教材,教学效率相对较好;而对于先用旧教材再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来说,由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适应性。

2.评价主体多元化,以教师为主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聋生的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新课标指出,评价主体要实现多元化。实行教师评价、聋生自评与互评、家长参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1]263。本次调查评价主体的情况见表1:

表1 采用哪些主体进行评价的频率

表1显示,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的选择频次为108次(46.6%),聋生进行自评与互评选择频次为88次(37.9%),而家长参与评价这一项的频次有36次(15.5%)。说明评价主体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同时应重视聋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特别是来自聋生周围同学和自身的评价,老师要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其共同学习进步。研究也反映家长参与评价较少,由于多数聋生寄宿特校,与家长相处时间有限,所以家长参评还需加强。

3.评价方式多样化,以考试为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现多种评价方式的灵活运用。本研究中关于评价方式的结果见表2:

表2 采用的评价方式的频率

通过表2可看出,在评价方式中,考试仍占评价的主要地位,其次是作业分析,再次为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实践活动和操作这四种形式。表明考试作为传统的评价方式,依旧被教师们作为主要评价方式。这一原因也许是由于聋校语文评价多年来聋生视角的缺失,在班级中进行普校式的“精英”教育,缺乏对聋生认知特性题目的考核与测试[3]。由此,在评价方式方面今后应逐步完善。

三、思考与推进策略

通过对四川地区聋校语文新教材实施情况的调研发现,多数教师认为新教材编写设计较好,但使用后的教学效率并不如预期,主要是执教者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业评价,以及师生对新教材的适应等还需要一个过程。为更好地发挥新教材的使用效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职能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优化资源

1.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对聋语文课程推行的指导

目前特殊教育方面的政策文件,有教育部牵头印发的《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课程标准》等。政策的落地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在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可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协作,将教育视角与国家经济、国家民生、国家财政、人才需求、卫生健康等众多视角更好地结合,从更多元的角度对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从政策制定到执行层面,围绕纲领设计——改革实施——立法监管这一套完整的流程,可从宏观的层面对整个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进行统筹设计,让特教课改在宏观设计和微观推进中有较强的政策支持。

2.提供培训支持,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本研究中,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时候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均值为3.38,整体更偏向一般理解状态。说明教师们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程度还有待提高。由于每个人都会存在认知壁垒,因此在更新教师观念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通过政府、残联、教育局、特校等相关部门开展政策性文件解读、相关培训讲座及新教材教学研讨会等,播放优质课例、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引导教师利用如“5w2h”“鱼骨图”“SWOT”分析法等,以此帮助教师意识到观念转变的因果关系及重要性、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等。在考核方面可对教师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依据过程考核来促进教师落实课标理念。如:对备课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定期举办教材研讨活动,开展常态课的备课、上课、磨课、评课及公开课比赛等活动。此外,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不再以教学成绩作为考评教师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可将教师平时开展的聋儿语训、日常教学、课堂管理等也纳入考评范畴。

3.加强平台建设,优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仅可划分为物质与精神两种类型,在地理上还可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社会、学校、教师、学生都能进行教材的开发,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4]。作为管理部门,应充分整合并优化校内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优化,需要资金的支持。不管是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还是对学校软件资源的升级都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因此可从政策的角度制定可行措施,保障各学校新教材实施顺利推行。另外,依据地方情况统筹各地区、各校之间的课程资源。鼓励各聋校在教学中自主、合理地依据新教材进行施教,挖掘自身已有或潜在的资源对新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在各校间进行推广运用。如:对建校时间较早、师资队伍较强的聋校与发展稍慢的聋校之间建立起帮扶关系,对使用新教材的各聋校之间建立互助关系,组织开展新教材使用经验分享会议,以轮流的形式、将各聋校的优质课程资源设置经验进行分享,供各聋校进行观摩与学习;另外还可新增或完善相应的网络平台,如特教网站、QQ群、微信群等,构建新教材使用经验交流区。

(二)教师:贯彻课标理念,提高教学及评价能力

课程实施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其主要部分是教育教学活动,而教师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5]。因此,教师要秉持新课改理念,自觉投入到教学教研教改中,以确保新教材真正惠及聋生的健康发展。

1.贯彻新课标理念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媒介,是课程标准的微观体现。语文课程内容需通过语文教材呈现出来[6]。聋校语文教师在运用新教材的时候,要在宏观的新课改背景中,以中观的视角解读课程标准,在微观的教材中落实教学目标。如,关于“差异性”教学,教师在尊重聋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对不同学习能力的聋生设定分层的教学目标或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个别辅导,以此来全面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这对于师生双方共同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有重要的作用。如此教师才能在新课标理念下运用好新教材,进而推动特殊教育课程改革。

2.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标提出“注重培养聋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通过调研得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教材实施中较难。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从聋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有效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7]。如:在语言园地“展示台”环节,可让聋生自由地进行情境化对话,进行灵活多样的语言交往教学。鼓励聋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5w2h”分析法的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践行。此外,还可改变作业形式,围绕教学目标布置书面作业和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又如:在一年级下册第八课《超市里》的教学中,可以布置实践作业,让家长带领孩子去超市认识教材内容里展示的商品等。

3.转变评价视角

新教材的学习对象为第一学段的聋生,其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或具体运算阶段。由于缺少听觉获取知识的渠道,认知能力的发展普遍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借助文字等抽象符号系统对其进行标准化的考试评价,用有限的题型题量,仅通过分数来评价存在学习差异的聋生,显然不太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教师在选择评价方式时,首先应树立育人为本的课程观念,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差异性、发展性的眼光对聋生进行评价。努力提升聋生的综合素养。如:对聋生的“写话”训练,不宜用健听学生的标准对聋生的语句进行语义、语法等评判,应借助平时对聋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形成性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全面、准确地掌握聋生的发展状况,从根本上激发聋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机,促进聋生学习,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

(三)教材编写:衔接得当、改进布局、注重反馈

1.新旧教材合理衔接

调研中有部分教师反映,新教材与旧教材之间差距较大,对于使用过旧教材再用新教材的师生而言,双方都存在一些适应问题。因此,建议在每一册新教材使用前可进行教师培训,组织教师研读教材,发放相关的教学资料,明确新教材的设计理念和内容体系,引导教师对新、旧两套教材进行对比,发现新旧教材的优势,选择符合教学理念和聋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旧教材句式的仿说、仿写练习对于聋生语言能力的训练比较扎实,可以在新教材的句子及课文教学中进一步沿用和加强。

2.优化新教材的页面布局

调研中,教师认为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新教材中涉及到学校生活的内容采用班级“U型座位”图片,这一设计体现了新课标“语文教学是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的理念,也说明了新教材在编写时候注重强调情境化和应用性。新教材给教师最直观的感受是开本大、图片新、内容更丰富[8]。但也有人认为新教材中指导性、命令性的题干较少,在页面布局上文字较少、图片较多,类似于儿童绘本。教学实践中出现对插图运用不足或过多依赖等现象,因此建议编写教材时,应把插图与文字的内容、位置、风格、数量等因素综合权衡设计,以达到培养聋生语言能力、进行思维训练和审美熏陶的作用。

3.加强配套教辅的编写,健全反馈机制

目前,新教材已使用两学年,而配套的教辅资料则很少。通过调研,教师反映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指导用书和学生练习资料。希望有更多的编写者对新教材进行研究,并编写出更多元的配套教辅,有助于师生更好的使用新教材。

通过已有文献查询,新教材的试教工作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特校。但我国国土辽阔,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7)来看,我国共有2107所特殊教育学校含聋校、培智学校。由于我国县城的数量多于市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要设立特殊教育学校”,随着县、区新建特校的增加,新教材的试教工作也应有广大基层聋校的参与。这样所得到的反馈建议会更多元、更全面、更合理。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聋校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新教材已经完成出版。因此结合查询到的文献和本调研得知,基层教师使用新教材的心声很多停留在实践教学层面,能查询到的以文献为载体反映教学研究的论文则很少。所以,教材编写组在改进教材时还应注意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发达城市或地区的同时,兼顾中西部广大基层特校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建立或完善后期反馈机制来收集一线教师所提建议,如此才有利于对现行教材的修订和改进,对后续未出版的教材编写也提供意见。

总之,关于聋校语文新教材的实施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协调好教师、学生、教材编写者间的关系。以相关职能部门的调控能力作为“催化剂”加快引导教师观念的转变;以教师转变后的观念作为“固化剂”巩固新课改的重要地位,优化新教材实施现状;以教师的反馈意见作为“添加剂”提高新教材的编写质量。三者统筹兼顾,共同解决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聋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切实为聋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助力聋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具身德育理念下聋校德育课程建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发挥交互电子白板优势 打造聋校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