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柳南中学 福建 南安 362300)
阅读理解始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当今时代是一个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种知识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多。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技能,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此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背景知识、世界知识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读者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有效的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阅读者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内,教师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时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各项活动,与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词汇、句型是阅读的基础,让学生牢记词汇和句型,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过程中减少阻碍。首先,要掌握好课堂内的词汇,单纯的记忆单词,容易忘记。将单词放在句子中去,不仅记住了单词,也记住了单词的用法。其次,丰富的词汇来源于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类型的文章,获得词汇、句型。
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词汇、语法,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选材遵循取材由浅入深,从简到难的原则。
4.1 要统览全局。选材要适量。教师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统览全局,做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阅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安排阅读的篇目和数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每周2~3篇文章为宜。
4.2 精心选材,注重质量。英文课外读物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地做好选材工作,把精品推荐给学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效果明显。选材应内容新、趣味活、语文精、篇幅短、体裁杂、范围广。通过阅读这些英文著作,可使学生掌握活泼的当代英语,同时又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中直接获取生活的灵感,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4.3 因材施教,有针对性。不同年级的学生及个体之间的英语水平都存在着不同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不能简单草率,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难易适中,数量适度,方法适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阅读的信心和兴趣。
4.4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阅读要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逐渐增加数量和难度,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4.5 方法灵活,不拘一格。教师对阅读的指导,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要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比如可以组织兴趣小组,收集素材,翻译文章;可以出板报、小刊物;也可以竞赛;还可以搞大会演讲、交流等。总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英语水平为目的。
4.6 鼓励个人阅读。除教师指导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开展个人阅读。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大力支持和表扬。此外,对于阅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出版物上,其它如音像合带、影视节目等都可以看做是“原著”的延伸。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多听英文广播、英文歌曲,多看英文版影片、电视节目等,多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感觉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主要方法是:
5.1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先学而后教。
5.2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5.3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力,阅读者需要长期地、认真地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博览群书,同时掌握、使用语法知识,学习一定的阅读技能,掌握阅读办法。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习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学会从客观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感性地走近学生,理性地研究课堂,充分利用好教材這范例。根据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使学生在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