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班班通”优化农村化学课堂教学

2020-03-04 00:22江峰许华芬福建省古田县第三中学352265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班班班班通课件

江峰 许华芬(福建省古田县第三中学 352265)

农村中学因受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直观认知的机会相对更少也更难。农村课堂中,“班班通”以多媒体交互为手段,以教室为载体,打破界限,弥补了不同地区之间教学条件的差异,实现了资源共享。“班班通”的引入也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与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但教师运用“班班通”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对“班班通”运用不当,致使课堂的效果不升反降。硬件设备只是教学的工具,教师要做到能用善用,不能因为“班班通”的引入而忽视与学生的交流,把课堂简单地变为课件的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发挥“班班通”的优势,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

一、观反面运用而明确目标

如果不知道人生的航船该驶向何方,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教学也是一样,只有目标明确,才有努力的方向。反观别人的成败得失是研究的一种好方法。当今课堂上,有些教师多是操控着鼠标和键盘,按顺序播放预先做好的课件,甚至有的教师只是照着课本摘录文字打在PPT 上,然后照本宣科地讲一遍;有些教师把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放在课件中,喧宾夺主,淡化了教学的重难点;有些教师在备课时缺乏对内容的组织筛选,将互联网上的现成资源拿来就用,没有针对学生实际、课程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反应和接受程度缺乏关注,误把“班班通”呈现的教学资源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因学生而设,教学质量体现在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我们课题组在初三和高中学生间针对“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问卷调查,总体上学生对“班班通”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喜闻乐见的,同时也收到一些值得重视的意见。比如,学生感到因PPT 的大容量呈现而使教学节奏明显偏快,专心听课就赶不上做笔记,做笔记就不能听好课,顾之不暇。有些教师PPT 的内容大多是书本内容的翻版,文字多,图片少,缺乏视频动画,没有生机。有的学生认为缺乏师生互动,希望增加课堂活动。

其实,“班班通”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它应该由教师灵活操控使用,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循循善诱、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相背离,那么教学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化学课堂应充分融合并发挥“班班通”的优势,跳出枯燥的化学方程式,融入生产生活,观察各种绮丽的现象,探究神奇表象背后的原理,切身体会“点石成金”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无穷魅力。

二、“班班通”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合运用的方法和效果

1.化抽象为形象,把结构、原理直观呈现和透析,深化认知

化学教学在“班班通”多媒体的辅助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中,Flash 的运用可以模拟各种微观结构及微粒的运动来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形象,降低认知的难度。例如,在学习金刚石和石墨时,运用Flash 模拟石墨和金刚石的内部结构,通过对比,让学生对其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差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中,运用原理示意图叠加动画效果,揭示电子的移动方向和电极反应原理。在有机化学中,利用“班班通”3D呈现物质结构和分子模型,运用动画效果揭示有机反应的断键与成键原理,化繁为简,提升了教学效率。

2.实验演示,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深化知识的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当教师讲到硫氰化汞受热分解的方程式是:4Hg(SCN)2=4HgS + 2CS2+ 3(CN)2↑+ N2↑时,这样毫无生机的方程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个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法老之蛇”的视频,让学生对“膨胀”二字产生直观的感受。它的反应过程非常震撼,硫氰酸汞白色粉末受热易分解,体积膨胀大,像一条曲线生长的蛇,黑色的蛇体快速伸展开,带着火焰的红光,那可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在实验观察中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有声有色地展现化学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知识生动地教给学生。

3.创设情境,营造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的多媒体动画、视频和新奇的图片,创设悬疑趣味的情境,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比如,当教师讲到淀粉与碘的反应,可以用视频向学生展示密信的制作和呈现方法,并带上具有故事色彩的背景:柯南在凶案现场找到了一本空的笔记本,但他笃定这是重要信息。他尝试了多种密信的破解方法,终于发现上面的字是用米汤写上去的,风干后就看不出半点痕迹了,但是用碘酒涂抹后,就呈现了蓝色的字。

什么样的实验可以称为著名实验呢?适合大众、简单易懂、出乎意料。“烧不着纸的火”这一实验正是以其颠覆大众生活常识的特点而令人惊叹化学的奇妙。在蒸发皿中倒入6 毫升二硫化碳和16 毫升四氯化碳,搅拌均匀,点燃后,可以看到淡蓝色的火焰。这时用镊子夹一张普通的纸放在火焰上,纸却烧不着。这是因为二硫化碳是容易燃烧的液体,但四氯化碳不能燃烧,二硫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同时放热。混在里面的四氯化碳大量挥发时带走了不少热量,火焰的温度被降低,达不到纸的着火点。结合实验、图片和视频等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班班通”有助于情境创设,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深化了对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

4.资源共享,弥补农村中学的条件短板,加深实验观感

有些实验用品有毒,有些反应剧烈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有些实验仪器和用品在农村中学也不一定能准备齐全。在讲台上的演示实验,现象一闪而过,且教室大、讲台小,远离讲台的学生时常看不清。“班班通”的应用可以缩短实验的教学时间,对重要的现象、操作要点可以直观展示并做重点强调,还可以反复观摩,提升教学效果。“班班通”通过资源共享,弥补了农村中学受条件制约的短板,把原本无法完成的实验、无法带领的参观、无法反复观察的现象,都变成了现实的可能,“班班通”在这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联系生活,丰富课堂信息

“行是知之始”,陶行知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他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留意并收集新闻上与化学相关的报道或将资料整理并剪辑下来,在讲解相关章节时及时利用投影仪或视频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带着设置的任务发掘自己身边的化学现象,尝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学习“金属”时,放上一张生锈的自行车图片,设置课后问题,向学生提问:自行车为何会生锈?如何防止生锈?或者放上一张氧化的银饰照片,问学生:氧化是个怎样的过程?如何防止?如何使发黑的银饰重新焕发光芒?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可以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6.设计活动环节,活跃课堂氛围

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地设置一些互动性较强的课堂活动,如在物质分类、强弱电解质的教学中,可以设置“连连看”“趣味分类”等活动。在平时授课中可以设置“分组竞赛”“限时抢答”等活动,也可以设置问题,利用“希沃授课助手”进行手机投屏,分享并点评学生的答案。丰富的课堂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让上课变得有趣,也让知识学习更加深刻。

7.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结合练习和微课,提升化学复习课的容量和效果

根据复习课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创建习题库,选择典型习题制作成课件,提高了复习课的容量和效率,其效果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

三、“班班通”在农村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的几点启发

第一,创建教学资源库,做好资源整合和共享,备好每一节课。始于初心,成于勤恳。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精心备好课。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学习时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创建并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备课时才能“随心所欲”地灵活运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创建的教学资源库包含了“导学案”“思维导图”“实验视频库”“教学模型库”“习题库”“微课资源库”“教学设计”“各年级教案”和“各年级课件库”九个资源文件夹,供同组教师交流共享。尤其是课件,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打磨修改,形成一套更加贴切校情学情的教学课件库。

第二,教学中善用“班班通”,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教师可利用“班班通”的交互特性和软件提供的工具灵活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并且生动有趣。

第三,课后运用好“微课”和“习题库”的资源,深化理解和巩固知识,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提升温习效果。

四、结语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发挥“班班通”直观形象的特性,但不要过分注重课件的观赏性,忽视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善用“班班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农村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猜你喜欢
班班班班通课件
难忘的“班班有歌声”
红梅少年
——重庆市永川中学初2016级6班班歌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应用班班通浅谈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