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带文”阅读策略运用实践初探
——以汪曾祺《昆明的雨》为例

2020-12-23 03:26张冬华福建省宁化县教师进修学校365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汪老昆明味道

张冬华(福建省宁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365400)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日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公鸡吃米”的教育故事,可以表明自由氛围的重要性。阅读活动也和公鸡吃米一样,要给学生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产生阅读的需求。

“以文带文”,是从一篇精读文章入手,让学生产生阅读更多相关文章的需求。这种需求的产生是学生学习的自然生发,因而学生能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从而增加学生阅读量。目前,“以文带文”课型在我县实施近一年了,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摸索,研究“以文带文”阅读策略的实施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果。下面我以汪曾祺老先生的《昆明的雨》为例,探讨散文阅读中“以文带文”的阅读策略应该如何实施。

首先我们来看看笔者的《昆明的雨》的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2 分钟)

播放轻音乐《彩云之南》,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揭示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板书)。这样的导入既与新课《昆明的雨》相关,又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渐入佳境,产生学习新课的需求。

二、初读课文(明确自读任务)(8 分钟)

教师给出三个学习任务:(1)你想读出什么味道?(2)你读出了什么味道?(3)你还能读出什么味道?学生结合自读任务阅读课文。

三、悟读课文(20 分钟)

(1)教师用PPT 出示学习任务:你想读出什么味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标题,并说一说,你从标题中读出了什么味道。

生1:我想读出雨中的诗情画意。

生2:我想读出昆明雨季的悲伤失意。

生3:我想读出雨季中透露的温馨怀念。

师:这篇课文中写出了昆明雨季的什么味道呢?

(2)教师用PPT 出示学习任务二:你读出了什么味道?请跳读课文,并说一说你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味道。

生1:我读出了这篇课文的作者依次描写了昆明的雨季、仙人掌、菌子、杨梅、苗族女子、缅桂花、房东等,这是内容上的味道。

生2:我读出了作者对昆明的雨以及昆明的思念和喜爱之情,这是情感上的味道。

师:那语言上的味道呢?

生1:汪老先生的语言比较平淡朴实,贴近生活,有乡土味。

师:看来同学们对汪老的语言风格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

PPT:汪老说:“我想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仔细揣摩汪老运用语言文字的独特方式,品味汪老平淡、自然、家常的语言魅力。

PPT: 典型语句: ____________。我的品析: ____________。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师:(教师巡视)我发现很多同学摘抄的都是写菌子的。那我们就从品析菌子的语句开始吧!哪个小组的同学首先来说说你们组的品析结果?

生1:写干巴菌的句子,很值得我们品味。

师:你能把这些句子念出来吗?

PPT 出示:①这种东西也能吃?!②这东西这么好吃?!

生1:(朗读这两个句子)

师:朗读好像还不够到位。没有读出句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吗?

生2:(带感情朗读)

师:品析语言一定要注重朗读,只有朗读才能品味句中的情感。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屏幕上的朗读设计。

PPT 出示:( )①这种东西也能吃?!( )②这东西这么好吃?!

题目1:请在两个句子的( )前面分别加一个语气词。

题目2:分析句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生:可以分别加上“咦”“哇”这两个语气词。

师:请全班同学把带上语气词的两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小结)①“?”表达了作者初次面对干巴菌丑陋的外形时,内心充满了强烈的质疑和惊讶。“!”表达了对干巴菌的嫌弃和畏惧。②“?”“!”表达了作者对干巴菌的美味在舌尖上绽放时的惊喜与惊叹之情,这是一种意料之外的小兴奋。

师:汪老的散文如话家常,语言风格平淡质朴,他最善于用怎样的形式体现这一语言特色呢?

生:善于运用标点符号与口语的形式。再如写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师:(小结)标点、口语等凸显其平淡质朴的语言格调。

师:再次朗读这两个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强烈感情色彩。

师:(小结)我们通过朗读设计,品味了汪老如话家常式的口语,以及用标点、修饰词等创造的独特语言。正是这种独特语言赋予了其散文意想不到的意蕴——平淡而有味。

四、拓展延伸:(带文)(15 分钟)

教师用PPT 出示《翠湖心影》原文,让学生阅读。之后布置思考题:(1)本文与《昆明的雨》在语言运用上有哪些相同之处?(2)文章的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学生阅读原文耗时10 分钟,问题解答时间只有5 分钟)

五、课堂小结:(板书)

从教学过程来看,我所选的文章——《翠湖心影》的主题与《昆明的雨》同样是写昆明景物以及相应的往事。但是,由于此文篇幅太长,学生的阅读时间较长(10 分钟),这样只有5 分钟思考问题。而对于我设计的两个问题(见第四节“拓展延伸”),学生在15 分钟内无法完成思考,所以整节课的重点不够突出。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通过对《翠湖心影》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汪曾祺老先生语言的独特魅力,巩固课内所学,但这一目标显然没有实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评课时一致认为:(1)“以文带文”课型所带入的文章篇幅长短要视课文内容及上课时间结余进行取舍。如《翠湖心影》一文,只选取体现汪曾祺老先生“淡而有味”的语言片段来重点品味,才能真正做到“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2)所带文章的思考问题也不宜过多。例如,上个课例中,我们只要设计“本文与《昆明的雨》在语言运用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个问题就行了。这样一节课的重点突出,也不至于浪费时间。

总之,散文阅读中“以文带文”的阅读策略的实施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其中,实现“公鸡吃米”的主动效应。而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需要语文教师更加关注所选文章的主题、文章篇幅的长短以及所带文章问题的针对性。

猜你喜欢
汪老昆明味道
中秋的味道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独挂风帆汪洋行
昆明美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夏天的味道
在汪曾祺家抢画
在汪曾祺家抢画
冬夜最宜读汪老——漫说《做饭》
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