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

  • “创新是科学家的兴趣所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燮卿的养生经
    是兴趣”的讲话。汪老认为:“创新是科学家的兴趣所在,科学家如果失去了对自己研究领域的兴趣,也就丧失了灵感;创新更是科学家的责任,科学家如果没有了创新责任,就失去了灵魂。”汪老的高寿和他淡泊名利、坚持学习、乐观豁达等有着一定的关系。汪燮卿“我的想法有用就好”汪老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在深度催化裂解技术开发中,他曾付出大量的心血,与主要技术人员一起参与研究开发,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攻关,长期吃住在济南炼油厂的工业试验现场,保证了这一技术的顺利完成。但在深度

    保健医苑 2023年9期2023-09-30

  • 浅谈汪老
    唐子言汪老的文章是有烟火气的。不同于那些辞藻华丽的优美篇章,汪老的文风与沈从文先生的文风可谓一脉相传,质朴而不失典雅,简明又不乏深意。他写人间一草一木,绘昆明纷纷细雨,念联大师生情谊。直白的文字里蕴藏着被岁月沉淀的感情。雅致与朴实,情趣与理趣,把握得恰到好处,汪老就是有这样的能力。在他笔下,那个时代的画卷缓缓展开,一字一句皆是烟火人间。汪老的行文是自由的。或许如他所言,是受了西南联大的影响,那里的学风自由。他笔尖游走,便从此事转向另一事。他写闻先生,从面相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3年8期2023-08-18

  • 汪怀庭:文字千古事 处处当较真
    称师者,却自称“汪老头”。他叫汪怀庭,今年91岁,家住湖北省荆门市东宝中学家属区,是语文高级教师、高中语文特约中心教研组教研员,曾教书育人43年,因熟知《新华字典》一般词义的解释,被称为“活字典”。日前,他新出版的个人作品精华集《平生琐忆》,是他较真做学问的见证。喜钻研,参与多部典籍校注汪怀庭参加工作后,从不间断自学,尤喜研究古文献,家中藏书过万册,最多的是古文献、工具书、历史书、文学书,如《唐宋八大家精装全集》、精装豪华本《二十四史》《清史稿》等,被评为

    幸福 2023年6期2023-06-28

  • “我的处世哲学是淡泊心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的长寿经
    。2010 年,汪老发表执教60 周年感言:“我的处世哲学是淡泊心态,宽容待人。我乐于在教育岗位上教书育人,我为弟子们在事业上的成就而欣慰。我曾有多次机会调回上海,或者到中央部委工作,但是我最后决定还是留在西安交通大学,立志终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汪老的高寿,和他淡泊明志、爱岗敬业、遇事泰然豁达等有着一定的关系。汪应洛“住那么大的房子说不过去”1958 年8 月,汪老和夫人张娴如随校迁往西安,分到一套一厨、一卫、三卧室的大居室。

    保健医苑 2022年8期2022-08-27

  • 邓刚聊天
    ○邓刚汪老的断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全国文学艺术一片欢腾。我充满海味的“大自然作品”—中篇小说《迷人的海》引起文坛的重视,荣获全国大奖,使我这个普通工人一跃而成为“专业作家”,不禁有“鲤鱼跳龙门”的感觉,兴奋若狂。到北京开会,大受文学界欢迎,无论是老作家和年轻作家,都对我热情而亲切。更光彩的是连巴金、周扬、丁玲等文学元老们也与我握手。丁玲郑重地说,她最后一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一定要写邓刚《迷人的海》(丁老去世后,她丈夫陈明送我丁玲最后一本书,

    星火 2022年4期2022-07-06

  • 邓刚聊天
    品译成多国文字。汪老的断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全国文学艺术一片欢腾。我充满海味的“大自然作品”—中篇小说《迷人的海》引起文坛的重视,荣获全国大奖,使我这个普通工人一跃而成为“专业作家”,不禁有“鲤鱼跳龙门”的感觉,兴奋若狂。到北京开会,大受文学界欢迎,无论是老作家和年轻作家,都对我热情而亲切。更光彩的是连巴金、周扬、丁玲等文学元老们也与我握手。丁玲郑重地说,她最后一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一定要写邓刚《迷人的海》(丁老去世后,她丈夫陈明送我丁玲最

    星火·中短篇小说 2022年4期2022-07-06

  •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
    头角的年轻作者。汪老70多岁矣,央珍才30岁,刚与龙冬结婚不久,从拉萨调到北京工作。苏北是汪先生的忘年交,也是龙冬夫妇的好朋友,汪老曾给龙冬、苏北的小说集写过序。龙冬是在西藏工作时,与央珍认识并恋爱结婚的。苏北在1993年11月3日的日记中,略述了那天央珍与汪老见面的情景。其时,央珍已多次去过汪老家了。1993年11月3日 北京今天同龙冬、央珍夫妇到汪先生家。……汪先生见到央珍就很高兴,总是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女孩”。汪先生说龙冬“找个藏族老婆”。一副挺羡慕

    人民周刊 2022年10期2022-06-24

  •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 ——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头角的年轻作者。汪老70多岁矣,央珍才30岁,刚与龙冬结婚不久,从拉萨调到北京工作。苏北是汪先生的忘年交,也是龙冬夫妇的好朋友,汪老曾给龙冬、苏北的小说集写过序。龙冬是在西藏工作时,与央珍认识并恋爱结婚的。苏北在1993年11月3日的日记中,略述了那天央珍与汪老见面的情景。其时,央珍已多次去过汪老家了。1993年11月3日 北京今天同龙冬、央珍夫妇到汪先生家。……汪先生见到央珍就很高兴,总是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女孩”。汪先生说龙冬“找个藏族老婆”。一副挺羡慕

    人民周刊 2022年10期2022-06-17

  • 与汪曾祺相处的一个下午
    一边起身,一边为汪老的爽朗豁达打动着。汪老一路上与我并肩前行,向我讲述着这高邮的一点一滴、一处一角。无论是水里嬉戏着的鸭子,抑或是高邮特有的城砖墙瓦,都显得那么有趣。他的话语似他的文章,有白描的单纯,通俗中却透着雅趣,平淡中又显着清亮……在与汪老一路的相处中,我被汪老深深感染着,变得轻松自在起来。“四方食事,不过人间的一碗烟火。”桌上的淮扬菜,多半是汪老自创的,味道都是无与伦比的。我猜,那定是因为每道佳肴都包含着汪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食的喜爱。抿一口大煮干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2期2022-05-30

  •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
    头角的年轻作者。汪老70多岁矣,央珍才30岁,刚与龙冬结婚不久,从拉萨调到北京工作。 苏北是汪先生的忘年交,也是龙冬夫妇的好朋友,汪老曾给龙冬、苏北的小说集写过序。龙冬是在西藏工作时,与央珍认识并恋爱结婚的。苏北在1993年11月3日的日记中,略述了那天央珍与汪老见面的情景。其时,央珍已多次去过汪老家了。1993年11月3日  北京 今天同龙冬、央珍夫妇到汪先生家。汪先生见到央珍就很高兴,总是说 “这是一个不错的女孩”。汪先生说龙冬“找个藏族老婆”。一副挺

    华人时刊 2022年5期2022-05-28

  • 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联大师友》章节。汪老写草木对我简直是一种科普,他让我知道了葡萄喝起水来量大惊人,因为葡萄藤的组织是一根根细小的导管,所以说葡萄是在喝水。山丹丹过一年就会多开一朵花,所以歌中才会唱“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都说梨花像雪,汪老说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而不透明的,而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你看说得多美。汪老爱起花来简直天真,“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被许多文人墨客写草木时引用。我觉得自己和

    莫愁·时代人物 2022年5期2022-05-14

  • 情系公关 高风亮节
    闻公关人的心血。汪老情系公关,尽职尽责,为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缅怀与纪念。北京会场中,王大平首先发言,他说道,与汪老相识十四五年了,因为工作关系,汪老担任中国公关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一直助推协会的学术交流传播工作,对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理论体系的建设和这个行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身心奉献给中国公关事业,是公关人的表率楷模。另一个方面他对公共关系的普及和推广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公关世界》杂志对公共关系行业发挥着联络

    公关世界 2022年5期2022-04-14

  • 独挂风帆汪洋行
    篇感想之前,我对汪老和他的作品不是太熟,虽然多天前,我也像模像样地写了一篇“淡、雅、趣、情”,偶发一点初读汪老散文作品的印象感受,但留存在脑海记忆里的,仅仅是一位朴素的老人印象,一位喜爱平静,或者叫看破红尘,或者叫与世无争的老人,他所写的作品,大都是些鱼虫花草、美食和家乡湖水、故里、往日的闲淡事,不失一些趣味,与周作人、梁实秋的作品差不多。但当我养这三个月脚伤后,躺在床上不能动,纯粹为了消磨、打发时间,翻看了从网上淘的汪老的四卷套装本后,我大吃一惊,一扫过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2期2022-02-23

  • 汪怀庭:文字千古事 处处当较真
    称师者,却自称“汪老头”。他叫汪怀庭,今年91岁,家住湖北省荆门市东宝中学家属区,是语文高级教师、高中语文特约中心教研组教研员,曾教书育人43年,因熟知《新华字典》一般词义的解释,被称为“活字典”。日前,他新出版的个人作品精华集《平生琐忆》,是他较真做学问的见证。喜钻研,参与多部典籍校注汪怀庭参加工作后,从不间断自学,尤喜研究古文献,家中藏书过万册,最多的是古文献、工具书、历史书、文学书,如《唐宋八大家精装全集》、精装豪华本《二十四史》《清史稿》等,被评为

    阅读时代 2022年2期2022-02-23

  • 赠林建法
    大系》丛书,遂邀汪老为丛书题写总序,汪老应允。在总序中,汪老以朴实真挚的言词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看法,以及他的散文观念。他说:“中国人经过长期的折腾,大家都很累,心情浮躁,需要平静,需要安慰,需要一种较高文化层次的休息。尽管粗俗的文化还在流行,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对此已经感到厌倦,他们需要品位较高的艺术享受,需要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自成一家的语言的精美的享受。”此套丛书共五辑,收录的作家有冰心、汪曾祺、王蒙、蒋子龙、王充闾,于1993年五六月间由沈阳出版社出版

    鸭绿江 2021年31期2021-11-18

  • 与您同行 德润一生
    恩师。第一次接触汪老是刚进师范不久,那天是中秋节,晚上寝室里只剩下我没回家。第一次远离父母,又加上感冒,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心里很不是滋味,正在我木然地望着电灯泡发呆时,一个消瘦的身影走了进来,他身后还跟着几个老师,他帮我拉了拉被子就走了。一个多小时候后,我正犯困,那个消瘦的身影又走进了寝室,这次只有他一个人,他端来一碗熬得浓浓的红糖姜汤,看着我一勺一勺地喝完,他才满含笑意地对我说了一句:“好好睡一觉,明天就会好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原二师的老校址在平江

    科教新报 2021年36期2021-09-30

  • 润物细无声
    颜林多接触汪老作品六载有余后,斗胆作些自己的评价。第一次读汪曾祺,是在四年级。母亲手中一本小巧精致的书,看上去平易近人。可是,《岁朝清供》这样的名字,于当时而言实在难懂。硬着头皮翻开,是本散文集。不同于标题的晦涩,正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朴实,不知不觉便入了迷。此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汪老的散文都是我最喜爱的读物之一。一开始年纪小,只是看着先生笔下的各地吃食出神。后来读得多了,我渐渐地开始琢磨语言风格:句子短小精练,全篇极少出现华丽的辞藻。而在平常词汇的排列组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6期2021-08-30

  • 漂泊的乡愁(外一篇)
    未有过的惬意。从汪老和我们共同的家乡高邮,到汪老生前的异乡居所这一线,读着汪老从丰台寄于衣胞之地的信。车上一个人不认识,长时间无人打搅,感觉静水流深又意味深长。名人的私信我读得少,教书的时候和学生读过《革命烈士书信》,而《两地书》《曾国藩家书》等等未读,没有时间。在火车里一口气读三十八封别人私密的信和对信的解读,平生第一次,虽然是公开的,但猎奇的心理有的,看看私信中的汪老是什么样的,私信背后有哪些不与外人道的故事。捧读汪老给陆建华先生、给家乡领导朋友的三十

    北京文学 2021年8期2021-08-28

  • 汪曾祺与秋海棠
    曾向汪丽纹请教过汪老家的掌故。她是汪老第二个继母任氏的大女儿,与丈夫金家渝住在高邮市竺家巷九号,原“汪曾祺故居”内。“我们都叫继母为娘。”汪老《我的母亲》一文中曾在括号中这样注明。我便问丽纹阿姨,1981年汪老首次回乡,见到任氏娘,怎么称呼。“娘!我大哥当时,就喊了一个字。”丽纹阿姨顿了顿说,后来,我娘称呼我大哥“大少爷”。我大哥属猴,我娘也属猴,娘比我大哥大一转。这里说的“一转”,是十二岁。当时陪同汪老的老先生朱延庆、陈其昌都曾对我讲过,汪老到得家门口,

    散文 2021年6期2021-08-09

  • 汪曾祺的福建美食地图
    00 周年诞辰。汪老这一生,走到哪,吃到哪,写到哪。他笔下的美食,不矫情,接地气,充满人间烟火味道。他曾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酸西辣,都去尝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汪老一生颠沛坎坷,走遍四方,在他的美食地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无疑是江苏高邮和云南昆明,前者是他的故乡,后者是他求学之地。除此之外,福建也是让汪老心心念念之地。毕竟,他的夫人施松卿祖籍福建长乐,但身为女婿的汪老,与福建美食的相遇直到年届七旬方才如愿。这趟20 世纪

    闽都文化 2020年6期2020-11-05

  • 作文是“快笔”,烧菜是“能手”
    最有趣莫过于见到汪老“笑”;他把头歪过一边去,缩起脖子,一只手半掩着嘴:就这样“偷偷地”笑。那模样,直叫人想起京剧《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当捉弄整治猪八戒得逞之后,闪在一边得意洋洋,乐不可支,愈想愈开心。汪老如此陶醉的情景并非时时可见,只有在他谈到那些有趣非常或值得玩味的事才露出来。比如在返北京前夕,我陪他去银行兑换钱。他把口袋里的整叠美金掏出来,因为面值不等,有五元十元,也有一百二百,汪老数了几张便不耐烦了,他回头对我说:“我最不懂数这个,越数越糊涂。”我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3期2020-04-07

  • 最大的侮辱?”“汪老,治治他!”“对,让这小子交点学费。不懂规矩,不懂得尊重,学问再高,也是白瞎!”汪老左右摊位的几个人嚷着,就冲过来要打他。他实在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会铸成这么大的错,正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见汪老轻轻一扬手,几个人顿时就消停了。汪老心疼地来回查看那个破洞,半天对他说:“我这陶,一万多的东西。我看你是个学生。你就按原价赔我吧!”就算按原价赔,他又去哪弄这一万多呢?当初,他正是因交不起学费生活费,才考的这西北师范大学。他想起几乎一

    金山 2020年12期2020-03-16

  • 青灯有味忆昆明,妙雨润心涌春潮
    《昆明的雨》中,汪老用妙趣横生的笔墨为我们烹饪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菌子盛宴。汪老端上的第一道美味是“炒牛肝菌”。文中写道,市场上“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最便宜”三个字,可以看出汪老写吃食着眼普通人的生活,考虑普通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平淡朴实的语言,洋溢着烟火气息的文字,有着暖暖的温度。接下来汪老详细介绍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家家”和“连”两个词,让读者感受到,炒牛肝菌随处可见,极普通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03-10

  • 我记忆中的汪老
    1974年夏天,汪老,还有剧作家杨毓敏先生以及广和剧场的周先生,他们是来呼伦贝尔草原深入生活的。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接到上面的任务,准备将蒙古族作家乌兰巴干的长篇小说《草原烽火》改编成京剧。我父亲负责接待他们。当时汪老还没有写出《受戒》和《大淖记事》,只知道他与杨先生一起参与了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本的创作。当晚,我父亲请他们吃饭。那个年代,海拉尔(当时呼伦贝尔盟的政府所在地)几乎没有什么饭店、餐馆,只记得有一家国营饭店叫胜利饭店。父亲没有钱在饭店请客人吃饭

    绿叶 2020年7期2020-03-01

  • 对人最大的侮辱?汪老,治治他!对,让这小子交点儿学费。不懂规矩,不懂得尊重,学问再高,也是白瞎!汪老左右摊位的几个人嚷着,就冲过来要打他。他实在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会铸成这么大的错,正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见汪老轻轻一扬手,几个人顿时就消停了。汪老心疼地来回查看那个破洞,半天之后对他说,我这陶,一万多的东西。我看你是个学生,你就按原价赔我吧!就算按原价赔,他又去哪儿弄这一万多块钱呢?当初,他正是因交不起学费和生活费,才考的西北师范大学。他想起几乎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9年11期2019-11-25

  • 对人最大的侮辱?汪老,治治他!对,让这小子交点儿学费。不懂规矩,不懂得尊重,学问再高,也是白瞎!汪老左右摊位的几个人嚷着,就冲过来要打他。他实在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会铸成这么大的错,正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见汪老轻轻一扬手,几个人顿时就消停了。汪老心疼地来回查看那个破洞,半天对他说,我这陶,一万多的东西。我看你是个学生,你就按原价赔我吧!就算按原价赔,他又去哪儿弄这一万多呢?当初,他正是因交不起学费生活费,才考的这西北师范大学。他想起几乎一无所有

    小小说月刊 2019年13期2019-11-14

  • 论汪曾祺散文“碧绿透明”的幽默艺术
    和建树。本文采撷汪老散文世界“绿意葱茏”的幽默彩云,分析其“碧绿透明”幽默艺术的独特魅力。一汪老学贯中西、打通古今。在散文创作上,他既有“一拳打在城墙上”也不回头的精神,又有“搂草捎带打兔子”的娴熟与痴迷,把“碧绿透明”的幽默意境,作为自己“苦心经营”的散文艺术之一,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和高度。汪曾祺虽没有给“碧绿透明”散文幽默艺术做过严密的定义,但从他的有关论述、创作实践及其效果上,可以看出“碧绿透明”幽默艺术的外貌和潜质。汪老关于“碧绿透明”的幽默

    文艺评论 2019年4期2019-09-28

  • 平淡就够了
    爱生活的大男孩!汪老会吃,也爱吃。这是很多人对汪先生的评价。他的作品淡中有味,他的人生平淡无奇,我倒觉得,汪老更会生活,更懂生活之乐。“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碎。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螢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膜。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这一段文字选自“端午的鸭蛋”一章。高邮盛产鸭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汪老正是高邮人,这段文字,兴许是汪老对于童年,对于味道的回忆吧!猛然间一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8期2019-09-25

  • 情味
    不如翻开此书,与汪老一同寻访舌尖的味道:吃一口昆明的汽锅鸡,尝一尝江阴的河豚,如果腻了,就嚼一口新鲜的拌菠菜,再喝一口酸香的豆汁儿……读罢,我唯独難忘一物——咸菜茨菇汤。这是穷苦时期汪先生家乡为数不多的食物,微苦,没去根的茨菇甚至难以下口。但就是这种食物,被沈从文先生赞“格高”,帮助一乡的人渡过难关。三四十年后再相逢,汪老买了一小袋,以重温那种味道,怀念生长茨菇的家乡。在汪老的笔下,那些美食犹如被打磨过的玉,尽显美好。一饭一菜,满载着生活的烟火气。有时觉得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9年47期2019-09-10

  • 走进汪曾祺
    风景也就只有出自汪老之手。这本书是一首人生的赞歌,包含了无穷的人性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汪老笔下农家的乐趣。走进汪曾祺,我体会到了淳朴的人情。他在作品《受戒》中,用抒情的笔調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村姑英子的爱情故事,体现汪老对纯情的向往和眷恋。在《大淖纪事》这本书中,汪老描写了大淖的女人按自然的节奏快快乐乐的活着,她们和男人一样干活,一样挣钱,一样靠肩膀吃饭。那边走过来的女人脸上有一个深深的酒窝,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叫做巧云。她从小没有母亲,但依然处处帮着父

    青少年日记 2019年2期2019-09-02

  • 对人最大的侮辱?汪老,治治他!对,让这小子交点儿学费。不懂规矩,不懂得尊重,学问再高,也是白瞎!汪老左右摊位的几个人嚷着,就冲过来要打他。他实在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会铸成这么大的错,正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见汪老轻轻一扬手,几个人顿时就消停了。汪老心疼地来回查看那个破洞,半天对他说,我这陶,一万多的东西。我看你是个学生,你就按原价赔我吧!就算按原价赔,他又去哪儿弄这一万多呢?当初,他正是因交不起学费生活费,才考的这西北师范大学。他想起几乎一无所有

    小小说月刊 2019年7期2019-07-23

  • 纸上的生活味道
    有味清欢》,熟悉汪老文字的人都知道,汪老非常善于短篇创作,他自己也说爱写短篇,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文章虽短,给我们的却是完整的世界。汪老家学渊源颇深,祖父是清朝末年的“拔贡”,父亲多才多艺,造就了他文学童子功极其扎实,古文功底深厚,所以他的作品雋永有味,又是出脱于古文后的洗练,恰如一颗颗珍珠粒子富于跳动性。汪老的一生坎坷与快乐相伴。中学求学时期遭逢抗战,屡屡转学,但恰恰因为躲避战祸,让他躲到高邮郊区一处小庵,富于文字敏感的他在这里积累了素材,日后写出了脍炙人

    做人与处世 2019年6期2019-04-13

  • 会玩,才好
    玩,还是个吃货。汪老吧,玩东西,有个性。蝈蝈总是被小孩捉来玩,可汪老,他,不一样。他给蝈蝈喂辣椒,还把蝈蝈扔在枯树枝火中,熟了就吃,还说那吃起来像鲜虾。还有,在汪老还是汪小的时,喜欢用长芦苇绞上蛛网,瞅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小时候的汪老很皮,很会玩,在家乡时,掐一根狗尾巴草,把草茎插进蜻蜓的屁股,一撒手,蜻蜓就带着狗尾草的穗子走了。你说汪老小时候这么皮,老了应该玩不动了吧,可没有,他照样玩,只不过不再玩昆虫,而是转行做了个美食家。在他笔下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2期2019-04-01

  • 追忆汪道涵同志二三事
    行的汪辜会谈,是汪老运用中华文化展示巨大亲和力的典范。这是一次破解40多年坚冰的会谈。当时汪老和辜老各自从一个边门同时走进会议室,走到长条会议桌两边,彼此相视而笑,同时举起右手紧紧地相握。于是出席会议采访的两百多位采访记者同声高喊:“再一次握手!”汪老环视一下记者们,微笑地向大家致意。这时真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两人都坐下来时,如何开始对话呢,汪老会前已对辜老的经历、性格和爱好作了详细的了解,知道辜老是一位曾拜孟小冬为师的余派老生名票,而

    世纪 2019年1期2019-02-13

  • 情味
    不如翻开此书,与汪老一同寻访舌尖的味道:吃一口昆明的汽锅鸡,尝一尝江阴的河豚,如果腻了,就嚼一口新鲜的拌菠菜,再喝一口酸香的豆汁儿……读罢,我唯独难忘一物——咸菜茨菇汤。这是穷苦时期汪先生家乡为数不多的食物,微苦,没去根的茨菇甚至难以下口。但就是这种食物,被沈从文先生赞“格高”,帮助一乡的人渡过难关。三四十年后再相逢,汪老买了一小袋,以重温那种味道,怀念生长茨菇的家乡。在汪老的笔下,那些美食犹如被打磨过的玉,尽显美好。一饭一菜,满载着生活的烟火气。有时觉得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47期2019-01-03

  • 汪道涵与辜振甫共写世纪楹联
    这时,我受托面恳汪老为“巨塑”题词,得到汪老的首肯,并约定时间,在福州路艺术书店楼上的汪老常来看书写字的地方见面。我到的时候,汪老已先期到达。数语寒暄,汪老就端坐在一张长桌边上,让秘书将他惯用的宣纸以及笔墨铺好,凝神片刻,就提起笔写下遒劲饱满的“纪元晋千”四个字。这时,我们都望着汪老欲解其意。汪老于是放慢声调说开了。他说:写上联一定要内涵尽量宽广些,好让续联的人容易发挥。“巨塑”是为世纪晋千所造的,特成为新千年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纪元是人类用以记载时间的称

    世纪 2018年6期2018-11-23

  • 汪老引领我们研究国际问题
    专家。众所周知,汪老在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研究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殊不知他在国际关系和全球问题研究领域里的涉猎面更要广博的多。自1995年到2005年,我担任由汪老创建并任主席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后改为主任),在他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协调工作,耳闻目睹他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独到见解,为推动中国对外交往和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许许多多的往事历历在目。睿智儒雅 博大精深汪老不仅是一位老革命家和高级官员,也是一位知识渊博、造

    世界知识 2018年17期2018-09-18

  • 品出雨中的真味
    章的开头和结尾,汪老都写道:“我想念昆明的雨”。因为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浓绿的”“使人感到舒服的”“使人动情的”。其实,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汪老想念的不仅仅是昆明的雨。因为这篇散文不仅写了昆明的雨,而且写了雨中的人、事、景、物。而雨中的这些人、事、景、物都是使汪曾祺为之动情的。1939年,汪曾祺来到昆明,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在昆明求学和生活期间,在文学创作上他得到了执教于西南联大的沈从文等大家的悉心指点,还与同学一起创办杂志,并在杂志上发表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8期2018-08-24

  • 在路上
    到汪月影的父亲,汪老汪老原本坐在大厅的沙发上,猛地支起身子盯着他的眼睛。杨云飞微颤,摇晃着疲倦的身体险些倒在地上!四目相对,柱在原地!杨云飞已经是第二次这样急匆匆地闯进汪老的生活了。第一次,杨云飞急匆匆地闯到汪老眼前,是三年前的大年初四,汪老正坐在小区院里,晒冬日暖阳,远远地看到杨云飞急匆匆地闯过来,几步跨到他家楼底下,跟月月的发小吵吵起来,刚吵没几句,汪月影便下了楼,俩男人更来劲了。吵得四邻不安,成什么样子,大过年的。汪老便踱步过去,争吵的俩人净说些不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8年5期2018-07-08

  • 心存一份邻里情
    王大庆前不久,汪老夫妇又风尘仆仆地从上海回来探亲了。小刘、小杨和老吕等几个邻居跑来找我,说要宴请老俩口。小刘说,邻居们都有这个意思,想让我这个楼组长出面。汪老夫妇待人很客气,每次回来探亲,都给楼道里的10多户邻居送点小礼,有时送只桂花鸭,有时送两条鲳鱼,有时又送盒糖果……五六年了,年年如此。我心里也早有此意想请一下他们老俩口,现在邻居们都不约而同了,那就赶紧吧。下午,我按响了汪老的门铃。我和他们拉了一会儿家常后便说明来意,他们爽快地答应了。那天,在一家酒楼

    女性天地 2018年2期2018-03-02

  • 情字当头 金石为开
    。小孩子头低着,汪老问:“小朋友,你等谁呀?”孩子不答。汪老又问:“你是等爸爸还是等妈妈呢?”小孩猛然抬头看清了汪老,惊喜地说:“你是汪爷爷吧!”汪老奇怪了:“你怎么认识我?”孩子说:“你常来我们学校作报告。”汪老这下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了,接着问他:“现在这么晚了,你咋还在车站,望什么呢?”小男孩说:“我爸爸就是从这里乘车到南京打工……”“哦……”汪老不语了,接着牵着小男孩的手说:“不要望了,我送你回家吧。”汪老在男孩奶奶的家中得知他叫荣兵,现在东方红小学三

    中国火炬 2017年2期2017-11-25

  • 感怀之什
    走近前去。其时,汪老正为哪位女孩在笔记本上题字。他抬头瞪我一眼,以为是有什么事要打搅,脸即沉了下来。中新社的王晓云见我们似乎并不熟悉,便主动介绍,说了我的名字,见他仍不搭理,其他几位也帮着圆场。这当儿,汪老突然打断大家的话头,以不耐其烦的表情回道:“知——道!王巨才!几斗?”知——道,几斗。什么意思?或许是他的高邮语音急促话难懂,不只是我,连旁边这几位也都一脸茫然,莫名其妙。汪老沉着脸,又重复一遍。众人仍是疑惑不解。晓云边回味,边迟疑地翻译:“汪老问,几,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7年9期2017-09-19

  • 后来有些人,错过了就不再……
    981年。那年,汪老的散文《葡萄月令》出炉,盲投两次,均被退稿,《安徽文学》迅速将其刊发(第12期),接着就是被追捧、巷议,成为醒酒话题。真叫人心头一热。先生的散文是口小锅。小火之上,味道自然是浓酽的。——“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散文当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汪曾祺)——制造技术形成的那种“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渐渐失去了可体验的审美特征。汪老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这种“三大”的解构,帮助人们发

    安徽文学 2017年8期2017-08-19

  • 隐高士
    沈老真传,少平有汪老奇书,少走弯路。汪老书法,得魏晋法帖,汉魏碑刻,游遍古今名迹,又亲得陈师曾教诲,自成一片天地。其书如盛得君子,容貌若愚;又如班输构堂,不可增减,有出神入化之境。汪老书法气平和,心能静则气能和,淡泊之士心能静,静则心安,故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扰。自然恬淡虚无,宁静淡泊,自得天和。书具此气乃为上上之品。汪老法书自存拙趣,可谓拙中之趣,大智也。所谓: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是本然。奇巧者常人皆喜之,最多称能品,匠气之作,又能

    苏州杂志 2016年1期2016-11-18

  •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家还珍藏着令尊与汪老等人合影的照片。大星十分喜爱汪曾祺的作品,书架上,案头上汪曾祺出的书,不时地都要翻翻看看,品味一番。他曾言:现代作家中,他最喜欢孙犁与汪曾祺的作品,也最敬重孙犁、汪曾祺的为人。应艾东之请,为令尊的旧识、自己敬重的作家治印,正可谓是以印结缘,岂不快哉!大星归家后,略加琢磨,便一气呵成地为汪先生治了两方印:一为阴文:汪印曾祺;一为阳文:曾祺。大星时年35岁。据杂志社朋友讲,两印第二天送于汪老,当时就派上用场了。在《汪曾祺书画集》中,大星所治

    华人时刊 2016年10期2016-11-16

  •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张守仁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我们《十月》杂志编发过他的短篇小说《岁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萝卜》《烟赋》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风,到湖南娄底讲学,在怀柔水库、中华文学基金会开会,我还到他蒲黄榆的家里拿过稿子。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

    学习报·七年级语文人文阅读 2016年23期2016-09-14

  • 百岁经诗书作伴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驹光醉逝波。”在汪老99岁的时候,他将自己的诗词、书法作品汇编成《颐老春秋》一书,成为了四川泸州市出书者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长者。汪老的作品也多次获得奖励,被授予“全国中老年书法家百杰”、“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等多种称号。百岁老人汪呤秋:“书法,我10多岁就喜欢,但是写的好来说,还是老了才写好了的,不断的锻炼。”汪老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可他却坚持自己独居,汪老每天都坚持下楼去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和邻居们聊聊天,大家都很羡慕汪老的健康长寿。邻居向世陵:“我

    健康必读 2016年6期2016-07-13

  • 文学史上的遗憾
    而,所不同的是,汪老已经去世近二十年了,这个官司依然悬而未决。我认为,后一个官司也应当厘清,也应当有个合乎事实的结论,不仅对读者、对社会有个交待,而且对于我们认识汪曾祺也不无裨益。汪老生前,笔者曾两次与汪老谈到过《汉武帝》,新近又从汪老子女处获悉一些新资料,我觉得,此文可能为第二个笔墨官司画句号起到一定的作用。京剧与小说汪曾祺要写《汉武帝》,一开始并不是历史小说,而是历史剧。根据汪朗的回忆,汪曾祺在1978年后曾“打算写几个剧本,一个《汉武帝》,一个《荆轲

    钟山风雨 2016年3期2016-07-04

  • 汪曾祺幽默摭谈
    断:在泼水节上,汪老被浇成了落汤鸡,他开心地说:我被祝福得淋漓尽致。在登山时崴了脚,汪老无奈,只得拄杖跛行,先生自嘲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喝饮料时,汪老冷不丁地说道:我担心喝下去以后会不会变成果脯?!同行的女作家凌力、先燕云等打趣地说汪老是酒精、味精、字精、画精;汪老只回敬了两个字———妖精!河北作家尧山壁说:“代表团台上的中心是冯牧(团长),台下的中心却是汪老,幽默机智且妙语如珠,着实惹人拥戴。”此乃实情也。1994年春,高邮几名在北京读大学的青年相约一

    华人时刊 2016年4期2016-04-07

  • 汪曾祺的天真
    ”的天真。的确,汪老的天真无处不在。他到香港访问,“临离香港,被一个记者拉住,问我对于香港的观感。我说我在香港听到了斑鸠和蟋蟀,觉得很亲切。她问我斑鸠是什么,我只好模仿斑鸠的叫声,她连连点头。”每次读这段文字,我总被汪老的天真折服,香港可记住的东西很多,老人却记住了斑鸠和蟋蟀,且孩儿味十足一本正经地学斑鸠叫,这是何等心境!林斤澜家中常接到找汪曾祺的电话,就问对方号码从哪得来的?对方说是汪本人给的。林又问:“他不是在开玩笑吧?”对方肯定地说:“不,认真的,他

    晚报文萃 2015年7期2015-11-19

  • 在汪曾祺家抢画
    画◎ 陈建功我和汪老曾是邻居,混得很熟,竟未能求得一幅他的字画,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然而直到我搬了家,也没好意思张口。1996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张锲同志来约我去看望汪老。那时,我已经调到中国作协,也的确很久没有看望他了。听说他搬了家,且曾对北京作协的朋友“骂”过我:“建功这家伙,忙什么呢?这么久没跟我联络了。”没想到,张锲和我随着汪老看他的新居时,几位陪同前来的年轻同志发现了宝贝――他们从汪老的字纸篓里找出了几团宣纸,抹平,如获至宝地跑过来道:“汪老

    爱你 2015年4期2015-11-15

  • 汪曾祺的“雨季”
    结识相恋。晚年的汪老,十分想念昆明的雨:“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草木的“过分”与“夸张”,恰恰证明了汪老体验的用心与记忆的有心,

    做人与处世 2015年24期2015-09-10

  • 随“老革命”出差
    。第二天,我即随汪老乘飞机赴贵州。那一年汪老已69岁,满头银发,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是安徽岳西县人,1932年初参加红军,历任西路军政治部宣传干事、红30军宣传部长等职务。汪老亲历了西路军西征失利,李先念率残部400余人从星星峡突围到新疆,汪老即其中的一员;而后,汪老奉命赴迪化(今乌鲁木齐)向中央代表陈云汇报该部情况。汪老寡言,出差途中闲聊,对当年四方面军的事一概回避不谈,最多是摇摇头,现在回想起来感到很惋惜。汪老曾长期担任贵州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务。省委宣

    北京纪事 2015年7期2015-07-01

  • 在汪曾祺家抢画
    陈建功我和汪老曾是邻居,混得很熟,竟未能求得一幅他的字画,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然而直到我搬了家,也没好意思张口。1996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张锲同志来约我去看望汪老。那时,我已经调到中国作协,也的确很久没有看望他了。听说他搬了家,且曾对北京作协的朋友“骂”过我:“建功这家伙,忙什么呢?这么久没跟我联络了。”没想到,张锲和我随着汪老看他的新居时,几位陪同前来的年轻同志发现了宝贝――他们从汪老的字纸篓里找出了几团宣纸,抹平,如获至宝地跑过来道“:汪老!您画废

    爱你·健康读本 2015年2期2015-04-09

  • 汪曾祺的乡土小说 ——闲话《七里茶坊》及其他
    却人性之光闪耀。汪老则喜欢写小人物,写在庙里跟老婆晒太阳的黄皮和尚、写怕被辞退的药房伙计和小气八拉喜欢喝酽茶的八千岁。汪曾祺小说是自然亲切的典范,沈从文小说则有着人文精神的内在。曾在汪老的散文里看过一段记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小事,说见到一座雅致的桥上走着一个肥胖的女人,对于沈先生来说,是无法容忍的事情。然而,时常这就是现实。而且,谁能说外表肥胖的女人就不懂得雅致呢?我喜欢汪曾祺先生更胜于喜欢沈从文先生。虽然汪的意象小了不少,但是佩服他那种容纳世界万千事物的

    参花(下) 2014年10期2014-12-11

  • 要健康,更要健美
    无敌的身体。然而汪老深知,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了,就得根据身体情况调整运动计划,适当减少活动量,否则过犹不及。于是,他把有氧运动由跑步改为爬山,健身时间由2个小时减为1个半小时。早饭过后,还需要补一个回笼觉恢复体力。下午,在和小伙们“乐呵”的健身房里,汪老也不再真枪实干了,体力允许的范围内,他摆摆师范动作,秀秀肌肉,带动大家一起投入训练。汪老说:“练习健美也要讲究科学,千万不要凭着一身的蛮劲,那样只会在短时间里让肌肉隆起,可达不到健身的目的。”健美,给了他活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3年12期2013-05-14

  • 连艺人生——耕莘堂主汪观清
    汪观清山迹/整理汪老出生在徽州,从小受到徽州新安文化的影响。6岁从兄长学画,9岁随父到上海,20岁师从陈盛铎教授,跨入美术创作生涯。1952年任十一联合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出版第一本连环画《爱情》。1956年调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连环画专职画家。成名作——连环画《红日》汪老特别钟情于军事题材,上世纪60年代起陆续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从奴隶到将军》等连环画。1960年,汪老接到连环画《红日》的创作任务。当时电影《红日》还没有拍摄

    连环画报 2011年7期2011-01-04

  • 汪曾祺的绝笔
    以说,作品贯注了汪老的心血,凝聚着汪老的祈愿;“使我们这个民族文明起来”,这是汪老用生命在呼喊,是一位作家爱国情怀的激情喷发!最后的一批散文在能够见到的汪老发表的作品和留下的手稿中,标明写作日期的散文有:2月13日《去年属马·题记》2月20日《旅食集·题记》3月5日《才子赵树理》3月7日《面茶》、《花溅泪》3月11日《唐立厂先生》3月12日《闻一多先生上课》3月13日《诗人韩复榘》3月14日《当代才子书·序》3月18日《炸弹和冰糖莲子》3月23日《猫》4月

    大众文化 2009年5期2009-06-15

  • 永远的汪曾祺
    电脑前,准备写写汪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文字所能表达的东西,竟然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无论多么美丽的词句,多么华贵的语言,都不能完全涵盖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崇敬与爱戴。再者,才刚刚两个月,对汪老的突然离去,我的悲痛依然,伤感依旧,根本无法心平气和地去写,生怕一不小心写坏了写错了,犯下连自己都不可饶恕的过失;更重要的是,唯恐破坏了他老人家的形象。与其写不好,还不如不写,不如在心中静静地回忆,默默地怀念。转眼间,时光从20世纪跨入了21世纪。我惊觉,汪老是上一个世纪

    人物 2009年12期20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