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2020-03-04 00:22:29胡玉萍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城关小学7341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情境

胡玉萍(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城关小学 73410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生活教育理念,在他看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还提倡“教学做合一”。根据生活教育论不难得出,传统的宣讲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契合日常生活的情境,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形象化原则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世界进行认知往往通过观察客观形象的方式来完成。在进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时,应遵循形象化原则,有效吸引小学生的目光,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具体而言,形象化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原型,教师可以将其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或者是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感受。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拥抱自然,深入接触人文社会。二是实物的替代品。当由于某些因素造成学生无法亲临现场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类似的情境,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2.审美化原则

语文这门学科具备别具一格的美感,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也应将美好且真实的世界展示给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同时,让学生被人文环境感染,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重视情境的美感及新鲜感,让学生的潜在智慧得以激发。小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审美需求,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充分满足这类需求之后,就会让小学生的愉悦情绪得以激发,进而对语文学习保持高度的专注性。在具备美感的情境中,小学语文自身所具备的人文性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彰显语文内在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3.情感化原则

对于情境教学,情感是其灵魂,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有着丰富情感这一特征,以教材为基础,不断地对情感进行外延,通过语言描绘或直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要想实现学生情感的完整投入,就必须保证一个双向互动的语文课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所具备的主体性,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创设极具美感、生动有趣的情境,并且对情境教学中的课堂氛围进行有效的营造,从而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情境教学法在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不同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环境。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将字、词、句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融入和谐轻松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中,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角度进行教学。区别于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真正实现了新课改要求——让学生成为主体。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记忆学习,帮助学生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玩乐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提高理解能力、表演能力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新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塑造健全的品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情境教学法注重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教学,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情境,由浅及深地进行渗透,使学生充分感悟和分析教学内容的中心情感,对主人公所具备的品质进行内化,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健全的品格,提高综合素质。

4.培养合作意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群体活动,是多人情境的再现。在创设情境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和小组共同探究,有效锻炼交流和合作能力。情境教学中,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授课的教师,他可能是学生的同伴,也可能是需要学生帮助的一位普通人。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提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成效的策略

1.创设故事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性,通过教材内容创设故事情境,让小学课堂逐渐发展得更为融洽、幽默、和谐。与此同时,创设故事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春天》这课时,部分成长于城市的学生很少见到燕子。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色图,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想象出春风拂面的画面。然后配上《春天在哪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世界中的同时,深入理解文中所描述的景象,想象出文章中描写的燕子飞舞的身影以及美妙的春景图。通过故事性教学情境,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还体会到了美感,有效提高了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落实了素质教育。

2.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完成导入

问题情境即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各种情境进行创设,促使学生产生质疑。小学语文教学前,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特征以及学习兴趣,以不断改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不仅要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逻辑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时,教师可以先说一段开场白,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张记录大别山区希望小学中一位小女孩注视着黑板的照片。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这张照片,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她叫什么吗?请大家来说说看到这张照片的第一眼,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文中是怎么描述这对大眼睛的呢?同学们,你们也有这样的大眼睛吗?”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很快就会融入问题情境,不仅能获得很好的语文学习体验,还可以提升探究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实践能力

实际生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机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近年来不断推行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青睐生活化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而且许多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将这一优势利用起来,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氛围发现并解决问题,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地球只有一个,大家应该对生态环境以及地球的保护有所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类破坏地球环境的视频,如河水被染成了红色,树木被砍光了,等等。学生开始议论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无奈和辛酸,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行为会破坏生态环境,大家应该怎样杜绝这些行为。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还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和语文相关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将情境创设得更加生活化。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想让学生写关于秋天的作文,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一次秋游活动。在初秋时节,带领学生去公园或者乡间,感受一下秋天的景象,看一看秋日落叶的优美景象。通过亲眼观察这些真实又美丽的景色,学生才能对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景象进行总结,丰富情感世界,更好地融入写作氛围。

4.活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成效

要使用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情境进行创设,教师就要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譬如,对于视频制作,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Ae 和Pr 等软件,了解如何剪辑视频,将需要讲解的内容浓缩起来,将教学知识以动态图像的形式融入视频。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对重要知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感受和感悟。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因为课文的平铺直叙而感到乏味,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的学生记忆力有限。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要尽量压缩和背景及环境相关的内容,做到删繁就简,在三至五分钟内就将要展示的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然后将剩余的课时留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和时间去接受和消化教师给出的信息,同时完成情绪酝酿。在学习过程中,将情感和课文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词汇,分析结构,探析内容,并最终完成对课文的品鉴赏析。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进行情绪感染时情境的层次性、相关视频和音乐的播放、课文补充内容的展示等,一定要符合语言知识传递的先后顺序,要和教材的文本内容有足够关联性,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跟上教学节奏,从而最大限度地吸收课文知识,提升学识和个人素养。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创设合理的情境,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