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现实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0-03-03 16:16栾子童申伟宁邢明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隐性立德育人

栾子童,申伟宁,邢明军

(1.北京联合大学 党委组织部,北京 100101; 2.河北经贸大学 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对全体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寄予了厚望。 在此背景下,笔者探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纵向上,立德树人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 横向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概念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了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要增强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必须首先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阵地,作为显性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性、彻底性的关键一环,一定要旗帜鲜明、释疑解惑。 其他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隐性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化、生活化的关键一环,一定要如盐入水,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二者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各有指向,但均在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中落实“三全育人”要求,赋予立德树人真理性、现实性、实践性的力量。

(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实现路径

坚持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相统一,并不是让其他课程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而是让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与育人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各类课程均需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与研究,将其进一步细化为本课程中更加具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呼应与协同。林崇德等人有关核心素养的提出,实际上是对学科、课程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益探索。 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 一方面,必须在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有真作为,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自信和活力。 另一方面,必须在有效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上下真功夫,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情怀和温度。

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而强调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都是育人的主渠道,突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效应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客观要求。 立德树人是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政治要求、时代使命和主体责任。

(一)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

教师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价值导向作用,是最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最鲜活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示范。 广大教师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坚持以人育人,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高校党委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主体责任,发挥好各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树立课程思政建设鲜明导向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实践,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大教师应充分探索和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由于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不同,各科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不同。 因此,客观上要求广大教师应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深入探索各类课程思政的特点、路径与规律,上升为理论认识,并指导打造更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高校党委要将营造立德树人浓郁氛围纳入顶层设计,做好充分保障,将课程思政作为硬性要求写入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作为职称评定、评奖评优、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标准,树立课程思政建设的鲜明导向。

三、积极发挥党组织体系的优势作用

高校党委必须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三全育人”提供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 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一)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高校党委要聚焦各级党组织坚持立德树人的自觉性和坚决性,加强政治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意识,引导各级党组织把“三全育人”的要求纳入职责范围,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到具体工作中,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和实践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以此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党支部工作的重点任务。 新形势下,立德树人丰富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载体,更体现了教师党支部的使命担当。 要将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落实“三全育人”相结合,把立德树人纳入党支部组织生活,要不断探索党支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全体党员教师和群众的统一共识和生动实践。 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推动者和直接组织者,教师党支部切实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责任,要紧扣立德树人,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难点和关键点,发挥政治、思想、组织优势,有效破解“教育者先受教育”难题,推动课程思政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充分发挥所有课堂的育人主渠道作用。 全校在支持教师党支部工作的同时,带动“三全育人”格局加速形成。[2]

(二)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机制

立德树人关键在于层层抓好落实,高校党委要将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作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切入点,层层抓好落实,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党的组织体系纵向层层发力,形成强大推动力。 另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党支部横向紧密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立德树人最终要靠各教师党支部协同配合、具体落实。 广大教师党支部要注重发挥教师党员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探索深化中树立示范榜样群。 在党支部政治引领和优秀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下,广大教师从“让我参加”自觉转变为“我要参加”,从“不知如何开展”的新手积极转变为“我有高招”的行家里手。 完成从优秀党支部“先行先试”、优秀党员教师“示范引领”到全校党支部“持续推动”、全校教师“一致行动”的转化,形成“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的工作格局和良好态势。

猜你喜欢
隐性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