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景华路幼儿园 莫慧慧
幼儿园教育是人生接受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既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语言表达等能力,还要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使其养成良好的品格与个性。所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如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德育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塑造人的品格,离开了品格培养就谈不上什么教育。”我国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就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2016年修订版《规程》中把“体、智、德、美”修改成“德、智、体、美”,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德育是多么重要。因此,幼儿园应该把德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作为启蒙教育的幼儿教育,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渗透到每个环节中去,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需要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品德的外在体现,而环境与氛围是潜移默化的,对幼儿园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幼儿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要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例如,在开展“来园签到”“我的计划我做主”等互动活动时,就在教室、走廊等地方布置版面,鼓励和培养孩子坚持、思考、合作、互助等品质,从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幼儿接受道德与情感的教育。孩子们自己参与、自己布置的内容更能引发孩子讲述、参与、展示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和谐的教育氛围,不知不觉受到思想的启发,迸发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实践证明,将抽象的道德行为经过教师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的营造,有利于激活幼儿的认知,从而让他们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陶冶情操。把有效的德育策略渗透到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让德育落到了实处。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3~6岁的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规范意识。我们知道,幼儿是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慢慢成长的,每一种活动都能够让幼儿接受教育。所以,我们应该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来设计德育内容。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出适合幼儿认知的主题活动,例如,在小班中培养幼儿养成自己吃饭、洗脸、刷牙与穿衣的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在中班主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如商讨、合作、互助等,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布置和活动设计中;大班是幼儿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的孩子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能力等达到了幼儿园最高阶段,孩子们有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有德育,但是德育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认知经验,如果一味地强调德育,不遵循幼儿特点就成了说教和灌输,无法获得幼儿的积极共鸣和参与,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应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开展德育,把德育内容贯穿到游戏中,以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建构游戏中,孩子们要经过协商、妥协、合作、抗挫、坚持品质的渗透和融合等才能建构出他们设想和设计的内容;角色游戏中,孩子们要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同样需要孩子们共同合作、商讨、坚持等品质的渗透和不断强化才能推动游戏的进行和发展。游戏过后的分享评价环节是教师强化德育的黄金阶段,教师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孩子在游戏中的优秀品质和能力以及遇到的困难等进行分享、讨论,寻找策略和方法,在下次的活动中进行验证和拓展,持续强化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由此可见,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教师要充分观察和了解孩子,采取适宜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在游戏中玩耍,在游戏中益智,在游戏中接受德育。教师应该努力优化游戏内容,切实把德育贯穿于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探索未知的同时,从各个方面接受德育,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强化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建立一种让个体能够在外界刺激下而产生的自觉行为,才能使认知活动收到效果。一日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幼儿园德育时,应该把它纳入一日常规教育中。幼儿园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利用这样的活动开展德育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常规教育有利于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纠正不当的地方,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德育内容,把德育渗透到一日常规教育中。例如,通过经典诵读、绘本阅读等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幼儿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养成节约的习惯,然后在点心环节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食物。又如,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不懂得尊重长辈,主题活动“我的家”教育幼儿学会谦让,慢慢养成尊敬长辈的习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习惯,可要求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每天洗手、穿衣、吃饭,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开展常规教育,能够逐步端正幼儿的言行举止,有效进行德育。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德育的最好素材。所以,教师可以将其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在此过程中与人交往集中体现了幼儿文明礼貌以及良好的习惯标准等,这是开展德育的机会。例如,教育幼儿注重自己的言行,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在开展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好活动用品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通过常规教育把道德教育融进幼儿的生活实践中,进而让幼儿获得德育知识,接受德育。例如,利用每周一园内举办升国旗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幼儿升旗时自己的身体要面向国旗,并行注目礼,伴随升旗音乐一同唱国歌;当教师在国旗下讲话时,学会及时鼓掌。其实,日常生活中德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把德育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促使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这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德育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德育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开展感恩教育,让幼儿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在班级建立植物角,引导幼儿学会种植小植物,并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并促使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懂得珍惜各种物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经过潜移默化的培养,培养幼儿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感恩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最有效的德育,能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例如,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就开展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很多幼儿在绘画作品中画教师上课的情形,这有助于培养幼儿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师长的良好品质。又如,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教育幼儿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身边的人,爱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基本的修养,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养成爱父母的品质,才能让他成为一个品德健全的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开展德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应该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德育,就一定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