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教育观下的我国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发展探析

2020-03-03 09:44
教育观察 2020年44期
关键词:教育观后现代幼儿教师

周 芫

(广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后现代教育观诞生,这对我国传统教育系统和教育体制产生极大的影响,引发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重大变革,优化学前教育教学的研究体系,提高后现代教育观的有效实施水平。

一、后现代教育观概述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一股西方社会文化思潮,于80年代传入中国,随之出现具有后现代色彩的教育观,主要体现为“强调多元、崇尚平等、主张开放、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1]。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观点来看,后现代教育观重视教育的理解过程。例如,怀特海的过程思想,积极引入具有艺术的、直觉的、描述的等特点的各种智力价值观,重构一种重过程、重境遇、重体验的后现代教学观。后现代教育观不喜欢单调乏味、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封闭规定,强调建立具有人文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论。例如,普利高津的混沌秩序理论,努力探讨一个系统在何种条件下能从无序转为有序,并且形成新的、有活力的、高层次的教育范式和秩序;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积极探寻生命系统内外的互动和开放,从而启示课程组织学习的生成性。后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包含一系列不断相互竞争的元素,支持具有怀疑性的认识论,能够颠覆性地彻底解构传统教育观念。例如,福柯一直对知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秉持着怀疑的态度,利奥塔的反对同一性和整体性,崇尚多元化和差异性理论。[2]

二、后现代教育观与我国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联系

后现代教育观是一种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教育的反思和批判,反对教育中心主义,质疑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主张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多元性、情境性和创造性等哲学特性。这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并为我国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提供全新的视域。

(一)后现代教育观提高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能力

2018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出台,将我国的教育目标聚焦于培养高品质、专业化的教师事业。通过宏观把握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特征,为幼儿教师的卓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卓越幼儿教师是指将从事幼教作为终身职业追求、具备扎实幼教专业素养、引领幼教事业发展的优秀幼儿教师。卓越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专业情操、有效的学前教育知识储备、反思研究和创新教学的能力及追求终身卓越发展的职业生涯观。而生命关怀理论、建构主义观点、女性主义教学法等后现代教育理念的实施和运用,标志着我国卓越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逐步成熟,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的思维发展趋于灵感性、形象性、辩证性、逻辑性、演绎性、批判性、创新性等。同时,后现代教育观的运用还促进了幼儿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文自觉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形成。最终,在后现代教育观的影响下,打造师德高、能力强、基础厚、保教好的幼儿教师塑造模式,满足了当今卓越教师培养的教育要求。

(二)后现代教育观加强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

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4]这些文件的核心要义具体表现为:在教育观上,幼儿教师需要认真遵守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努力实现学前教育的关爱、良心、示范和赏识教育;在教学观上,强调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先教后学、以教导学、以学定教和教学合一的过程;在学生观上,只有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热爱幼教、热爱幼儿的教师职业情怀,才能建立幼儿教师师德师风的高效保证机制。后现代教育观站在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高度上,以批判化的角度展示幼儿教师的培养规范和准则,通过严格指导幼儿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行为,避免幼儿教师职业行为出现不当或失责现象,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水平。

(三)后现代教育观促进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发展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主要围绕“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幼儿教师进行培养,主张“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5]而后现代教育观与该标准的理念有相似之处,从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上看,后现代教育观具有反思性、民主性和平等性;从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上看,后现代教育观具有建构性、人文性和过程性;从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上看,后现代教育观具有情境性、多样性和未完成性。同时,后现代教育观针对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求方面,还体现出感性关怀的特点。基于师生关系,后现代教育观主张建立和谐融洽、交流合作、尊重信任的师生互动关系,充分挖掘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资源,激发师生对话的教育生命意义。基于教师培养,后现代教育观强调师德师风建设,着重追求教师的终身教育价值,呈现出幼儿教师角色培养转变的特点,即从“技术执行者”转变为“反思学习者”,从“教学中心者”转变为“教学引导者”,从“传统拥护者”转变为“创新生成者”,从而全面树立符合我国学前教育标准的幼儿教师形象。

三、后现代教育观下我国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培养路径

后现代教育观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发展,通过着力消除有关幼儿教师培养的障碍和阻力,充分提高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水平,从而实现后现代职业道德观、专业知识观和教育管理观的培养要求,努力开创适应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运用后现代教育观强化幼儿教师师德素养

后现代教育观是强调非理性、崇尚差异性、主张多元性、倡导批判性的先进教育观念,反映在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思想上,体现出反对道德权威主义、宣扬道德多元主义,反对道德先验主义、提倡道德经验主义,反对道德说教主义、树立道德对话主义的特点。关于我国幼儿教师师德素养的强化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后现代职业道德观培养要义。

1.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提高幼儿教师个人修养

随着教育部师德建设“六禁令”“红七条”的颁布,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具有了规范性、约束性和反思性。“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大院校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力图提高幼儿教师的个人修养。首先,注重谈吐、礼仪和气质等行为。幼儿教师能够认真反思和揣摩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明确做出仁慈、正义和公平的道德判断。其次,以德立身,言传身教。幼儿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成才成长,明确指导学生为人处世,真正实现人生正向意义。最后,德艺双馨,德才兼备。幼儿教师要致力于将个人的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书育人中,从而呈现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精神、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及积极的示范表率,体现后现代职业道德观的慎独、关爱和进取精神。

2.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涵养幼儿教师政治情怀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课程思政”,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6]幼儿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意识是国家人才队伍发展的重心,如何在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中发掘思政元素,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水平,这是幼儿教师师德素养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组建“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研究,提高课程思政品牌建设水平,从而引导幼儿教师践行规范,弘扬师德,不断涵养自身的政治情怀、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实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最终建立具有后现代关联性、体验性和生成性的幼儿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体系。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幼儿教师德育观念

生态文明思想是吸取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智慧,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精神的思想。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绿色生态校园,将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关注幼儿教师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树立幼儿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促进幼儿教师师德素养发展,充分贯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努力构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在后现代职业道德观的观照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呈现出情感性、伦理性和人文性特点,这能够健全幼儿教师良好的人格,督促其履行应尽的职责与义务,推进学前教育目标、内容、环境和评价的生态化建设,实现教学民主、平等和公正的生态位秩序,还强调了后现代教育观的良性循环、共生共荣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增强幼儿教师的德育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运用后现代教育观提升幼儿教师知识素养

后现代教育观强调课程知识的复杂性、自组织性和解释性。在学前教育教学观上,后现代教育观反对教学一元论,提倡在课程组织上发出多元化的声音,反对学科中心化,主张构建开放式、动态式和灵活式的知识体系,反对课程建构的精确性、固定性和权威性,强调树立多尔的4R理论课程观,即丰富性(richness)、关联性(relations)、严密性(rigor)和回归性(recursion)。针对我国幼儿教师知识素养的提升发展,要运用后现代教育观,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后现代专业知识观培养内涵。

1.发掘幼儿教师的隐性知识

幼儿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指“尚未予以外显化的知识”。后现代知识的含糊性、混乱性和挑战性,促使幼儿教师知识素养的个体性、主动性和过程性等特点受到关注,呈现出无限的广度和深度。具体表现在幼儿教师的隐性知识发掘上,首先,注重导师制的推行,体现隐性知识的传递。通过在幼儿教师的培养队伍中建立导师制,将导师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工作中所积累的大量隐性知识传递给幼儿教师,从而潜移默化地推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其次,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学校通过组织和成立各种教学团队,例如教育戏剧团队、关键能力团队和有效教学团队等,突出对隐性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丰富性和多元性,激发幼儿教师的知识迁移力、反思力和创造力。最后,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形成隐性知识的整合。通过突出学前教育的保教实践,把因幼施教、游戏创设和家校协同等要素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体现幼儿教师对隐性知识的再认知、再发现和再延展,促进幼儿教师知识素养的可开放、可情境和可动态发展。

2.形成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

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是指“来自个人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现在幼儿教师的知识素养构成上,可以指观念、文本、理论、经验、实践等诸多因素混合而成的知识关联体。[7]围绕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构成,通过举行学术讲座、文化沙龙和公开示范课等活动,可以充分展现幼儿教师的思想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教学素养等特长和优势,呈现幼儿教师从新手、熟手到专家的培养过程,强调个人知识的教学策略、人格特征、工作动机、职业承诺与情境心理等发展。同时,幼儿教师通过参与教师培训、交换访学和出国留学等项目,还可以加强个人知识的专业自主融合,活跃自身的知识素养发展,促进个体生态有机循环,表现后现代专业知识观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3.深化幼儿教师的实践知识

幼儿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在教育现场形成的体验和实践知识”。后现代专业知识观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以及个体经验相互作用的复杂特点,需要幼儿教师能够从多维度进行知识的协调和组合。针对幼儿教师的实践知识开发,高校可以组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让幼儿教师能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共同合作,产教融合,实现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的全面提升。同时,还可以举办竞赛,以赛促教,深化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例如,学校大力开展学前教学技能大赛,组织信息化技术比赛等,鼓励幼儿教师大胆施展才华,提高幼儿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改变现代主义教学的简单性、积累性和闭塞性,积极促进知识素养的意义形成,有效构建多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与重组,最终实现后现代专业知识观的自组织和转变,推动幼儿教师实践知识的变革和发展。

(三)运用后现代教育观深化幼儿教师能力素养

后现代教育观强调文化性、追求相对性、主张情境性,体现在幼儿教师的能力素养管理上就是反对传统理性管理,呼唤教育管理的柔和性和体验性;反对中央管理的专制化,提倡校本管理的有效化;反对教师能力培养的重复化、工具化和技术化,主张建立差异化、人本化和创新化的教师能力管理体系。围绕我国幼儿教师能力素养的深化发展,可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后现代教育管理观培养方式。

1. 实施终身管理

依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实现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显然,这体现了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终身目标确立,凸显后现代教育管理观的“去中心化”和“权力下放”特点,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能力素养培养从“技能管理”和“精英管理”到“素质管理”和“终身管理”的转变,充分实现职前培养、入职后培训和在职进修的结合管理,真正规范幼儿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的执行,落实有关幼儿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制度,提高幼儿教师职称能力的建设水平,从而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创新,形成激励幼儿教师能力素养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2. 鼓励弹性管理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较注重管理技术的效率,忽视管理的主观因素和价值问题,从而严重导致幼儿教师培养的“机械主义”“工具至上”和“技术冷淡”结果。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课堂教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等,这些能力培养目前仍处于被动、粗糙和强制管理状态,未能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核心能力。通过运用后现代教育管理观,能变“塑性管理”为“弹性管理”,变“硬性培养”为“软性培养”,极力打破以往直线式、片面式和教条式的管理培养框架,突出幼儿教师能力素养发展的个性、独立性和差异性,树立后现代教育观的情感化、伦理化和道德化评价标准。例如,开展幼儿教师民主评议活动,组织幼儿教师专题座谈会,通过说服、解释、劝说等方式来达到教育功效,从而最大限度地灵活调控组织内的个体存在意义,尊重幼儿教师的自我实现和提升,促进幼儿教师能力素养的人本主义管理发展。

3. 提倡开放管理

面对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信息透明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我国幼儿教师的能力素养出现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化运作、学习型组织、第二课堂学习等成为教育管理的热点研究,幼儿教师从传统的稳定、凝集性管理方式向后现代多变、复杂性管理变革,具体表现为重视幼儿教师能力素养的外部学习共同体,关注幼儿教师的女性和民族性对话权利,引入多层次的网格化管理组织,营造幼儿教师共享式生态培养圈等。通过运用后现代教育管理观,将“封闭管理”转为“开放管理”,强调幼儿教师能力素养发展的开放性、关联性和分享性,能积极促成群体决策的新自主生成秩序,从而拓展学前教育的平面化、网络化和动态化实践活动,全面创新幼儿教师的非线性管理培养模式。

在后现代教育观的作用下,我国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得到卓有成效的发展。后现代教育观的运用极大提高了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水平,充分体现了后现代职业道德观、专业知识观和教育管理观的特点和要求,从而能够构建多元、平等、开放和具有创新性的幼儿教师发展体系,完善新时代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猜你喜欢
教育观后现代幼儿教师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90后现代病症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