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曦,陈燕芳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或者心理复原力,是人在面临困难时的抵抗能力和陷入困境后的恢复力的合称。[1]近年来,由于部分幼儿教师面对工作、环境等压力时,缺乏科学有效的自我调整方法,将不良情绪作用于幼儿,引发了一些极端事件。这些极端事件让社会对幼儿教师产生了一些负面评价,而负面评价又不利于完善幼儿教师工作的外界支持系统。外部系统不支持会对幼儿教师产生消极影响,导致教师工作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降低以及幼儿保教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负面的工作氛围不仅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会对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水平高的幼儿教师具有培养幼儿心理弹性的能力,且能够积极应对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应激事件,他们在逆境面前更加自律且控制力更好,这对学前教育实践的开展与发展有实质的促进作用。[2-4]
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的全面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幼儿教师经常面对相对高压的环境。研究显示,92%的幼儿教师认为工作“很累”,幼儿教师压力整体处于中上等水平,总体生存状态欠佳。[5-6]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心理弹性差负向影响幼儿教师的工作能力与自我效能感。[7]幼儿教师既需要进行幼儿园教学工作、专业进修,又需要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等,在承受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职业幸福感缺乏、职业焦虑等问题,影响其专业成长。面对逆境时,一部分幼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安抚自己继续工作,而另一部分幼儿教师却不能及时将压力转换为前进的动力,长久积压,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因此,压力具有消极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而幼儿教师心理调节能力与压力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8]由此可知,心理弹性水平会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社会因素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外界因素,社会因素主要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和幼儿园环境两个方面对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产生作用。其一,在社会支持系统中教育政策、福利待遇、人际信任、领导支持等因素对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有重要影响。学前教育政策中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会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职业信念和心理弹性水平产生消极影响。据调查,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部分教师对此现状满意度低,认为分配不均衡、不公平。[9]社会经济地位低、对于工资水平的不满情绪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致其归属感缺乏,因此幼儿教师的离职意向和人员流失率较高。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支持、幼儿家长的信任与帮助有利于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反之,缺乏同事、领导等人的支持与信任会对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期望值产生消极影响。[10]其二,研究表明,幼儿园的园所性质、班级规模和幼儿人数不同,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水平有显著差异。[11]公办园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比民办园教师低,公办园的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可能更高,公办园教师在面对科研工作、上级检查和职称评估时压力和困难更多,多重工作压力下,其心理弹性水平会随之降低。此外,幼儿教师所面对的群体是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幼儿,他们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因而幼儿教师主教的班级规模大、人数多、管理起来复杂,就容易降低幼儿教师的成就动机和幸福感,负向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
家庭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此方面的支持与理解影响幼儿教师的发展水平。一方面,父母的教育水平、夫妻关系和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能够调节幼儿教师的情绪水平,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12]席居哲、桑标等人认为稳定的家庭状况是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13]父母教养水平高、性格良好以及心理较为健康,极少在幼儿教师面前呈现暴力情绪和事件,能够正向影响幼儿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然而,部分幼儿教师的父母忽视子女的就职意愿,认为这个职业没有价值且不能提高经济地位,对幼儿教师产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共情或不予理解,这在无形中会加重幼儿教师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婚姻状况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3]已婚的幼儿教师在夫妻关系良好的状态下,可以获得更多来自伴侣的情感支持。因此,家庭凝聚力越高、支持力度越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获得感与满足感越高,也能够越积极地迎接压力与困境,心理弹性也就越高。
幼儿教师的个体人格、个人能力、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弹性的自身因素。首先,研究表明,开放性、严谨性和宜人性等人格因素对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幼儿教师这三方面因素的得分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高。[7]其次,社交能力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内部因素,对心理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社交能力薄弱的幼儿教师往往容易产生社交压力和消极交往情绪,而具备良好社交能力的幼儿教师能够得到周边人的信任与支持,且易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其从日常压力中有效恢复。工作能力水平高的幼儿教师具备多方面的问题解决策略,能够直面困境和压力情境,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有信心且情绪乐观。相反,工作能力低的幼儿教师职业承诺感较低,容易形成消极的情绪体验,这会影响其心理调控能力。[14-15]再次,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其保持心理韧性的内在体验,是对自己能够完成保教研任务的自信程度,较好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减少幼儿教师对应激性事件的消极评价。[11]当前,部分幼儿教师教研活动低效,不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以及自信心等,同时也对心理弹性有消极影响。最后,个人应对方式是可塑性的内部影响因素,积极应对与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呈正相关,多维的应对策略能够使幼儿教师适应高压的工作环境。
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适度政策倾斜,宏观调节资源,为幼儿教师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便其能够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教育需要。同时,增加对幼儿教师的工资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给幼儿教师充分的物质保障,缓解其因经济问题带来的生活压力,减轻其后顾之忧。这样,既能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又有利于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社会需要积极营造支持环境,增强幼儿教师的归属感。当前科技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媒体方面应该多宣传幼儿教师为学前教育事业而做出的诸多努力,而非向社会大众大量输出负面新闻,为幼儿教师减轻社会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应为幼儿教师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帮助其获得家人、幼儿家长和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使幼儿教师感受到情感等方面的支持,以此提高心理弹性水平。
首先,幼儿园要结合具体文件要求和实际情况控制好园所规模,合理的班级设置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班级的幼儿人数不宜过多,幼儿园应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对小、中、大班幼儿人数进行有效控制。其次,幼儿园要根据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行为规范以及教学要求打造更加人性化的幼儿园工作环境,让幼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感受到幼儿园的良好氛围。幼儿园要帮助幼儿教师建立良好亲密的同事关系,及时调节与缓解幼儿教师紧张的人际关系。园领导应关注本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一对一谈心的频率,了解本园教师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为其提供心理援助,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开展多种休闲娱乐活动和开设心理咨询室,缓解幼儿教师工作上的心理压力。
家庭方面的策略可从未婚与已婚家庭两方面入手。其一,未婚幼儿教师家庭的支持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发展至关重要。家人应当了解子女的职业兴趣和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关注和倾听他们的职业意愿,尊重和支持幼儿教师从事幼教这一职业抉择。家人要及时询问幼儿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为其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和心理弹性策略。生活中,家人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遇到问题迎难而上、不气馁,同时减少消极和暴力情境的呈现,为幼儿教师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其二,已婚幼儿教师需处理好夫妻关系、子女关系,遇到困难情境时应多沟通交流、相互理解、共同扶持。同时,夫妻双方要肯定对方的工作价值、社会经济地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强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幼儿教师要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尝试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工作和生活中要乐于帮助和信任他人,同时对困境保持积极态度,解决问题时有条理且严谨。其次,提升专业素养是核心,幼儿教师要多观摩专家学者的优质幼儿保教课程,提高专业能力。幼儿教师要主动向优秀幼教人交流请教,获取有效的问题解决和情绪调节方式,以此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工作出现棘手问题时,幼儿教师要坚定师德信仰和保持良好的师德作风,谨言慎行并以身作则,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再次,丰富知识储备是基础。幼儿教师要积极参加幼儿园安排的培训活动,拓宽眼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学习通识性知识,不断获取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弹性水平。最后,正确归因与应对是关键。一方面,幼儿教师切忌将问题归因到自己能力欠缺,拒绝将小问题无限放大、细致剖析,增强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遇到困难时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主动寻求领导、同事、家人和朋友们的帮助与支持。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以转移注意力,每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己调节、释放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