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和实施

2020-03-03 00:27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刘禅高中语文德育

陈 爽

■吉林省农安县伏龙泉镇中学

高中语文课程能有效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主题思想,能通过文章体现出来,并引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德育内容与文章表达的情感色彩相对应,只要使课文题材所表达的内容联系到德育相关内容,让学生容易接受并吸收,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有效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已然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分水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步入高中的同学都是想继续学习,而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高中教学与初中都有很大区别。语文教学除了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认知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德育真的很重要,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曾说:“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先贤的名言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在教育上离不开德育,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类的文明进步也不可能如此快速。

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是国民素质,国民具有良好的道德能促进民族发展,同时道德也是个人实现进步的核心所在,要想达成中国梦的目标,走上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需要国家增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优秀道德修养与品质的关键时期,语文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可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与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德育,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美好思想与品质,确保学生的道德素质得以明显提高。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形式相差不多,但教学内容的难度更高也更深奥,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更高了。语文习题上的阅读理解与作文都是需要学生结合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去理解作答的。通过义务教育的实践我们发现,短期内不学习语文知识,或者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学习的学生,在短期内是看不出退步的,但是学生一旦养成懒惰的习惯之后就会慢慢退步,很难再跟上来。现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课堂教学方式单调

高中生也处于叛逆期,还带有盲目的自信。大部分时候,语文教师都会采用灌输式教学,念一遍教材,然后将重难点列出来写在黑板上。很多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会在课堂上偷偷看课外书、开小差、睡觉,很多任课教师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对学生课堂上不恰当的行为视而不见,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长此以往,教师就不会去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对语文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德育渗透无从入手,高中生就少了很多接触德育的机会。

(二)学校德育存在应付现象

为了提升社会储备人才的素质,教育部门提倡渗透德育到语文教学中,但很多高中学校都不重视这个事情,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采取应付的态度,随便讲两句关于德育的内容就算完成教学计划了,并没有深入探索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三、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的开展以语文为依托是最高效的教学方式,既能拓展语文教材知识,又能启发学生对自身的思考,并且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蜀道难》《出师表》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等课文都可以渗透德育,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明辨丰富的情感,并且培养情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分子,就要具备基本的德育素质,比如说爱国爱家,懂得感恩,热爱学习,追求上进,诚实守信,尊师重道,助人为乐。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学监督,对语文教师进行授课培训,帮助语文教师更快、更好地找到教学的窍门。

(一)“因文制宜”,挖掘文章的德育要素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德育主要以课文为依托来展开。教师在进行《蜀道难》课文备课时,可以先思考文中表达的情感,再进行德育的渗透。《蜀道难》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绮丽的山川,写出了蜀道的艰难,又写出了人生旅程的艰难。作者表达了对蜀中军阀割据混乱和友人旅蜀安危担忧的思想感情,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文中“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道出了作者李白对友人的安危感到担忧,在乱世中还能有感而发,难能可贵。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好友情,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真诚待人,珍惜友谊。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光靠抽象的叙述是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思想与行动的,教师还要进行情境模拟示范,并且让学生参与到互动的过程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情感变化与处理方式,将抽象的道德思想形象化。《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厚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还原《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的忠言进谏,一位同学饰演刘禅,一位同学饰演军师诸葛亮,观众和老师饰演其他大臣。同学们认真投入角色中,真切地体会到了诸葛亮对刘禅的殷切期盼,希望刘禅能够复兴汉室。从情境模拟中获得情感共鸣后,教师再将话题引到现实中来,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肩负重任,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追求上进的精神。

(三)迁移引申,内化学生情感体验

除了体验,教师还可以借用延伸的手法进行德育。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讲述了作者感恩曾经的小村庄对自己的哺育之恩,并且作者认为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事物联系,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生息相通的地方。通过对小村庄旺盛的生命和美好事物的描写,抒发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屈精神。中华民族的顽强奋斗精神可以作为高中生的信仰,激励高中生为了进入理想大学而努力奋斗,不畏艰难,凭借热爱祖国的心“过五关,斩六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梳理出值得学习的精神,树立榜样,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学生懂得思考,懂得争取,自立自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从书本上延伸,让学生有了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爱自己的情感,进而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强,要奋斗。高中生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后,可以更好地去学习每个科目,有信心去攻克学习上的难题。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教学的重要板块。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侧重引导学生对自身情感进行表达,并主张对自身德育思想进行渗透。教师结合作文能充分观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可以通过作文分析出学生的思维状态以及认知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在进行日常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德育熏陶。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向积极乐观、品德高尚、观念立场正确的方向思考,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辩证观,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引入积极向上的例子作为论据。尔后对于学生逻辑顺畅、情感丰富、真实健康、独到深刻的见解进行肯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的情感观积极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和平年代,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社会对人们的素质要求更高了。教育部门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有效渗透德育,整体提高学校学生的素质。就目前而言,还有很多学校的德育渗透工作开展得不太理想,无法全面普及德育工作,而德育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依托,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

猜你喜欢
刘禅高中语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刘禅北伐
刘禅北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