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靖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党校要体现上述定位、发挥上述功能,离不开党校教师这支特殊的队伍。基层企业党校的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应该以一生为单位,认真修好以下“三门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党校必须姓党。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可以说,党校是因党而立,党校姓党,作为党校一分子的党校教师必然姓党,这就决定了党校教师必须毫不动摇讲政治。
一方面,讲政治的前提是懂政治。《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欲传道必须先明晰道理,欲授业必先通晓学业,因此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党校教师要“讲政治”,首先要弄懂什么是“讲政治”。新时代党校教师讲政治的核心要义就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一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妨试想一下,一个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的老师,如果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具体内涵都不清楚,对其形成的来龙去脉都不明白,或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又或者心存疑惑、半信半疑,那又何谈讲政治?因此,党校教师无论是哪个学科哪个专业,都不应远离或逃避政治,而是要主动对接政治,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都要坚持和贯彻“党校姓党”的工作原则。
另一方面,讲政治的体现是守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教师应该在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上有更高标准。”党校教师不能仅将“讲政治”写在纸上,挂在嘴上,更要对内入心入脑,对外付诸言行。党校教师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分发挥党校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学员。我们常说“学术探索无禁区”,而这个无禁区并非是绝对的,任何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任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都绝不能出现在党校的课堂,同时党校教师个人所形成的一些独到又未经实践检验的观点,如果要拿到课堂上、拿到公开场合上讲也要慎之又慎,因为你不仅代表个人的形象,还代表党校的形象、代表党的形象。当今社会各种思潮交汇,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不正确的杂音,这个时候党校教师应该挺身而出,敢于发声和亮剑,善于释惑和答疑,守护好党校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
《劝学》有云:“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党校教师而言,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而台上的展示无不源自台下的多年积累。积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党校教师要想真正做到把学习当成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就必须弄明白三个问题:“为什么学?”“要学什么?”“怎样去学?”
首先,党校教师要明确“为什么学?”对于党校教师,不单单是你选择了这份职业,你也同时被这份职业选择。党校教师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这是职业的基本要求和必备条件。要取“一瓢水”,必须要有“一桶水”。随着学员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逐步提高,单有“一桶水”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学员的需求,这就使党校教师出现了本领恐慌的危机。一些党校教师特别是青年党校教师直接从“校门”到“校门”,于是就出现了没出过国门的教师给经常出国的学员讲国外的理论和经验、没当过领导的人给领导干部传授领导的方法和艺术等现象。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党校教师“肚中有货”,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学员提供“自来水”。因此,无论是党校教师的职业需求、本领恐慌还是现存的问题的解决都决定了党校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其次,党校教师要明确“要学什么?”成语有云:“有的放矢”,意思是说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朝着目标努力前进。作为党校教师,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述内容既是明确写入党章的指导思想,又是每位党校教师应知应会的重要内容。二是要重点学习研究方向所属学科和专业的知识,包括理论发展脉络、基本理论框架、理论前沿动态等,党校教师的理论功底主要来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这是每位党校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三是要悉心学习所属地区或行业(企业)的相关知识,只有立足实际才能够不说“外行话”。四是要拓展学习对党校教师有帮助的相关知识,如沟通的方式和技巧、PPT等工具的操作与应用等,上述内容对提升授课效果有一定帮助,因此党校教师也应该有所涉猎。
最后,党校教师要明确“怎样去学?”党校教师主要通过自己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三种途径来学习。要会自己学习,通过研读经典、参加培训等多种方式自学。要向他人学习,要虚心与专家、同行、学员等进行沟通交流,要知道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辩越清。要向实践学习,要通过调研、挂职等多种途径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礼记·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面对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世情、国情、党情,党校教师作为党的理论政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与广大学员联系最密切、接触最广泛,应主动将创新意识融入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1.党校教师要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一是及时研读新政策。党校教师应根据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法律法规对授课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二是及时更新案例。党校教师应根据最新发生的事件,精心挑选最能够佐证授课内容的案例,淘汰太过久远的案例,以免学员没有代入感。三是及时更新数据。党校教师应根据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中的数据。除了要做到上述三个方面,党校教师在每次授课前还应该根据不同班次、不同学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更新,真正地做到常讲常新。
2.党校教师要灵活运用授课形式。我们授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员能够有所得、有所获,那么如何灵活运用各类授课方式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这是每位党校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授课方式主要以讲授式为主,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授课形式的应用频率较低。党校教师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一是应根据学员的受教育情况、年龄结构等方面,选择最适宜的授课方式,例如不能对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学员采用参与度、配合度要求非常高的授课形式。二是应根据讲授课程的具体性质,选择最适宜的授课方式,例如经典著作导读课就不宜采用模拟式或体验式教学。此外,在授课方式的创新上要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决不能失去了创新的初心,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