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德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政法办,山东 济南 250001)
面对2020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加强铁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要求。铁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国铁企业要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提高站位,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创新思路、方法,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上推出新举措,以实际行动实现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
政治领导力是国铁企业发展的关键。国铁企业要牢牢把握铁路企业的地位作用和性质特点,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为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引领,筑牢思想根基。要以《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为基本遵循,明确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的关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落实到企业治理的全方位全过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把党建工作要求明确写入公司章程,全面确立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实行党政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规范党组织机构设置,按编配备干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相互促进。适应管理新体制和生产组织新模式,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聚焦基层基础,加强党支部工作,坚决防止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把党支部真正建成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引领广大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完成本单位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法治是国铁企业治理的根本路径。坚持“法治”当头,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完善配套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深化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规范、完善、稳定的治理体系,对于促进企业长效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按照系统集成的原则,统筹研究细化企业法治建设规划,搭建企业法治建设的“四梁八柱”,把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置于法治的框架之下。把依法决策作为前置程序,健全企业章程、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事项实施细则,完善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合同审查、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等法律审核机制。把依法经营作为基本遵循,健全企业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机制,建立重大经营活动法律部门全程参与制度,推动法律事务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有效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做好稳定风险评估,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确保改革蹄疾步稳。按照科学适用、易于操作的原则,抓好规章制度的编制和动态管理。突出铁路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系统研究安全治理体系结构、要素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铁路特色安全治理体系。把依法维权作为底线思维,围绕合同纠纷、债权债务、非法侵占等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涉法涉诉问题,综合运用诉讼、协商、申请行政措施等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针对内部矛盾纠纷,遵循“法定途径优先”的原则,依法依规协调处理。对违法缠访闹访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切实保障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在意识形态中具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是国铁企业一贯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长期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良好导向,用道德的力量,感化教育职工,规范职工行为,调节职工内部关系,维护企业治理秩序。将思想道德建设纳入企业章程,引导职工遵章守纪、敬业爱岗、拼搏奉献。将思想道德作为党员干部评议、晋职晋级的重要内容,引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影响带动全体职工倡导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不断提升道德观念和文明形象,形成国铁职工道德品牌。将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必修课,推进道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培育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把新招录职工作为关键,把道德教育纳入新职工职业生涯的第一课。将道德建设融入企业文化,以活动为载体,将道德教育有形化。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优势,及时推送道德模范故事,推动线上线下宣传有机融合,提升宣传效果。组织开展文明职工、道德标兵评比表彰,讲好见义勇为、好人故事,为追求高尚、激励先进、推进道德建设创造浓厚环境。
国铁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工作联动、半军事化的特点,部分一线岗位在偏远地区、独立作业,管理难度大、条件复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根本方针,充分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释放职工的创造活力,显得尤为重要。自觉落实企业民主管理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化推进厂务公开,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推进职工代表依法有序参与公司治理。坚持目标激励,深化自控型车间、自控型班组、自控型职工创建活动,培育职工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无需提醒的自觉。深化群众性“五小”攻关、“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等群众性生产和劳动竞赛,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坚持收入分配向脏、苦、累、险和基层一线倾斜,不断提高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强化兜底保障,精准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逐步解决职工住宿、通勤、两地分居等实际困难,激发职工爱企业、爱铁路、爱国家的内在动力。
与高铁时代相适应,加快管理科学创新驱动,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在传统管理中加入科技元素,让管理插上科技的“翅膀”,解决传统管理中管不好、管不了、不好管的问题,实现管理的转型升级换代,降低企业管理的综合成本。推进“互联网+企业管理”,开发适合本企业需求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整合局域网办公平台,综合利用微信、微博等融媒体技术,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用“数据跑路”代替“职工跑腿”,提高管理效能。在安全管理、作业管理中推广视频监控技术,促进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在人员管理上推广虹膜门禁、指纹打卡、“钉钉”应用,规范考勤管理,严肃企业工作纪律和劳动纪律。在治安管理上,利用“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电子围栏”“防侵入报警系统”,构筑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深化5G、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卫星导航、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铁路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技术创新与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加强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风险管控和保密技术管理,防止企业核心技术、核心机密泄露。多途径加快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落实管理技术经费保障,推动国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