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陈永强,张 玲
(天津城建大学 理学院,天津 300384)
“高等数学”是理工类、经管类等非数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所提供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提升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学好“高等数学”对自己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的低效和较高的不及格率既不利于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要求,也给后期的学习以及升学或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1-2].这一现象既和学生自身能力有关,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来剖析影响“高等数学”学习效果的不良因素及成因.
为剖析影响“高等数学”学习效果的不良因素,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将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选择“高等数学”重修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选择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习惯、对学习效果的主观认知三方面设计问卷.
问卷调查发放对象为天津城建大学2017—2018秋季学期“高等数学”重修班学生,随机选取班级发放问卷调查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472 份,回收有效率94.4%.472 份问卷调查中男生占74.8%,女生占25.2%,大二学生占53.8%,大三学生占34.8%,大四学生占11.0%,其他年级占0.4%.问卷内容及相应数据统计详见表1-3.
所谓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成分(如对学习重要性、目的的认识)、情感成分(如学习兴趣)和行为倾向成分(如学习投入程度)三大类[3].本次问卷仅对认知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表1 学习态度调查情况
表2 学习方法和习惯调查情况
表3 学习效果主观认知调查情况
2.1.1 认知成分
学生对“高等数学”重要性的认可度比较高.针对“你认为‘高等数学’重要吗?”的问卷结果统计(见图1),62%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很重要,25%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超过85%的学生能意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我校专业以理工科为主,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同时数学在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增强国力等发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1 “高等数学”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2.1.2 行为倾向成分
调查学生的学习投入,主要从课上表现、课后作业、考前复习这三个重要方面进行. 统计数据如图2所示,能认真听课且听课时间达到90%以上的学生只有44.3%,54.0%的学生被动听课,听课效率有待提高. 对待作业方面,仅有1/5 的学生能够独立认真完成,其余学生在作业上付出的时间、精力不足,存在抄袭他人作业现象.“高等数学”理论内容多、授课课时长,一般分两个学期上,及时总结与复习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环节.但调查中,仅有近1/3 的学生会提前两周复习,其余学生仅抽出一周时间复习,甚至不复习.
图2 “高等数学”学习投入程度
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态度,在思想上能意识到其重要性,但认识不深刻,导致行为倾向上学习投入不足.学生出现课上不专心,作业敷衍了事,期末复习不充分,不肯思考,不愿纠错、改错等,对这些学习活动的必要环节贯彻不到位.作业是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拓展和应用所学知识,锻炼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4],却被学生忽略了.
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等数学”的特点是抽象度高、逻辑性强,因此学生要学好“高等数学”绝非易事[5].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付出很大努力,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的数据统计(见图3)显示,1/3 的学生选择和同学一起学习,60%的学生习惯一个人学习,学生间的交流氛围不浓厚.在学习地点方面,选择教室占61.7%,图书馆仅占1.3%,宿舍或其他场所占37.0%.表明大部分学生能进入恰当的学习场所学习,但仍有超过1/3 的学生会因选择学习场所不当而影响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中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主要通过问同学(占52.5%)和求助网络(占37.5%),选择请教老师的只有7.0%.这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教师的辅导作用大大减弱,但学生摄取知识的碎片化现象也会更加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学生独立意识强,但独立能力差,部分学生不愿进教室学习,缺乏自我约束力;愿意独自学习,不善于讨论与交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倾向运用网络资源,但仅限于查询问题答案,不愿寻求问题的本质与根源,知识碎片化严重.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少,师生关系疏远,这也是制约学习效果提高的一个因素.
图3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本文选择“高等数学”重修学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所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高等数学’不及格的主观原因是什么?”通过图4 可以清晰地看出,“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沉迷于手机、游戏等”,“没有足够重视,学习不够努力”所占百分比分列第一和第二位.因此,在学生看来,考试不及格学习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差.
另外,16%的学生是因为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比较吃力,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这主要是因为“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特点是由浅入深,前后关联性强,章节间具有很强的“递进性”.而不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各学习环节贯彻不到位,且易偏向网络学习与突击复习等“碎片化”学习方式,学习日渐吃力.
图4 学习效果的主观认知
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必然与学习能力有关,而学习能力既与学生个体差异有关,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
(1)大学教育不是学生受教育的起点,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的学习倾向于知识的获取,不注重自学能力的提升.但进入大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什么,怎么学,成了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6].如果学生意识不到,或不主动去改变和适应,将很难跟上大学的学习节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2)信息化时代下,学习资源异常丰富,各种网络教学视频、电子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学生的学习不限于书本知识,思维更加开阔,但学生不能正确、有效利用,过于注重习题答案,忽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利于有效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行动落后于意识,行为倾向上学习投入不足;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没有及时调整,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善于讨论与交流,“碎片化”学习严重,这些直接影响了“高等数学”的学习效果.要想克服这些不良影响因素,提高学习效果,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入学习.学生要充分认识“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特点,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增强自我约束力,做到用心用力地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在对待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学习环节上,要提高认识、认真对待,从而逐步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对教学要认真负责,对学生要真诚相待.调查显示,学生对“老师的责任心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批改作业的质量会影响学习效果”较为赞同[7].因此,教师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以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吸引和感化学生,让学生“吾爱吾师,所以吾爱数学”[8].教师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更深刻地理解高等数学的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