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放管服”背景下高校财务共享模式的探索

2020-02-28 18:54董晓璠殷雨晴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放管服财务人员财务

■ 董晓璠 殷雨晴 鞠 福

(中国药科大学)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财政科技投入的不断加重,财政支出种类日益复杂,同时科研“放管服”改革实施后,高校办学经费总量增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扩大,绩效审核愈发严格,这些都对高校财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借助“放管服”改革的契机来改进高校财务工作模式,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高校管理者,是高校财务需要探索的问题。

1 科研“放管服”改革对高校财务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 科研“放管服”改革对高校财务工作带来的机遇

(1)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从传统的报销者向优秀的服务者转变。

科研“放管服”政策实施之前,高校的财务工作偏向于机械化地审核单据,局限在事务性的行政机构中,形成了重核算、轻服务管理的局面。科研“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将高校财务工作者从一味埋头苦干单据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从传统的高校财务行政工作者向服务高校学术队伍的服务者的转变。

(2)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释放科研积极性。

科研“放管服”改革旨在通过简政放权,包括项目负责人可自行调整各项支出比例、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研人员差旅费管理办法、劳务费管理办法、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以及下放科研仪器自主采购权等,减轻高校科研工作者报销负担,激发高校科研工作者创新积极性。

(3)进一步加强高校内控体系的建设。

科研“放管服”改革的实施,将高校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权限部分下放到二级院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推进了国有资产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从而加强了高校内控体系的构建,既可以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资金使用的引导与监督,又能通过平台信息共享来打破信息孤岛,及时发现工作风险点。

1.2 科研“放管服”改革对高校财务工作带来的挑战

1.2.1 科研经费自主权把握尺度难

科研“放管服”改革的“放”的意思是财务人员”放手”,将经费使用权交到科研负责人手上,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但是如何“放”,放多少,怎样在放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比如劳务费的比例问题,虽然可以自主调配劳务费比例了,但是没有明确比例范围,如果完全放开劳务费的比例限制,是否会出现套取经费的问题。因此如何把握放的尺度,切实做好科研服务工作,是高校财务人员面临的难题。

1.2.2 科研“放管服”政策落实难

科研“放管服”政策的制定推行涉及高校的财务处、科技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职能部门,从科研课题申报到结题整个过程都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联动工作,往往需要校领导牵头开会一同制定政策,涉及人员多,工作开展难度大,因此延缓“放管服”工作的推进。

1.2.3 高校财务人员工作难

科研“放管服”改革之前,高校对科研经费大多划分为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对两者大多采用一刀切管理,实行相同尺度的规章制度,财务核算人员核算较为便捷。放管服之后,高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分别对纵向和横向经费制定报销制度,在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同时,大大增加了核算人员工作量,工作时限内难以完成,核算人员加班加点已成常态。

2 传统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人员配置有限,工作效率下降

随着学校双一流投入的不断加大,资金支出业务日益繁琐,不仅报销单据数量有了较大增长,资金使用监管愈发严格。以南京某高校为例,2019年较2015年凭证数增长85%,分录数增长61%,附件数增长78%。工作量在四年内翻了近一倍,但财务审核人员数量未有变动,工作上存在“疲劳驾驶”的现象,长期下来工作效率下降,服务水平难以有效提升。

2.2 信息共享度低、缺乏及时性

虽然目前大多高校借助财务报销系统、校园卡网络系统、预算系统、工资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逐步推进对校园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但各部门甚至财务部门内各信息系统独立运行,缺乏有效对接,未及时实现信息的整合、共享。高校管理者难以及时获取精细化数据,无法在宏观上对高校资金以及资源实施高效配置,无法充分发挥高校财务资金预算编制的事前规划之效,无法科学决策使用高校资金,大大阻碍了高校双一流建设。

2.3 内控建设薄弱,管控漏洞频发

高校财务处现行的工作模式是按职能范围划分为相应科室,一般配备核算管理科、科研经费管理科、预决算科、资金管理科等各职能科室,受财务处长垂直管理。科室内部间缺乏信息沟通,各科室财务人员知识面狭窄。审核人员偏向于审核单据的真伪、事项的合理性,但对经费的可使用范围、使用期限不甚了解,往往在课题结题环节或者审计环节才发现经费使用不合理地方,事后调换项目经费,无法做到全程跟踪监管。

3 高校财务共享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财务共享指的是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将分散在各院部、各部门的基础性财务工作集合在一起,共享相关业务部门的信息,以便高效处理财务业务,管理成本。

3.1 核算标准化,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财务共享在核算中对常规性业务,利用票据映像设备进行网络审核,账务处理系统依据统一的科目自动式制单,使得常规性的业务得以模式化处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财务共享可做到学校师生的信息标准化,即师生的部门、姓名、工号(学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做到信息统一,全校通用,便于各类费用的发缴。除此之外,各项目负责人可登陆平台电子审批,借助系统发送到财务共享中心,网络报销将做到网上预约、网上审批、自动制单、电子归档等,既精简程序,又提高了效率,又为后续预决算编制提供准确数据。

3.2 管理精细化,大大降低内控风险

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类科研经费数额不断攀升,学校经济业务的繁琐程度与日俱增,资金监管愈发严格,财务政策更是不断革新。这些趋势使高校财务共享中心将应运而生,财务工作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设置系统参数对资金支出情况进行严格监管,从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对标准化的业务做到管理前置,对非常规化的业务借助财务共享加强信息归集,全力降低内控风险。

3.3 数据集成化,及时共享信息资源

高校各职能部门大都有自身的信息操作系统,财务共享中心旨在将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衔接,达到学校整个信息资源的共享。比如与国资处的资产入库系统、危险化学制品全生命周期系统,人事管理处的人事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教务教学系统,科研管理处的科研管理系统,财务处内部的收费系统、预算系统等。一旦解决各自系统的版本衔接的技术问题,高校管理者便可依据统一数据及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4 高校财务共享的优化建议

4.1 培养综合性人才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将传统的简单性、重复性的业务进行程序上的删繁就简,原本从事收单、审单、收费以及凭证装订的财务人员面临着转型及素质提升的问题。这就要求每位财务工作人员专业化更强,既要通晓财务知识,又要了解财务共享知识,利用财务共享数据进行财务数据分析、风险调控、预算编制等管理型工作。为此,高校财务处应着力打造一支熟练政府会计制度、内控制度、会计信息化制度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4.2 挖掘业务一体化需求,整合业务流程

目前高校财务共享理念是基础高校现有的信息系统提出的设想,需要依托的部门众多,可参考性不多,真正实施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日后的调研、实践中,应深层次挖掘财务共享的需求,归口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管理的财务共享平台,统一财务信息标准,通过前台、中台、后台的搭建,形成数据的采集、储存、查询、分析等模块。

4.3 完善财务共享中心的数据安全问题

财务共享模式的安全性是平台有序运行的前提,需要从访问权限、数据加密、用户权限、电子签章、信息提取、防护墙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设置。此外,应制定应急预案和信息安全预警机制,防止停电、网络故障、硬件损坏、黑客干扰等问题的发生,保障高校财务共享平台的运行,保护高校信息资源不被窃取。

5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科研“放管服”为高校财务共享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契机,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了以大数据为特征的新型财务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高校财务工作对数据采集、效率提升、内控建设的问题,满足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展需求,是未来高校财务改革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放管服财务人员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水利财务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