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珍
党中央、国务院对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要走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前列。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把简政放权作为自身改革的首要任务,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审批、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具体措施,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放: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狠做“减法”
“放管服”,首先是简政放权。在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围绕三项工作狠下功夫,连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晰可见,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由长变短,2014年,他们便提前完成国务院削减审批事项1/3的目标任务。
一是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全部取消执业资格认定事项。取消15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1项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与2013年初相比,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比例已经超过60%,其中近80%是企业投资项目核准。
二是大力推进投资领域“四个减”。减核准。两次修订政府核准目录,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累计减少76%,核准工作量连续两年“减少50%”。外商投资项目由全面核准改为普遍备案+有限核准,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境外投资项目除敏感国家、敏感地区、敏感行业外,98%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取消核准改为网上备案。减前置。对涉及近20个部门的50项核准前置,率先取消了18项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前置条件,并且推动将其他的32项前置精简为“两项半”,除少数重特大项目保留环评作为前置审批外,只保留规划选址、用地预审两项前置。减报建。将投资项目开工前的报建审批事项由65项减为42项,推进项目审批提速。减环节。对列入规划、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两道并一道”,不再审批建议书,直接审批可研报告。
三是大幅减少政府定价范围。修订中央和31个省区市的定价目录,中央、地方具体定价项目分别减少80%和55%。放开了除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之外的2000多种药品政府定价,还放开了跨省跨区的电能交易价格。
管:2张清单4个平台创新现代监管方式
“放管服”,要求做到放管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步建成了“放管服”改革的“2张清单4个平台”。2张清单,即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权力责任清单;4个平台,即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及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其中,4个平台是大数据时代监管理念的巨大创新,为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重要抓手和支撑。
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部署,全力投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逐步将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全部纳入到平台办理。当年6月,实现了中央国家机关16个单位的横向联通,做到平台受理、在线办理,限时办结、依法监管、全程监察;当年11月底,与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四级纵向贯通,实现了全国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全覆盖;12月7日,李克强总理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视察,亲自开启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联通按钮。平台的投入使用,在整合归集、提高效率,优化服务、方便用户,规范审批、公开透明,支撑决策、优化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平台去年9月开始建设,11月份试运行,截至目前,已经归集到政府掌握的公共信用信息,包括基础信息,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信息,黑红名单信息等近5亿条,为打破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平台实现了三个功能:一是交换功能,即各部门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政务信息交换;二是查询功能,即各部门和各地区通过访问平台,即可查询某一个市场主体的全景式的信用信息情况;三是联合激励与惩戒,各部门把需要惩戒或激励的黑名单与红名单上传至平台,再由平台把信息整合后推送给各部门嵌入到办事系统中,做到逢办必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使守信者真正受益。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据初步匡算,全国每年各类公共资源交易达到20万亿元左右。因此,国务院对公共资源交易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全部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于2017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启动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项目建设,计划重点实现四方面功能:一是枢纽,二是媒介,三是监管通道,四是决策支撑。目前,平台基本完成软件系统开发,正在抓紧与各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对接测试,预计将在11月底上线试运行,12月份完成与全国的四级纵向贯通。平台建成运行后,将高效、阳光地服务经济升级、促进社会公正。
12358价格监管平台。平台自2015年1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至今,已经实现了以下几项重要目标:一是四级联网。平台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全国共开设2645个举报电话座席,举报案件纵向、横向传达转办更加高效便捷;二是渠道多样。除手机、固话外,平台还开通网站、来信、来访,微信、移动APP等多种投诉渠道,短信投诉渠道也即将开通,极大地方便消费者维权;三是“一件一码”。平台对举报件进行“一件一码”管理,举报人通过自主查询便可随时了解案件办理进程;四是痕迹管理。平台将举报所有业务流程全部纳入,实行痕迹化监督管理,明确工作人员责任,杜绝了各类违规执法问题;五是大数据分析。平台数据集中存储,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依托大数据敏锐捕捉社会热点,可随时对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严控潜在的价格违法行为,提高监管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截至目前,各地价格监管部门通过平台受理价格举报、咨询、投诉共100.84万件,实施经济制裁115.49亿元。其中,退还消费者7.3亿元,没收违法所得30.15亿元,罚款78.04亿元,有效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做好4个平台之间的整合对接、平台与政务服务大厅之间的对接,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为“放管服”改革服务。
服:抓好三件事让审批变为阳光服务
“放管服”,优化服务极其重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放管服”改革中,重点围绕16个字展开,即“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在线运行、限时办结”。同时着力抓好三件事,努力做到阳光审批、政务公开和主动服务。
一是大厅受理。2015年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服务大厅正式运行,全委非涉密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交由大厅一口受理、统一答复。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审批申报系统又进行了改造升级,7月1日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上线运行,审批事项实现了全流程的网上办理、在线办理。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开通了“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微信号,方便群众办事和信息传播。
二是明确时限。将投资项目的委托评估时间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办理时间分别控制在30个和20个工作日之内,目前所有审批事项全部都按期办结,实现了审批“零超时”。
三是规范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4项措施规范权力运行:对行政审批事项、权责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对进驻大厅的审批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制定《内部审查工作细则》,明确审批内容、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对投资项目核准,制定《核准委内工作规则》和《核准文件格式文本》,明确审查的要求、流程、环节和方式,规范核准行为,方便办事人员。同时,对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立改废”,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去年和今年先后废止和修改了一大批政策性文件,2003年以前发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减少了80%以上,对规范权力运行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