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问题的思考

2020-02-28 14:31
煤炭高等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一种潮流,网上销售、网上办公等日益流行,教育教学也不甘“落伍”,不但很多网络公司和培训机构开发的在线培训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从各级教育主管机关到各类学校,也是铆足劲力争把各种教学活动搬到网络中去。因此,可以说目前国内出现了一股在线教学潮流。当然,各类课程之间差异较大,是否都能够通过在线教学取得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不敢妄下断论。笔者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潮流之下,对当前在线教学动机、效果及局限性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更好地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路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追求在线教学潮流的动机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早在几年前已经“捷足先登”在线教学了,如在优学院的人民数字马院平台上,一些高校已经开发出了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在线课程。同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停学不停课”的号召下,有的高校匆忙上马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线平台和课程,有的高校采用了一些网络平台原有的教学资源,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力求开发、利用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在线课程资源。那么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高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动机是什么,也即其要追求什么?这个问题不分析,进一步的讨论就没有基础。

1.凸显工作成就

教学改革、教学创新,一直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教务部门注重的一个工作“亮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线上教学,无疑是一种改变,可以用来彰显教学改革的工作成就,至于教学效果怎么样,也许不是工作成就的要点,毕竟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具体的量化,而开发了多少门在线课程却是可以量化考核的。现在申报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科评估、学位点评估、优秀课程建设等,是否开展在线教学,都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这种对教学改革成就的要求,以及目标考核的价值导向,无疑是各个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重要动力因素。

2.压缩课堂教学时间节省教学成本

传统课堂教学需要占用固定的教学时间,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比如教室、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等。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可以压缩固定教学时间节省相关教学成本。其一,因为在线教学可以超出时间限制,如点播,规定在一个时间区间,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等,就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要求,从而可以腾出更多课堂教学时间用来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其二,通过在线教学,可以节省很多教学设备,缓解相关压力。从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使得绝大多数中国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相对应的是各种教学设备等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就可以缓解这个压力。

3.节省专任教师

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都面临着专任教师不足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难以满足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的规定。而且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进和招聘上又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其一,由于一些高校管理理念的落后,为专任教师空留的编制有限;其二,一些高校,尤其地方高校在教师工作权利保障、教师福利保证方面都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于是,一些高校就用在线教学的方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减负”。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是否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却是一个无法确定的问题。虽然线下教学工作量有所减轻,但是线上工作量却增加很多。即使采用线上教学,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等还会要求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要做到“痕迹管理”,把各种教学环节的活动转化为纸质材料,该填写的表格材料基本上一项都不会少,教学的总体工作量不减反增。

4.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吸引学生之处,在于其受教学时空和教学手段的限制,无法大量增添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而在线教学则可以大量调动这类教学资源,从而增加思想政治理论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笔者一直对这类观点持怀疑态度。其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表演课”,靠大量增添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是违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的是新时代大学生,他们要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信,最终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其二,传统课堂教学基本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完全可以大量增加增添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只是一些高校对于课堂教学中插入视频等有严格要求,比如每条视频时长不能超过5分钟,一节课播放视频不能超过2 条等。而现在开展在线教学就可以大量增添这类材料,这岂不是一种自相矛盾?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局限性分析

有人把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形象地比喻为“戴着镣铐的舞者”,它反映出在线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较多的限制。通过在线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笔者发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存在着比较大的局限性。

1.教学内容的“碎片化”

目前的在线教学平台开发的在线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碎片化”问题。在线教学以知识点讲解为主,而且是在线教学设计所谓的重要知识点,或者适合在线教学录制的知识点,一个知识点一般录制10到20分钟的教学视频,有的更短,只有几分钟时长。在线教学这种特质就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强制性地分割,一些教学内容被“无情”地舍弃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难以保持,于是就出现知识的碎片化问题。而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一个教学体系,各个章节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知识点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在线教学不但难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远追求,甚至连最低的应付各种考试都存在很大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1]。而在线教学显然是一种知识性主导的教育,而且是一种碎片化的知识讲解。学生学习之后,连应付期末考试都很困难,更别说像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高级别的考试了。

2.难以“亲其师信其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远追求是价值性,是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各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定位是“铸魂育人”,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1]。在线教学人为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隔离”开来,除了直播模式外,其它在线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见不到学生,学生也见不到教师。即使直播模式,也是教师一个人在那里机械地讲解,唱“独角戏”,教师无法看到学生的表情反应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1]。“戴着镣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无法跳出打动学生心灵的“舞蹈”的,同时学生见不到教师,无法与教师近距离接触交流,也就很难被其人格所感染。

3.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在线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全公开的环境,时空和听众不可控,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是完全“既成性”的,而是必须时刻与时俱进,把党和国家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等及时进行“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而在线教学的教学视频很难在每学期都更新更换。第二,对一些敏感话题、有一定的争议的问题,无法引进在线教学,这些问题基本上在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中都被抹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不涉及到这些问题而搞教条主义的机械教学,难以满足一些大学生渴望了解敏感问题的需求。而且如果不对他们及时进行辨析引导,他们就可能受到一些错误言论的影响。换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重大敏感问题上及时为学生辨明真相,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正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堂经过深入讨论,既可以扩展学生理论视野,也可以提升其理论水平。但是也由于人们理解水平与能力之间的差异,一旦在在线教学中出现所谓的“杂音”,就可能引起争议,所以教师不敢在在线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得不”删去相关内容。

4.难以保证学习效果

虽然各个在线教学平台都费力设计出各种保证教学效果的程序功能,如考勤签到、视频不能拖拽、讨论与作业时间限制等,但是这些效果都很有限,学生完全可以打开平台课程,完成各种要求,却不听课。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会导致学生缺少一种集体上课的激情,缺乏学习的氛围,也难以开动大脑去思考和反思。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性来看,它是不适合远程教学的,即使一对一在线教学也不适合。也就是说,只有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中才能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观点的理解。

当然,笔者分析这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局限性,并不是要提出或者倡导完全拒绝进行在线教学。就像在这次在疫情的情形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这仅限于应付这种突发情况,而很难把之当作常态。换句话说,在线教学这种方式只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辅助方式,不宜成为主导方式。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特殊的课程,其改革创新要考虑课程本身的性质,不能一味效仿其它课程。其实,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创新都不能仅仅局限于变化一下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如此。下面从坚持八个“相统一”[1]的原则上,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

1.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这一点必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铸魂育人”,关键在于铸什么样的“魂”,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它要给学生“铸造”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灵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把政治效果作为主要考核标准。那种为了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效果,迎合学生的评教,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段子会”“表演课”等的做法必须予以制止。如何实现政治性,很重要的就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也即坚持“以理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理”,讲出“真理的味道”。

2.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强烈的德育课性质,它要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仅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种价值体系,也是一种错误认识。“教书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既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更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把价值观寓于知识传授之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引导中,特别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价值认同。此外,还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教育。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那就是“人民至上”[3]。做不到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学习再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也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难以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反而很可能成长为“精致利己主义”。

3.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必须要有阵地意识,立足于时代青年学生,立足于学校,立足于讲台,做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教育工作,以学校意识形态安全促进社会意识形态安全。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就要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批判,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和敌对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批判了种种错误思潮。虽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加强了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开展了对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的积极批判,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一些错误思潮仍然在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一些青年学生产生着消极影响,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我们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直面这些错误思潮和观点,理清其本质,还原其“真相”,防止其误导青年学生。

4.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就是要求“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课,通过课程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理论讲授,讲透理论,“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一种实践课,学生学习理论,不是仅仅用来应付考试,更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要注重践行,做到“知行合一”,能够用课堂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去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也需要重视实践教学,从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丰富理论。

5.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一个,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统一,同时教学目标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也要统一,不能以个人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材。但是在具体教学中,还要保持多样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以高校而言,各个高校在师资配备、教学水平、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上,都有一定差异,应该允许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全国高校,既有综合性院校,也有行业特色院校、还有文科院校、理工院校、师范院校等,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6.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主导,这一点毋庸置疑,忽视这一点就会产生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肯定高于学生,也普遍高于单位管理人员。这是个常识问题,只有一些盲目自大的管理人员才会忽视这一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怎么教,怎么改革创新,应该尊重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意见,而不是管理人员“头脑发热”“拍脑子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站稳立场,观点鲜明,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不知所循。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其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7.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灌输性教学模式来自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宣传工作中非常注重灌输,也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向群众反复宣传,从而深植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中,用来武装其头脑,这叫“到群众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宣传工作的性质,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要坚持灌输性,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进行“铸魂育人”。但是,单纯灌输性教育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要和启发式教育相结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不断启发,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更大兴趣和更深刻认识。

8.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显性教育,也就是“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1]。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公开性,它毫不隐瞒自己的思想性质和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做到这一点。根据中央精神和教育部的有关部署,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有课堂教学之外,还有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坚持“小课堂”和“大课堂”相结合。“大课堂”更多地是一种隐性教育。这些隐性教育,如参观伟人故居、革命纪念馆,如与社会劳模、时代英雄座谈交流,如参加社会调研、研学之旅,等等。通过这些,让其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