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玲
【内容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生物是初中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笔者基于自身的工作实践,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提出几点意见,希望能够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为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 教学
前言
近年来,新课改理念不断持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要领悟生物学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观点等内容。因此,生物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知识、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和情感等,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利用教材为媒介,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理性思维、生命观念、生物视野以及探究能力等。生命观念,即通过观察、探索和研究生命现象得以证实并且形成体系的观点,具有公理性、普遍性,如同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定律或是定理等知识,是对有关现象、问题进行研究的依据和基础。从生命观念的角度出发,结合初中生物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其加以充分利用,为学生展示生动、丰富的生命现象,加深学生对生命世界的感性认知,并逐渐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最终形成生命观念①。例如:学习《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资料,科普性别、遗传、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而后利用资料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其了解到性别遗传的基本知识、了解到这并没有特别之处,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生命现象。经过实践教学,充分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生命教育”方法,既能够使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又能培养學生“生命观念”的学科素养,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见,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材作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利用论证为导向,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的基础是科学思维,也就是批判思维。理性思维要求学生拥有推理、建立模型、归纳等研究方法,并且能够将这种思维应用在生物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论证以及信息环节,通过学习和体验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发展。具体而言,即利于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且常见的问题设计基本教学流程,包括激发、探索、解决疑问,论证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学生理性思维发展。例如:在学习与“性别”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妈妈决定孩子性别”这个话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三个论证环节,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即要求学生观察染色体组成图,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书写染色体遗传图解;而后在这个图解的基础上判断该话题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生物学知识积极思考和论证,很快得出结论。论证话题正确性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经过这种方式的培养,想的理性思维能力自然能够有所提升。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应利用论证为导向,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展开积极培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目标②。
三、利用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生物视野
初中生物教师以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生物视野,培养其核心素养,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需要,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组织学科内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体验。生物是研究生命的学科,与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构建模型、野外实地考察以及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生活、生产中。这些活动来自社会和家庭,能够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能够用来解决生活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可以在增加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其核心素养③。其次,可以组织跨学科实验,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例如:在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生物种类、生态环境时,可以将其与人类的身体健康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点与化学、历史和地理等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或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生物的多样性特点。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拓展学生生物视野,从而提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四、利用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其中又以探究性实验所占的比例较高,其地位也最为重要。在教学改革中,新课标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尤其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重视且做好教材的实验,还需要适当的拓展实验,组织一些探究性较为突出,但操作相对简单的实验活动④。例如:《种子的萌发》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探究“种子发芽是否必须有光的存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探究方案。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小组的方案如下:选择外观相似的白菜种子30粒,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粒。能够接触到阳光的一组为A组,将种子放置在铺有餐巾纸的盘子上,使用透明塑料袋罩好;无法接触阳光的一组为B组,同样将种子放在有餐巾纸的盘子上,而后使用不透明的塑料袋罩好。两组塑料袋上均刺有大小相同、数量相同的透气孔;将两个盘子放置在阳台上接受阳光照射。一段时间之后,两组种子均发芽,且发芽种子的数量相似,由此证明:种子发芽不一定非要在阳光照射的条件下进行。这样的实验虽然小,但是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有着很高的价值,并且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值得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总结
当前是一个将核心素养作为培养人才重要目标的时代,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将其作为总的思想和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生物视野以及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生物方面得到全面成长和发展,并逐渐成长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生物教学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实现培养其核心素养的目标。
【注释】
① 何清英. 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J]. 中学生物学,2019,35(10):16-18.
② 周欢红.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J]. 教书育人,2019(16):61-62.
③ 高宏. 整合教育内容 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初中生物教学与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为例[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03):91-95.
④ 魏少梅. 例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J]. 中学生物学,2019,35(05):24-26.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