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

2020-02-27 20:40周广华综述林琳审校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重排外显子基因突变

周广华 综述 林琳 审校

《2015全球癌症统计》公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部癌症的13%和18%,均居全球癌症病例首位。大约80%~85%新诊断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被发现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且5年生存率很低[1-2]。

目前,对于NSCLC患者,临床主要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作为治疗方式。临床上适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仅占20~30%,而且手术创伤较大,但仅对局部病变治疗有效,对于亚临床转移灶无明显效果。放射治疗是一种针对局部治疗的方法,对于转移性肿瘤治疗无明显效果,且治疗副作用较大。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对于特定致癌位点,通过设计相应药物特异性地结合,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2019年,NCCN指南建议NSCLC患者应进行EGFR,ALK,ROS1,c-MET,BRAF,和NTRK等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检测。针对这些特定突变位点的靶向药物及个体化治疗,也逐渐进入临床,改变了晚期NSCLC的治疗策略。

EGFR

EGFR基因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NSCLC治疗靶点,是研究得最彻底、临床应用最成功的。最近的研究发现,EGFR是亚太地区和俄罗斯最常见的NSCLC的驱动基因,EGFR基因突变占NSCLC患者总数的49.3%[4]。突变主要包括单核苷酸变异、插入、缺失和拷贝数变异,第18~21外显子间的突变占大多数,且发现第19和21外显子突变患者对EGFR-TKI的反应较第18和20外显子更优。最常见的敏感突变是第19外显子的747~750处核苷酸缺失和第21外显子的L858R突变,因此可考虑使用第一代EGFR-TKI,即gefitinib、erlotinib和ecotinib。第二代EGFR-TKI afatinib包含EGFR和HER2两种靶点基因,适用于因HER2基因突变引起的EGFR-TKI耐药患者。

NSCLC患者经第一、二代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8~14个月之后,一般都会出现明显耐药状况,其中T790M突变最为常见,大约占50~60%[5]。因此,人们加快了第三代EGFR-TKI-osimertinib的研发。研究[6]表明,在T790M突变引起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耐药性后,经osimertinib治疗后仍能获得7.6个月的生存期。Mok等[7]研究发现,分别给予检测出T790M突变的NSCLC患者进行osimertinib与pemetrexed两组治疗,osimertinib组可获得更长的PFS,达到10.1个月,而pemetrexed组仅有4.4个月。Gregorc等研究[8]发现,无论是否检测到T790M突变,osimertinib一线治疗组的PFS均达到18.9个月,而第一代EGFR-TKI一线标准治疗的平均PFS仅为10.2个月,并且osimertinib组的病人治疗预后效果更佳。这提示与在第一/二代EGFR-TKI治疗耐药后,再续以osimertinib二线治疗相比,直接使用osimertinib进行一线治疗可能具有更长的FPS。

虽然第三代EGFR-TKI osimertinib疗效显著,但患者仍会出现耐药状况,其中EGFR基因第20外显子的C797s突变最为常见[4]。Oxnard等研究[9]发现,通过对细胞游离DNA非侵入性基因的分型能有效预测osimertinib的治疗效果。另有研究[10]发现,当C797S和T790M突变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构型)时,第三代EGFR-TKI仍具有治疗效果。但是,若这两个突变位于同一染色体上(顺式构型),则不应再使用EGFR-TKI[11]。

ALK

ALK基因是NSCLC患者中继EGFR基因之后第二大突变基因,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与EML4基因融合会形成EML4-ALK,约占NSCLC患者总数的3~5%。可根据不同的断裂位点分为21种EML4-ALK基因融合形式,而且不同的融合形式对ALK-TKI的敏感性也不同。EML4基因外显子13和ALK基因外显子20融合的NSCLC患者对第一代ALK-TKI代表性药物crizotinib的ORR和PFS均明显高于其他融合类型[12]。Blackhall F等研究[13]证实,与化疗相比,crizotinib的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均明显提高,crizotinib对ALK基因融合阳性患者的ORR可达60%~80%,而化疗药物仅为30~40%,crizotinib成为目前肺癌靶向治疗中最重要的临床药物之一。

NSCLC患者在对crizotinib治疗产生初步反应后,常出现不同程度复发,还会发生脑转移等耐药状况,为了克服crizotinib的耐药性,alectinib,ceritinib,brigatinib和其他第二代ALK-TKI被研发出来,这些药物更能有效穿透血脑屏障[14]。第二代ALK-TKI在ALK基因融合阳性的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都取得了显著疗效,一项Ⅲ期临床试验31对比了alectinib与crizotinib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alectinib的PFS显著高于crizotinib(34.8个月vs 10.9个月),而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观察到有更好的疗效[15]。在Peters S等的研究[16]中,brigatinib和crizotinib分别达到PFS预估12个月的67%和43%,可见第二代ALK-TKI疗效显著增强。Kinoshita K等对出现ALK基因融合的NSCLC患者进行一线治疗研究,将alectinib与crizotinib进行Head To Head对比,发现二者都有效且药效相当,但alectinib在脑转移患者中疗效更佳[17]。在2018年的ASCO会议上报告其后续结果,发现用alectinib一线治疗后的PFS为34.8个月。较crizotinib的10.9个月显现出巨大的临床疗效,药用后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率也更低,并且alectinib还可有效通过血脑屏障,这表明alectinib治疗NSCLC可能会获得更好效果,预防脑转移,从而延长PFS。NCCN指南推荐,ceritinib,brigatinib和alectinib可作为ALK基因融合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然而,与EGFR-TKI非常相似,第二代ALK-TKI会出现ALK酪氨酸激酶域的突变,如G1202R可能会影响ALK-TKI的结合,从而导致耐药性[18]。对于alectinib耐药的患者,可以选择专门针对耐药性设计的具有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第三代ALK-TKI-lorratinib?,它对NSCLC脑转移的患者表现出良好的活性。

ROS1

ROS1基因位于人6号染色体q21。ROS1基因重排约占患者总数的2%,多数发生在第32~36外显子,在女性患者中发生率较高[19]。由于发生率相对较低,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这种分子亚型常被忽视,ROS1基因重排患者常采用一线化疗等标准方案治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在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已检测出越来越多的ROS1基因重排。

一项针对ROS1基因重排NSCLC患者的crizotinib一线治疗研究[20]结果显示,患者ORR为72%,中位缓解时间为17.6个月。同样,接受crizotinib治疗的ROS1基因重排的NSCLC患者也可能产生耐药性,常见的耐药突变包括ROS1的G2032R和D2033N,针对这些突变所研发的药物有cabozantinib和lorlatinib[21]。entrectinib是一种ROS1和ALK突变抑制剂,在包括NSCLC在内的多种癌症治疗中具有活性,在体外对于具有该药物作用靶点的细胞株表现出极高的抗肿瘤活性,entrectinib与crizotinib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能有效穿过血脑屏障,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BRAF

BRAF基因突变也是重要靶点,约占NSCLC患者的1.5%~3.5%[22]。V600E是最常见的BRAF基因突变,NCCN指南建议患者被检测出V600E突变后应给予dabrafenib和trametinib进行治疗。临床试验显示经dabrafenib单药治疗ORR为33%[23],经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治疗ORR可达到64%[24]。在Hyman等的研究[25]中,经vemurafenib治疗的BRAF突变患者,ORR为42%(95%CI:20%~67%),PFS为7.3个月(95%CI:3.5%~10.8%),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

c-MET

c-MET为原癌基因,其编码的跨膜受体蛋白MET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MET蛋白与其特异性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结合,可诱导MET二聚体化进入激活状态,将其底物磷酸化,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26]。EGFR-TKI药物治疗耐药常见于c-MET基因扩增或MET蛋白过度表达,约占其耐药患者总数的5%[27]。这提示c-MET基因突变抑制剂与EGFR-TKI的结合将是克服耐药性的新思路。c-MET基因也有一种特殊的突变形式:第14外显子跳跃缺失,美国癌症基因研究组(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发现大约4%的肺腺癌患者存在c-MET基因第14外显子部分或完全跳跃缺失突变[28]。NCCN指南建议crizotinib用于MET蛋白过度表达、c-MET基因扩增或c-MET基因第14外显子跳跃缺失突变的NSCLC患者。

NTRK

NTRK基因重排包括NTRk1、NTRk2和NTRk3的重排,在未检测到EGFR,Kras,EML4-ALK,和ROS1等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中,发生率约为2%~3%[29]。2018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年会公布[30],larotroctinib治疗在55例NTRK基因重排NSCLC患者中实现80%的ORR。entrtinib对NTRK基因重排患者治疗也具有疗效,在Drilon A等的研究[31]中,5例被检测出NTRK基因重排的患者经entrtinib治疗后ORR为100%。在2018年ESMO大会上公布后续实验结果,增加病例数至54例,经entritinib治疗后疗效较为良好,患者ORR 为57.4%。

靶向治疗通过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相关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谱变化,据此来选择靶向治疗药物,实现肿瘤治疗的个体化。近年来,随着分子分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NSCLC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EGFR、ALK、ROS1、BRAF、c-MET、NTRK等驱动基因的几种特殊亚型,并开发了相应的靶向药物,开启了NSCLC精准个性化治疗时代。我们希望未来能出现更多的检测技术、更多的驱动基因和更有效的靶向药物,使NSCLC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

在精准治疗时代,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成为除传统放化疗之外的有力武器.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具有增强细胞毒性,抑制肿瘤抗性形成,解除细胞凋亡抑制,改善肿瘤微环境的协同作用。因此,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之间寻求获益最大的平衡,或将成为NSCLC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对NSCLC精准治疗的探讨仍是任重而道远,只有深入持久地开展后续研究,不断细化,NSCLC的诊治才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猜你喜欢
重排外显子基因突变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环己酮肟重排反应酸肟比联锁方案评析
重排滤波器的实现结构*
Ig/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模式特点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基于像素重排比对的灰度图彩色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