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佩雷
【摘要】正确、良好的早教不但能够充分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幼儿教育小学化则对这一过程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错误倾向,在此年龄阶段灌输给幼儿不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能力,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规律,并且教学内容已经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畴和所能接受教育的适宜度,不利于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将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想要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提前接受高层次的知识,从而达到开发幼儿智力的目的,但小学学习内容基本都超出了幼儿的认知、思维和能力发展水平,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能阻碍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扼杀了幼儿的快乐天性
儿童年龄的特性导致其天性爱玩,从玩耍活动中获取乐趣,从而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快乐发展。幼儿能够通过游戏的过程编织自己遐想的世界,并逐渐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从而获取一定程度的知识和思想,游戏是幼儿熟悉自身周边环境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在此年龄阶段的主要活动。而小学化后的幼儿教育基本抹除了幼儿的游戏环节,单纯的让幼儿练习写字、算数,剥夺了幼儿的童年快乐,抹杀了幼儿的天性。
(二)影响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学本就是为幼儿自身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且幼儿自身的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时期,思维多以表面现象为主,还不具备处理较为复杂问题的思维。只有在步入小学阶段后,幼儿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完成“升级”。而将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忽视了幼儿的基本生活常识、生活习惯、情感表达等,忽略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加重了幼儿的思想负担,影响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二、帮助家长摆正幼儿教育观念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监护人,是除教师之外,能够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关键角色,且家长的教育工作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的中国式教育理念使家长逐渐偏离了教育的本真,“望子成龙”心切,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意识到知识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都想让自家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而将这种迫切心理转移到幼儿教育系统中,在选择幼儿园时,很多家长的第一考虑要素是选择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幼儿园。因此,要想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首先就需要帮助家长摆正幼儿教育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充分掌握幼儿教育知识,了解幼儿教育的内容,以此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态度,从而淡化家长心中对幼教的功利心態。
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传授一些育儿知识,可以针对实行和没实行小学化教育的两家幼儿园进行资料收集,并将其展现给家长,让家长明白实行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从而帮助家长摆正幼儿教育观念。
三、加强对幼儿教师素质的培养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直接主导者和实施者,其本身具备的素质和教育思想在教育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潜意识的影响着幼儿的发展,也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进行幼儿教育,避免小学化现象的出现,首先就要保证幼儿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够契合幼儿发展状况,让教师懂得在此阶段,与获得更多的知识相比,保证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更为重要。鉴于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以幼儿的立场为出发点,制定教学计划,让幼儿能够拥有一个天真快乐、轻松的学前教学生活。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也要具备良好的讲故事、唱歌、跳舞等能力,有意识的向幼儿传授知识,培养幼儿的各项技能,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情感、能力、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对教师进行考核,确保其不具备将教学内容、形式等小学化的趋势;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引用当前社会最新的教学技术和知识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
四、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
儿童在结束幼儿园学习后,面临的是升入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而很大一部分家长内心会产生将幼儿教育小学化思想的原因是:在孩子升入小学后,带着迫切的“望子成龙”心态,要求儿童必须要走在班级的前列,从而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而一旦儿童自身或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状况,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家长就会将矛头指向幼儿园,要求幼儿园开设一年级的课程,从而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在体现教学内容的启蒙性的同时,要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幼儿升入小学接受高难度的知识做好准备。尊重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在充分享受该年龄应有的快乐、自由的同时也能做好升学的心理准备,在升学后使自身情绪不出现较大的落差,更好的面对小学生活。
例如,针对即将从幼儿园毕业的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其去参观小学生活,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幼儿在感叹新学习环境的同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在幼儿园中开展“模拟小学上课”活动,提前组织幼儿体验小学学习生活,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小学,从而最大化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的完美衔接。
五、结束语
幼儿园作为幼儿由家庭向学校的重要过渡阶段,是培养幼儿心灵和品质的重要环节,也是挖掘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因此要杜绝将幼儿教育小学化,保护幼儿的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19):28
[2]马利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危害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9,8(09):89- 90
[3]唐美玲.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及对策探析———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视角[J].现代交际,2018(11):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