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风
【摘要】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本地资源,对提高农村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教学中利用本地资源提升农村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践展开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本地资源;农村;高中生物;科学素养;实践研究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而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学核心素养形成的条件和基础,是每个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以及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价值观,是公民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中应着力提升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
一、当下农村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物教师对课程理念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生物教师对课程的概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教师依旧停留在教授生物学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运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急功近利的教“教材”,大量刷题,忽视了生物与实践的关系,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抽象的生物知识。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生物知识,同时要用理论联系实际、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很多生物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课程概念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教师不重视或不知道应该怎样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生物教学。
(二)农村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条件有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需要生物实验以及不断的实践进行巩固,而实验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中生物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国家对农村学校的资金和实验设备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在在农村的实际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条件还是不能很好的支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数量较原来教材中的实验数量有所增加,农村学校的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普遍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严重阻碍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利用本地资源提升农村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实践
(一)开发和运用学生周边的教学资源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经常可以接触到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开展教学活动。农村孩子生活环境往往有得天独厚的、可用于生物教学的资源,譬如小河、野生树林、草滩等,还有学生家长种植的农作物、养殖鱼塘、饲养的家禽家畜。由于农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帮助家长干一些农活,所以对农作物生长、家禽家畜的饲养也非常熟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将学生熟悉的农业与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结合,形成有效的知识系统。例如,以《细胞的呼吸》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笔者立足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没有晒干的小麦、玉米等粮食谷堆的中间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这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经提出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探求问题的答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然会对细胞的呼吸产生感性的认知,为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根据有些学生发现用热水洗菜以及用凉水洗菜的水颜色不一样这个事实,在课堂教学中,分小组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得出活细胞的细胞膜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选择通透性的结论。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鼓励一部分日常生活中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得到科学的理论支持,然后带动另一部分学生再进行实践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中解决问题,从而使生物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在实验探究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下高中生物教材中,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校的实验条件等一系列原因为学生安排了一定的探究实验,其中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设计出合理且容易操作的实验方案,用有效的方法控制和干涉实验研究对象,在实验的过程中归纳总结一些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探究生命活动的一些本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开展探究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动手操作、思考分析、交流探讨等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中寻找出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提出有关的问题并做出大胆的假设;其次,可以从探究的材料中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选择、因变量的检测等,来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进一步形成相应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表述,从而更好的分析光合作用的知识以及解释原理变化的原因。与此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探讨实验中存在的误差,进而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教学结束后,带领学生参观、调研当地的大棚蔬菜种植管理,将课本中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本知识,逐渐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进而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三)运用本地生物资源,巧妙设置课堂导言
课堂导言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本地资源设计课堂导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染色体变异》时,可以将本地产的红枣与外地产的红枣进行比对,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本地产的枣不仅大还甜,品质好,价格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随后,教师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本地的红枣染色体变异了?还是与本地的环境有关?什么使染色体变异呢?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渐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实例,提出极具生活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生物知识、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把抽象变为形象,拉近学生与生物科学之间的距离,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物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学生周边得天独厚的生物学习资源,不仅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还可以让农村本地的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对农村本地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不仅可以提高生物的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从而让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6年修订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雪.高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及其培养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赵芳.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利用本地资源提升农村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