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2020-02-26 15:42陆振华李楠
江苏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课程体系核心素养

陆振华 李楠

【摘 要】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合·成”课程旨在整合资源、融合要素、适合师生,构建让每个人都能成长、成才、成功的学校课程体系。实践中,学校建立并完善指向育人目标、核心素养的多维课程结构,通过课题研究、课堂改革、课程开发、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等多种课程实施途径,通过综合化、差异化、多元化、信息化、可持续化的课程评价方法,精准高效地实施国家课程,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化;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2-0059-02

【作者简介】1.陆振华,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00)校长,高级教师;2.李楠,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00)副校长,高级教师。

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以“合·成”课程的建设统领学校工作,整合资源、融合要素、適合师生,构建让每个人都能成长、成才、成功的学校课程体系。

一、“合·成”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围绕目标,指向素养,完善课程结构图

我们在课程结构的完善过程中,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培养有道德的学习者”,赋予校本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志趣高雅、善于学习、勇于担当”。采用必修和选修两种实施方式,建立基础型、拓展型和综合型三个发展维度。涵盖五个领域:思想与品德、数学与科学、语言与文化、艺术与人文、体育与健康,融合教育教学内容,形成了校本化的课程结构。

(二)理顺逻辑,建立通道,优化课程运行网

学校课程的三个维度(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整合了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资源,并在实施中各有侧重。实施好基础课程是学校办学的基本使命,是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是学生成长的基本途径;开发好拓展课程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基于基础课、高于基础课、融于基础课是拓展课的内在特质,体现学校育人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是该维度课程的应有之义;完善好综合课程是学校育人的特色所在,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保障恰恰就是弘扬个性,科学构建满足各类学生需求的综合课程是我们的本领。

(三)关注结果,重视过程,设计课程评价表

常规的课程评价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的过程评价,二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诊断评价,三是阶段性项目推进的结果评价。学校的课程评价在保持以上关注点的同时,着力构建学生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为此,学校制定了学分评定表、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等,结合常规管理和数字平台,进行学生发展的全员全程评价。

二、“合·成”课程建设的措施

根据学校实际和现有基础,课程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

立足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确立课程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位置。用课程建设统领全局工作,引领行政和教师更新观念,达成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共识。

加强学科组建设,打造课程基地,促进学科和教师共同发展。打造一批学科课程基地和名师工作室,实施好学科主动发展三年计划,借助团队研究和校本研修,带领全体教师落实好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标准和素养的教学转化,从关注教到更关注学。

关注教师需求,创新培训模式,持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办好教师发展学校,通过专家讲座、外出学习、自我反思等各种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依托教育科研,聚焦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促进问题解决。营造全员研究的氛围,以现有省级课题、前瞻性项目、品格提升项目等为基础,深化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群,处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课程推进的力度和效度。

以项目为载体,加强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德育活动、学业水平、学科拓展、社团建设等方面形成特色品牌,扩大学校课程建设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办学影响力。

改进课堂教学,将课程改革体现到课堂改变中。以课堂为主阵地,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课程等维度共同发力,努力在课堂模式、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取得改进,在课堂的设计、管理、评价等环节持续优化。

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普及,实现“轻负高效”。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借助现有的智学网等平台,确保实现大数据辅助教学和学生错题本的常态化使用。

落实课程评价,构建评价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对课程,基于目标导向、正向激励、多元综合等原则,制定并实施好《江阴初级中学课程评价方案》;对学生,坚持“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相协调”等原则,制定并实施好《江阴初级中学学生发展档案》;加快评价系统的数字化、平台化、个体化建设。

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将社会教育资源引入校园,增设校外活动基地;注重学段衔接,对接小学和高中课程;加强家校合育研究,为学生的顺利成长铺路搭桥。

引进学生生涯发展规划课题,将生涯指导融入学校课程。深入研究高考中考改革方案,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学习要求,开发校内外体验性课程资源,用学生生涯发展项目丰富学校课程建设内涵。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课程体系核心素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