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民 殷召威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的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探讨,在分析课程群建设的主要背景和意义基础上,提出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构建的必要性,以课程群建设为理论依据,提出“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针对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的特点,将“山区+”体育专业特色关联的主要课程进行整合,构建了“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课程群建设的一些基本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各阶段之间得以顺畅衔接,架构学生“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目标,更好地为地方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山区+ 体育专业 特色课程 课程体系 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 2020) 1-0126-04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是丽水地区的真实写照,也是其独有的区域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8次深入丽水大地,每次都十分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1]丽水是典型的山区,青山绿水成为丽水独特的区域优势,如何有效利用丽水地区“山地优势”带动丽水经济的发展是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之义。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是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特色,以体育生态旅游和户外休闲体育带动丽水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不断补充,课程越来越细化且课程承载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导致一些课程内容之间存在重复的问题。[2]根据实际情况,突出传统或地域优势,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彰显办学特色。课程群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办学特点的基本因素,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3]因此,有必要按照不同的课程群来组建课程,并以此为基础,为不同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课堂教学的优化打下基础,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帮助,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本研究通過“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可以有效地为地方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分析当前体育人才质量培养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f 2010 - 2020年)》的基础上,重建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体系,结合教育制度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实现路径。
1 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构建的必要性
1.1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调整,本研究以服务地方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丽水的“山水特色”,以“山区+”为特色,充分利用山区的有利资源对新课程进行创新和开发,培养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人才,形成“宽口径、厚基础、广应用”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建设为个案,可以为高校更好地实现服务地方的办学目标提供范例,对于丰富相关课程群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课程群基础理论研究的需要
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课程群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4]。目前关于课程群的研究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第一,在相关专业课程群的建设中,主要是以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为主,而关于课程群与专业关系的实施效果和实证研究比较薄弱。
第二,研究理论及视角的局限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区域特色已经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多数有关课程群的研究在理论视角都局限于教育学、专业核心特征系统等大课程理论的范畴,忽视了当今以“互联网+”和“地域特色”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和自然人文生态背景下绿色共享的哲学理念。
第三,研究的对象多数局限于学理上空泛的课程群开发构想。无论是关于核心专业课程群的理论研究还是相关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都缺少实际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对特色课程群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文献特别少。
因此,未来课程群建设应该结合特定环境资源,注重特色课程群建设,在开发的同时必须强调特色课程群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以“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为切入口,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与优化这一视角,为学生清晰定位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帮助,也为体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3 山区+体育专业特色的课程属性符合课程群构建
课程群是某一学科内的诸多课程的集合,它以学科作为划分群与群的界限,是在单门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单门课程往往是由某一学科的内容组成的,因此,课程群建设自然就是相同学科、不同分支学科的组合。[5]课程群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办学特点的基本因素,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6]形成具有特点的课程群建设理论和方法,需要从课程群的组建、课程内容的整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配套管理体制的健全人手,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群建设动态网络。山区+体育专业特色实质上涵盖了文科和理科以及工科的属性,只有整合成为课程群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学科的优势,因此“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的设置,应该以课程群的方式进行建设。
2 “山区+”体育专业特色的课程群构建的原则
2.1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原则
培养体育学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相关领域输送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明确理论教学体系及各实践环节在实现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在实践中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实践。
2.2 适应和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原则
设置课程时应遵循特色培养原则,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生源特点,体现人才培养特色,满足体育学专业领域的工作需求。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专业特色、要以学校性质为基点的人才培养特色、要突出学生的个性特色。[7]体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应由教育部统一确定,其余的专业课程则可由各办学院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设置。
2.3 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本原则
课程设置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整体把握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之间的关系,充分整合利用和优化配置有限的教学资源。[8]注重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的需要为导向,在不同的课程中融入学生的经验与需要,致力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应用,避免学生只掌握零碎的知识。注重课程群对提高学生整体专业核心能力的作用,使课程体系发挥最大的整体功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2.4协调发展原则
每一门个体课程以共同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为指导,无论是课程的内容难度,还是课程的教学与组织形式都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相互联系和影响成为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共同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9]
2.5质量与效益相结合原则
体育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从课程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方面可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类型。同时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协调诸多方面的观点,认真听取众多课程开发者的意见,注重考虑培养本科生不同类型人才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既体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又可为一部分学生向学术型人才的转变提供支撑。
3 “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的设计
3.1 丽水市“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设计理念
山区运动特色:根据学校培养山区适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地域优势,凸显“山地户外运动特色”。通过《山地户外运动》和《龙舟》特色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山地户外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野外生活的特殊技能,提高学生在特殊环境下的救护、自救等生存能力,使学生具有组织山地户外运动培训和竞赛的能力。
山区民族体育和休闲体育旅游特色:以《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结合《休闲体育旅游》通过民族体育文化氛围的熏陶、休闲体育旅游专题讲座等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热爱民族体育,了解山區生态旅游经济的基础知识,掌握民族政策和民族传统体育服务地方民族教育和从事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复合能力。
3.2 “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目标研究与设计
依据加涅或布鲁姆的统一的目标学习分类体系,结合课程群的具体情况,研究和制定各级课程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有:学校共同体建设的总体目标设计;本校校级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群学习目标设计;课程单元及课时学习目标设计。
3.3“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设计与架构
对特色体育课程群的内容、开设的时序、课程性质与权重等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置;对体育课程群的教学理念、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基于校地间的学校共同体技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主要用于课程群团队专家、政府及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发布、交流及协作。
第二,基于教师共同体的网络备课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主要用于教师网络备课、探讨及教学资源共享等。
第三,基于师生共同体的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主要用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3.4基于课程群平台的具体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主要包括:各学科教师要负责设计、开发或购买基于课程学习的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教学和实践器材等。
3.5 课程群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主要包括:课时、单元及课程等的形成性和总结性教学评价研究。
3.6 “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地方学校和体育局协同实施机制研究
校地共同体目标性和持续性研究。教师协同备课研究。师生协同学习研究。
4 丽水市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的结构
4.1基础理论类课程
概论类课程以体现学科任务、学科本质、学科特点等知识的课程为主,课程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对本专业形成基本认识和专业认同,也可视为专业的入门课程。具体而言,体育学的概论课程可开设体育学原理、山地户外运动导论、体育休闲娱乐概论、体育旅游和山地户外自救与救援等基础理论课程。
4.2 方法技术类课程
方法技术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应避免过多的理论知识灌输,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该类课程后可掌握与专业就业、专业发展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这一类课程主要有符合山地特点的户外运动,比如攀岩,漂流,定向,野营和户外拓展等运动项目。鉴于山水一体的特点也结合丽水地区的民族特点开设了龙舟运动和畲族体育等运动项目。
4.3专题类课程
专题类课程指学科实践应用性课程和多学科结合的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学科前沿理论,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可为实现培养复合性和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服务。该类课程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本校教师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为参考,同时征求学生意见有选择地开展跨专业课程。
5 “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具体措施
5.1 课程群的开发团队建设
根据“山区+”专业综合改革要求,在体育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和专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机制。以教育技术支持为切入口,引领体育教育发展。鼓励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专业共建单位,参与一线体育教育实际问题的协同研究,增强师生体育教育实践服务能力。开发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团队,包括:山区+体育专业特色学科带头人、从事教学管理的副院长、该领域专家以及山区+体育专业特色类课程骨干教师。
5.2 课程群开发
通过深入调研、专家论证,以大课程观为改革依据,以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共同提升为课程改革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开发“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
5.3课程群的平台建设
主要内容是:课程网络平台建设、课程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评价平台建设。
5.4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人类文化的认识顺序为主体的四级课程体系。
第一级课程是在文理学科之间建立的文理学科通识课程群;第二级课程是在一级学科层面建立的学科通识课程群;第三级课程是指在二级学科(“二级类”)层面上的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群;第四级课程是指在三级学科各种专业。
6 课程群建设的思路和具体要求
山区+体育专业特色关联课程群的实施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依据现有课程合理配置课程内容资源,二是依据现有课程群的内容体系整合课程。在实际操作时,应综合考虑、纲要、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等因素。实施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1)突出重点,与时俱进,切实抓好教学内容建设。(2)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做好课程、师资建设规划与实施。(3)保障到位,务求实效,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4)以生为本,开放共享,推进课程资源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5)规范管理,多管齐下,着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6)主题明确,全员参与,深入开展教改教研活动。(7)鼓励创新、突出能力,改革课程考核制度。(8)规范有序,功能多样,加强教学档案资料建设。
7 结语
“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主要是以教师教育为主导、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山地户外项目为手段建构的特色课程群,主要涵盖山区体育教育特色、山地户外运动特色、山区民族文化特色。在设置的内容上注重多学科交叉、群中有群的课程设置;在课程群构建的方法上强调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在课程群整合上充分融合体育学、教育学、文化生态等学科门类,在课程群的类型上充分实现理论型、实践型、理论实践综合型课程的有机衔接。校本特色课程群建设理念要从特色课程开发、山地户外运动课程群构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将一门门独立、分散且具有山区文化艺术特色的专业课程打造成一个多学科渗透互补的山区+体育课程群,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的体育教育专业新品牌。
参考文献:
[1]史济锡.勇当守护绿水青山的示范者[N].人民日报,2016-07-29(013).
[2]冯德学,熊正英应用型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及对接课程群建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8(06):121-128.
[3]彭庆文,王昌友基于终生体育服务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怀化学院为例[J].体育学刊,2018(04):105-109
[4]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03):88-90.
[5]赖勇泉.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学科体系构建与课程群设计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05):444-446.
[6]张赫,唐炎,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体育学刊,2017(01):110-114.
[7]董翠香,党林秀,白永芳,季浏.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类”课程群建设与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03):95-99.
[8]李冬梅,大連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课程群建设思路[J].大连大学学报,2012(03):145-149.
[9]章兢,傅晓军.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15-17.
基金项目:(1)丽水市“山区+”体育专业特色课程群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8SCG072;
(2)校本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群开发研究2018年丽水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1.张正民(1968~),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