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黑 王洁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和探讨了全球发展背景下中国武术所面临的国际化传播问题。研究认为:文化传播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跨区域发展过程中能否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并深度传播。然而民族、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西方人固有的思维偏见导致文化传播受阻,并且中国自身缺乏的文化自觉和自以为是的“文化代表”加剧了中国文化传播力的信息损耗。据此,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可以依靠国家意志力影响国际人民,让他国清楚认识中国的努力方向在哪里,缓和他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心理,为中国文化在他国的传播打开一扇窗。
关键词:中国武术 文化传播力 国家意志力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 2020) 1-0003-04
1 文化传播力推进文化传播的深度
历史的经验展现着交流互鉴的种种益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文化交流成为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各国都把文化建设摆在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因开放而重新崛起的中国。习近平指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1]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而在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的过程中,文化的差异性显现,不可避免的存在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途径,文化在交流冲突中逐步走向融合,形成当今时代的世界文化形态。立足于文化交流增加、文化交锋凸显、文化交融增强的国际背景,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呼喊声高涨。质而言之,关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述就是形成于文化交流增多、占领新时代文化话语权的国际背景之下。然而,文化的“平等”交流则需要一定的基础,打好这一基础的关键在于我国文化自身的传播力。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中国实现飞速发展,从赢弱不堪正逐步走向世界中心。中国的崛起帮助了7亿2800万人摆脱了贫困,而其余整个世界只帮助1亿5200万人实现脱贫。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研究不平等问题的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描述这一“中国奇迹”为“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例子”。中国可以用西方不可理解的方式獲得发展奇迹并非在文化真空中制造出来的,要破解这个“中国之谜”,当然离不开对中国文化的探究。中国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与近代以来的西方经济及文化危机形成鲜明对比,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及过度功利主义对价值底线的挑战严重挤压人文精神。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西方文明带来的不确定性,甚至“西方思想家希望将东方文化作为一种良药来疏通西方文化中物质沉淀的阻塞”[2]后工业化时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寄希望于东方文化,期望寻求文化启示,这给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
综上所言,一个文化跨区域发展过程中能否有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并深度传播的机会,则取决于这一文化的传播力。简单来说,文化传播力是传播出去的文化尽可能好的影响接受者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能力。文化传播力属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播、发展等能力的强弱也决定了某一文化是否成为“软实力”。同时,载着文化价值、文化精神等内核影响力的文化,使文化软实力得以有效传播,达到同化吸收其他文化的作用。然而,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缺失、世界话语权的弱势、国家形象的被歪曲和被误读等,一定程度上都与我们的文化对外传播力较弱有关。[3]所以说,提升文化传播力是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提高文化传播深度的能力,更是建立高效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静心分析中国文化传播力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民族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西方人固有的思维偏见必然成为文化传播中的阻碍,中国自身缺乏的文化自觉和自以为是的“文化代表”加剧了中国文化传播力的信息损耗。这也不难理解,中国带有和平发展信息的经济崛起却很难被外界温和以待,甚至加厚了东西方交流的那堵墙。为此,要突破这一现状必须跳出思维怪圈,找到提升中国文化有效传播力的方法和路径。首先,要将中国文化在自己心中以及世界多元文化中摆正位置,中国文化是具有不同特质并有过独特贡献的文化形态,带着“平等”“和谐”的文化立场走向世界,拥抱世界。其次,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人明白中国人自食其力的求索与奋进决心,推进外界对中华民族执着于自强和复兴的理解。最后,摒弃自以为是的“文化代表”,尝试用受众喜欢的方式,非特定的文化载体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文化的不同特质。
2 国家意志力决定文化传播的广度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加速的发展,使文化的地位日趋突出。文化传播与合作已成为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内容,而利用文化传播提升国家形象已成为世界大国的战略选择。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载体丰富,具有国际吸引力。然而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借文化传播之力提升国家形象的力量有限,而文化传播力与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形象紧密相连。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中国文化受到世界的另眼相看之时, “在世界主流印刷媒体中,中国在政局方面的形象明显以负面为主,表现为:‘政治体制落后、‘民主制度不健全、‘政府缺乏透明度等等”, “世界主流广播电视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中,意识形态色彩不时出现,有的媒体在有的事件上甚至着力渲染”。[4]国家政府在世界眼中的形象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广度呈正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有些发达国家(美国为首)开始了对中国的军事防备和经济遏制,更有些发展中国家误解中国“和平发展”的思想和行为,心存质疑。中国将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度过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并趋于常态化。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需要大力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交流,需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用比较柔和的方式打开外界的“心结”。因此,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尤为重要,这条现实途径否能成功也关系着中国文化传播的成败。
一直以来,中国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基因”,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相处,相互扶持,以达互惠共赢的经济合作目的。正因如此,中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国家拥有良好声誉,为外界了解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打下基础,但是霸强侵略的历史以及外媒的扭曲事实也使得部分国家对中国政府的各种行为产生疑虑,也对中国文化持否定态度。“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存在不同看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碰到越来越多的误解和猜疑。”[5]对此,国家也在积极行动中,为了更好地应对我国在日趋激烈和复杂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新环境、新特征和新趋势,为实现和平发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创造条件和布局谋篇,我国鲜明提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6]提高了中国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换了一种相对柔和的方式让世界人认识中国。此后,2014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中华民族的和平和睦基因,与世界人民共拥和平;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辩证会上,进一步阐明中国“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主张。在国际场合宣扬国家和平立场,国家意志推进国际合与交流,更能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近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我和我的祖国、学习强国、垃圾分类、基层减负年等词汇相继入选。中国媒体流行语体现了中国主流媒体关注点和语言特点,意味着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语言。主流媒体更多体现着国家意志,2019年见证建国70周年的奇迹,更见证国家意志对人民的影响力。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依靠国家意志影响到国际人民也是一种可能,让他国清楚认识中国的努力方向在哪里,缓和他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心理,为中国文化在他国的传播打开一扇窗。
3 影响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因素
2013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国际民众对中国文化载体的认可度最高的是中国武术,这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武术在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中国传统符号,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外界熟知的中国武术只是一项体育运动,却不一定了解其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导致武术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存在很多“障碍”。另外,“重意、重正宗、重领会、重礼节、重传统等思想和理论,造就武术辉煌的昨天,同时也导致了对传统的盲从、对古贤的遵循、被现代社会边缘化的现代武术”[7]严重制约了武术国际文化的传播。
3.1 中国文化与国家政策的影响力例证
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之初,几乎凭李小龙一己之力使中华武术名誉全球,并且让Kungfu 一词写入了英语辞典。然而有限的个人力量加上薄弱的中国文化力,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以成龙为例分析制约武术文化传播力的两个关键点——本土文化与国家政策。20世纪80年代,成龙两次赴美第一次拍摄了英语片《杀手壕》,第二次拍摄了《炮弹飞车2》与《威龙猛探》,但是票房都以惨败告终。两次赴美未果证实了除了电影行业模式的冲突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模式的冲突。从前两次的失利中看到,成龙借助“功夫”形象打入国际市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此外,有了全球性的“李小龙狂热效应”,其他功夫武星刻意迎合这种形象自然而然成为了对于“东方超人”(李小龙)的想象替身,难以打破这一“超人化”形象。后期经过努力,依靠高难度动作挑战成龙以一种“协作”态度合作共赢,改变了其“道具式”的存在,然而让他陷入另一个困境,而这种高难度挑战又能维持多久?这是没有强大的本土文化作为滋养的虚弱之症。单纯依靠好莱坞,其结果很可能是在庞大的工业机器之下丢失自己的文化风格。于是成龙开始了回归之路,寻找扎根的文化传统,召回迷失的自我,为了弥补跨区域带来的文化裂缝和失衡,他开始价值转向,拥抱国家意识。[8]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国家文化产业也积极响应。《十二生肖》聚焦现实事件,《天将雄狮》和《功夫瑜伽》则直接相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当下故事,他的影片都透露出他对华人世界与亚洲乃至全球的关系问题的言说。”[9]他的影片尽情展现着中国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以在地文化为底蕴,加上海外国际视角,寻求跨区域和文化价值最大化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运用好本土文化,弥补跨区域带来的文化裂缝和失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推动中国功夫走向世界。2016年,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这是对成龙輝煌电影生涯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武术的莫大鼓舞。成龙的成功源于中国文化和国家政策,是其他难以替代的。
3.2 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深度与广度传播
中国武术是一项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其所具有的健身、娱乐、防身、教育等功能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替代的。中国武术文化更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兼容并包性、非宗教性、泛道德性、乡土性等,这些特点给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多因为来自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从而使自身得到提升。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延续力、传播力和凝聚力等诸方面。时代进步,世界文明相互交流,使得中国武术文化不可避免的融入来自“他文化”的元素,很难做到纯粹意义上的“本土文化”,这也为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打下基础。另外,武术文化绝大多数是普通拳师们的创造成果,再加上现存的武术研究来看,口述史类的东西很多,所以可以说武术文化是普通人的文化,为武术的传播降低门槛。中国武术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中国古人的生活方式多带有娱乐艺术气息,形成于民间的武术文化多富有生活气息,武术表演更是一种技击场景的再现或艺术升华,充满了现实观赏情趣和愉悦身心的元素,使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渗透力。然而包容、通俗、娱乐的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堪忧。在美国,中国华人华侨众多,主要以开武馆和餐馆为生,不过“众多的武馆只有数量上的体现,并不能形成传播合力,在联系、组织、协调、凝聚各武馆之间关系的功能十分有限”[10],这种零散传播状态使得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力锐减。在当今信息时代,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割裂和杂乱无章的无效传播,未运用好媒介社会的便利传播和推广武术文化,最后只能是“老死空山人讵识”。因此,提高武术文化的在媒介时代的传播力是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散化的武术文化认知不利于他人对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的识别,所以,中国武术文化传播力必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充分凝聚武术文化的传播能量,联动所有力量为大众提供真实的武术文化。
此外,评价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效果除了传播深度之外还有其传播的广度。中国文化凝练了东方千年文明,有着走向世界中心舞台的潜力,中国武术凝练中国文化精华更是蕴含中国文化礼义廉耻、克己忍耐、惩恶扬善的精神,国际传播境况仍不尽如意,这与国家意识关系密切。以美国文化传播为例,文化历史与文化资源不如当代中国的美国却拥有超强的文化传播力,这离不开美国政府对文化传播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强大的国家力量。20世纪90年代,日本、韩国国家层面的“文化立国”战略促使“日流”“韩流”迅猛发展,反观中国,不只是跆拳道在中国的发展气势碾压中国武术,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也一直得不到国际理解。因此,近些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凝练中华文化之精华的中国武术文化将跟随中国文化的脚步传向世界。可以说,中国武术的文化软实力力除了自身文化的传播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国家意识和国家力量。武术文化传播是武术精神的延续,中国武术文化的广泛传播将带动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内涵,让更多人听到来自中国“和谐世界”的呼声。
4 结论
长期以来,国际事务交流中体育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中国武术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任,不仅仅体现在体育方面,更多在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中国急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呼喊中,中国武术利用其文化特性,结合中国文化的传播渠道以及国家实施的各种提升文化软实力途经,提升国家形象,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武术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传播则需要国家层面上的扶持,提升中国武术的文化地位,寻出武术文化传播力的合力,以便加快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速度,使得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更有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34.
[2]董光壁.传统与后现代[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483.
[3]佟斐,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的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5):74-78.
[4]刘继南,何辉,等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71-142.
[5][美]乔舒亚·库珀·雷默等: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
[6]聂黎,聂炳华.“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条件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再思考[J].东岳论丛,20166):185-191.
[7]蔡忠林,汤立许.武术文化传播障碍之思考一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5):379-382.
[8]胡嫣雨,探析多面成龙与其跨区域的身份认同[J].美与时代(下),2018(09):117-119.
[9]黄望莉,刘效廷历史图景的重构——成龙和他的“一带一路”电影[J].上海艺术评论,2017(3):40-41.
[10]吴文峰,薛红卫,张晓丹,等.中国武术在美国传播现状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17(3):16-20,39.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9TYAO01。
作者简介:1.陆小黑(1977~),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