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日常化写作的实施途径

2020-02-25 16:33广州市天河区长兴中学
师道(教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部编版藤野事例

文/广州市天河区长兴中学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强调了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为了改善学生写作时无话可写、语言过于平实的境况,根据“部编版”教材“读写共生”写作教学的主张,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教学中,笔者紧紧依托教材选文,提取学习元素,搭建学生行之可用的写作支架,实施“介入式”、“任务驱动式”的“读写共生”写作教学。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记忆”,其中的文章分别为《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该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学写传记”。在进行这个部分的学习之前,先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接着指导学生从单元导入开始,进行单元整体预习,要求学生结合选文以及单元写作的要求,初步归纳、整理“传记”写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预定本单元传记书写的写作对象即“传主”(在确定传主时,笔者提醒学生:1.确定的传主一定要是自己特别佩服、崇拜或者说有写作欲望的人;2.传主的材料比较容易收集或整理)。“部编版”教材“读写共生”写作教学的实施,需要对阅读文本和写作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根据预习和整理的情况,结合课文的重难点,从四篇选文中分别选择有价值的语段提取学习元素,构建写作支架,确定本单元每天的写作任务,以每天的写作任务为单元写作服务。

在《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中, 6、7段主要是对藤野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感受他高尚的品格。由此可以挖掘的学习元素有“写人抓住特点”,描写人物,一定要讲究精当,让读者在认识这个人物的同时,印象深刻。笔者给出的第一个写作任务支架是:运用简洁的外貌描写、精炼的语言描写、形象的神态描写勾勒出课前确定的传主的特点。阅读教学要求,理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例,并从中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由此可以挖掘的学习元素有“写人物选择典型事例”。描写人物,选择有感染力的重点事例,通过描绘一件小事来反应一个大事件或者揭示一个大主题。在事例描写中,注重写作对象的细微刻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笔者给出的第二个写作任务支架是:选取一个能够突出传主令人敬佩的精神品质的真实典型的事例;在事例中对传主的语言以及相关的重点细节进行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质。

《回忆我的母亲》也是回忆性散文,全文以叙述为主,情到深处,情绪自然喷涌。在叙述、抒情中,作者自然而然地用议论性语句,评说心中母亲的形象,特别是文章最后几个段落,真是画龙点睛。由此可以挖掘的学习元素是“夹叙夹议”。一面叙述事情,一面抒发情感并进行分析评论,文风自由变化,活泼多样,还可以在文章结构上凸显作用,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由此,第三个任务支架是:1.简要叙述传主的几件具体事例(此文章中作者没有将事例描写得特别完整、细腻,而是将其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叙述述的方式进行重点展示。如:叙述母亲每天做晚饭之后还要做一大堆家务活,甚至还“挑粪”……通过这些叙述能够看出母亲勤劳的性格;另外,还述说了母亲能够把不好吃的食材做得特别美味;虽然家里很穷,但是还是要帮助更穷的亲人……通过这些描述,一个鲜活的宽厚、能干的母亲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眼前了);2.运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评说传主。在课文14、15自然段,作者反复说“我应该感谢母亲”,以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深情。由此,可以挖掘的学习元素是“反复手法、直抒胸臆、递进式结构”,通过反复的手法,层层组织材料,在直抒胸臆突出情感的同时,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富于逻辑效果。相应地,第四个任务支架是:1.运用反复的手法,从两个(或更多)的角度直抒胸臆,评价“传主”;2.用递进式结构展开评价。

《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精妙的比喻、夸张凸显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挖掘的学习元素是“生动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进行人物肖像描写的时候,不求面面俱到,但要突出重点;修辞手法的使用,不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恰当的修辞能够为读者制造出浮想的空间,值得反复咀嚼、揣摩含义。笔者给出的第五个任务支架是:利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传主”进行特定环境(场景)下生动的外貌描写,表现传主的精神品质(精神世界)。另外,笔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绘了主人公平庸甚至丑陋的一面。将全文进行连接后,我们发现——他的丑陋正是反衬他独特的精神特质。所以,可挖掘的学习元素是“先抑后扬”。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一篇作品如果平平淡淡地落笔,作品的生动程度会大打折扣;只有精美的描写以及扣人心弦的情节才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在进行书写时,若由反面渲染突转笔锋到正面刻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笔者给出的第六个任务支架是:1.用表转折的句子,写出对“传主”情感的转折;2.按照情感转折后的角度对“传主”进行叙事或描写。

《美丽的颜色》一文的主要特点是,引用了传主的信札和日记中的话,补充历史细节,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让人“身临其境,如睹其人”。由此,可挖掘的学习元素是“引用”,采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写出人物的特点,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文气,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所以,第七个写作任务支架是:1.引用一句或一段“传主”本人的语言、日记、信札或者其他材料描写“传主”;2.利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传主。

同时,整个单元写作实施过程中,笔者始终遵循“学——教——测——评”一体化,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小组互评既可以加深对支架的使用和理解,也可以实现组内的同伴互教和提升。教师在自查和互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批阅的方式或者查漏补缺。

最后的专项写作课,根据学生日常写作情况,进行文从字顺、结构编排的指导,一个整篇写作的步骤基本完成。如此,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学写传记”的日常化写作任务也就基本完成。

猜你喜欢
部编版藤野事例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