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020-02-25 11:00姜新宇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职业

姜新宇,熊 琪

1.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21;2.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53000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道德是由客观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是阶级、经济等特定历史因素的产物,“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之相对应道德要求,而它也总随着社会形态的进步不断发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道德一样,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各方面的人才服务。这要求高校教师应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坚持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优良道德传统,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时代下,我国的高等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广大教师只有在工作中反复实践,加深认识,才能使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逐渐升华,让高尚的职业品德得以形成。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当今世界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创造力、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教育是文化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建立学习型社会,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教育,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高等教育是文化繁荣与复兴的主阵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建立学习型社会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并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民始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抱有积极、科学的看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为我们的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保驾护航。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丰富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并把它作为国民教育与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三是,要对国民进行全面的科学文化教育,致力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在这一进程中责无旁贷。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有责。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广大教师必须以自己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需要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国民素质在整体上显得还不够高,在经济、技术等领域仍然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压力,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教育就变得越发重要。高校教师只有树立了高尚的职业道德理想,具备了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同时兼具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高等教育在全民素质提高上的作用,是其他法律法规和准则条例无法比拟的,必须重点从青年抓起,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大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必然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提高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还是提高全民族、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提高国民与社会素质上所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对它的建设与完善具有了更为深刻和长远的意义。

(三)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引领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引导教师在利益面前做出正确选择的行为准则。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开放步伐不断加大的今天。教师的工作、生活以及思想也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的外部冲击,也会遇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相矛盾,甚至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个人待遇的高与低、工作环境的好与坏、生活情调上的苦与乐等现实问题,很大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少数教师心理上的错位与不平衡。在高校校园中用金钱标准衡量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明显是不可取的,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定了教师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道德原则,指明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守的规范和要求,引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1](P85~87)它能有效地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保证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挑战

(一)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社会多元利益主体格局逐步形成,人们的价值观念更趋多元,导致少部分人受不良思潮影响,思想道德滑坡问题开始显现。如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慢慢抬头,使得一些“社会病变”日益显现。受复杂环境的影响,高校个别教师也慢慢用“拜金主义”的思想取代献身教育的理想情怀,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对于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导致本末倒置、主次颠倒,[2]造成自身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一些教师势必会降低对个人职业素质的要求,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这种思潮在校园中的扩散有违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只会加剧社会丑恶现象在校园内部的恶化,进而影响国家未来一代人的价值取向。

(二)部分高校师德制度不健全

当前大多数的高校普遍把科研与教学成绩,即科研成果、论文的发表数量、承担的课题级别和数量等作为考核和评价教师的重点。作为教师是否优秀的衡量指标,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和考核“占比少”“系数低”。如果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就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放松对自身职业道德培养的要求。这样的教师评价体系不仅不能引导教师道德的发展,还可能会把教师引向误区,成为放弃德行修养而仅仅固守“量化标准”的“道德平庸者”,导致教师职业道德的异化。[3](P61~66)同时,相关的制度得不到强有力的执行与监督,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的表现。现阶段,高校师德制度缺少对已出台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在具体落实上仍需加强,而科学有效的监督制度,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无疑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三)教师价值观的偏差

除了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内部制度对师德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自身的影响。高校教师主要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肩负着振兴民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职业责任和使命。不管一个教师拥有多大的能力,有什么特殊的天赋,都必须以完成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为前提,必须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劳动的基本道德要求,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要将社会要求的职业道德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使其职业道德意识升华并凝结为高尚的职业品格,必须在平常的职业劳动中不断反复体验和履行,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习得,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而现实中,部分高校教师既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又要同时肩负较重教学与科研任务,致使部分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不高,很难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去从事教师职业。如果不热爱教育这份工作、忠于这份事业,就很难做好本职工作,更难以形成职位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种消极的职业态度与职业品行会直接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不是有限和肤浅的,而是长期和深刻的,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进入2l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不断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高等教育事业情感投入不多、创新意识不强,不重视探索与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及必备的学术前沿知识,不具备运用现代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能力,简单地停留在照本宣科,这样很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社会要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是国家与民族的百年大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素质的象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教师、崇尚教育的氛围,有利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学校与社会应给予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能充分施展自己才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保证教师的完整人格,并使教师获得与自己所付出的劳动相对应的社会地位。政府和学校应举办各类“感恩教师”的活动,并在官网、官微等媒体上宣扬优秀师德典范,促使整个社会对高校教师职业的地位和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全社会更加重视高等教育事业,更加尊重教师,为教育的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社会的赞誉和褒奖,可以使高校教师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从事高等教育事业过程中的使命感以及获得社会认可时的成就感,这将成为推动他们去探索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促进他们理想人格形成的推动器,并有效促使教师将具体的职业活动与崇高的精神追求结合起来,把平凡的劳动与伟大的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4]进而认真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贡献赢得社会的肯定。同时,社会舆论的监督,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当教师的职业行为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时,来自于学生、家长、领导的负面的评价,会给教师形成一定的压力,这些否定的言论会起到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作用。

(二)学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与监督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同时,不能不考虑个人发展、经济收入、家庭需要、子女教育以及其他现实生活问题。教育不能回避市场规律,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研究个人功利与奉献精神的关系。整个社会都应消除“教师应当只讲奉献和付出,不谈回报”的这种保守和定势的思想。在知识经济历史时代,教师劳动是创造较高价值的劳动,理所应当获得经济及社会相应的回报。学校应该制定更具实效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对于认真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用自身实际行动“为人民作表率,为社会正风气”的教师要给予薪酬上的奖励,对于涌现出来的模范典型进行公开表彰,并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出台相应标准。同时在监察上,应设立全方位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监督体系,将各项职业道德建设制度落细、落实,加强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威慑力”,约束教师言行。同时加强学院的师德监督责任,将职业道德建设置于教学工作同等地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当教师出现职业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处于一定的惩罚,使教师正视错误,改正缺点。

(三)教师要明确自身责任,提升学习创新能力

大学教师的职业责任,如果简单地说,就是教书育人。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综合人才。这也是高校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己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种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5]教育本身与教师的职业责任密切相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不是自发的,它需要经过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与训练才能产生,这也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在充分理解其职业崇高性的基础上,能深刻认识到他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对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对学生以及人民教育事业抱有一颗真诚的心。

同时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要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教师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在当今时代,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与各学科相互融合,互相渗透。知识的发展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特征,促进了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提高职业技能,用现代知识充实自己是他们必然的选择。只有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跟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步伐。第二,随着许多科技的发展,专业也在不断创新和重制,学科和专业从基本结构到研究方法都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知识的创新性和批判性越来越鲜明。学科专业发展的这些新变化、新动向给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加速从传统的灌输教育向以个人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变革,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精神的养成。

四、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与民族的百年大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素质的象征,它使智慧得到延续,文明生生不息。高校教师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和崇高的职业劳动,它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向大学生传授历史上优秀的文明成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塑造他们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拥有广博知识和良好道德的优秀人才。新时代,高等教育活动的难度和复杂性更加突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而高校教师正是肩负这一历史重任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现实的根本需要,必须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体系化与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职业写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爱的职业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