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洋,景 敏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110034
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是直面基础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顺应课程改革趋势而提出的。同时,它也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而不断完善起来的。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问题,突出表现为学校教学中的碎片化问题。所谓碎片化教学,乃是就文本论文本,就课论课。割裂一节课在整个文本教学中的作用,割裂一篇文本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作用。把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进行封闭性处理,而与其他教学内容很少发生关联。碎片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无序、重复、少趣、低效。碎片化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存在于教师的备课之中,也存在于教师的上课与评课之中;存在于学生的学习之中,也存在于对学生的评价之中;存在于薄弱学校之中,也存在于优质学校之中;存在于农村学校之中,也存在于城市学校之中。
依据课程标准施教,依据教材教学,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地,是教师教学的必然面对,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已完成修订与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在修订中,普通高中教材正在试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开始第一轮试用。其中体现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实施方法与路径,都对教学提出了整体性的设计与实施的要求。因此,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是顺应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而提出的,是助力教师有效教学而提出的。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是指在学校中,以整体性思维为指要,进行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教学。整体性思维是开展整体性教学的要旨,将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教学要素从整体上进行考量。这里的教学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等。对这些教学要素的整体设计、实施与评价是开展整体性教学的具体路径。下面主要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三个方面探讨。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以单一的文本或一节课为教学基本单位,而忽视文本与文本之间、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的教学十分易于陷入碎片化教学之中,“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易于割裂教学内容之间前后的关联性,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建构;易于不分轻重、主次,导致教学中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正是面对碎片化教学的问题,突出以单元(章)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而不是单一的文本或一节课为基本单位。把一篇文本或一节课放在单元(章)中,以明确它的教学地位和价值。把单元放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以明确它的教学地位和价值。这样,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就十分凸显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的难度就降低了,学生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有序、逐步的提升。
在当前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单纯地围绕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学情而开展教学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这也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众所周知,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学情,基于学生学情的教学才可能是真正的学习情境,从而产生真正的学习,而忽视、漠视、无视学生学情的教学都是难以取得实效的。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意味着教学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这样开展的教学才能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形成有效链接。未形成有效链接的就是教学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面对问题,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未知转变为已知,再次形成有效链接,才是有效的知识建构,才能逐步实现能力养成。未知与已知构成了教学的主要矛盾。而对这一矛盾的解决程度的判断则离不开评价。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评价才是有效评价。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突出基于学生学情、学习问题而教,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评价。突出学—教—评的一致性。
在教学实践中,无备课而直接上课、形式主义的备课、笼统地评课、简单地“碎听碎评”,这些情况都是较为常见的。备课、上课和评课实际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之中,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之中。这极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粒扣子,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备课这个前提和基础做好了,上课的质量才有把握和保障。好课是备出来的,不是上出来的。因为备课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上课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评课是对教师备课和上课情况的检验,是检验教师怎样备课的,又是怎样上课的。因此评课是十分具体的,不是简单的“碎听碎评”。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突出备课—上课—评课的一致性,致力于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备课“站好第一班岗”,上课有据可循,评课有的放矢,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教学。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的价值体现在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入。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高中阶段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也随之进行了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已在修订之中,教材陆续进行了修订。随之,教学、评价也将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教材的陆续使用而进行改革。
目前,从课程标准和教材来看,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强调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例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 个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坚持“整体设计,统筹安排”。[1](P8~10)《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课程结构”中强调“关注数学逻辑体系、内容主线、知识之间的关联”。“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
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是碎片化教学的问题。碎片化教学直接导致的是知识教学无序、教学内容不断重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样的教学无助于帮助学生实现旧知与新知之间的有效建构,无助于帮助学生实现能力养成。因此,碎片化的教学质量不高。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以学生的学情为教学起点,基于教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关联,注重旧知与新知之间的有效建构,注重学生能力的逐步养成。这样,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就有效避免了碎片化教学中的知识教学无序、教学内容不断重复、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因此,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有助于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教学能力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也决定了课程改革质量。因此,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与核心内容,也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帮助教师以整体性思维为指要,结合新颁布和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的整体性设计特点,以及正在试用和第一轮使用的新版教材的整体性设计特点,对教学开展整体性设计、实施与评价,将十分有助于将此轮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最终实现落地;将十分有助于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碎片化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将十分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提升教学信心,自主提升教学能力。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以整体性思维为指要,其实施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入手,也可以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入手。下面主要从集体备课、教学目标和教师专业成长三个方面阐释。
集体备课是教学的“第一粒扣子”。集体备课做的好,教学就有好的起点,实施教学就有保障。因此,集体备课是教学质量保障的“第一关”。目前,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中小学校的集体备课中一般采用“周备”的方式,即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主要按教学进度对本周的教学进行集体备课。按每周教学进度进行的集体备课大都成为碎片化教学的起点,直接导致实施教学的碎片化。集体备课碎片化、实施教学碎片化、听课评课碎片化,这是当前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较为普遍而突出的问题。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的备课方式与一些学校的“周备”方式不同,也就是说,它不以“教学时间”作为备课的标准,而是以“教学要素”作为备课的标准。它将对教学的整体性把握作为集体备课的基本方式。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整体性设计。经过这样的整体性设计,教学实施可能需要两周,或者更长一些时间。这样的整体性备课方式就为实施教学、听课评课提供了良好的起点,从而保障了备课—上课—评课的一致性,保障教学质量。因此,做好集体备课,开展整体性教学设计,这是有效开展整体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牛鼻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意愿不强。因此,教师们或是沿用往年的,或是借用同事的,或是下载网上的。很少自己认真设计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目标设计能力不足。教师们做不到对教学目标的规范设计,始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认为,只要抓住了教学目标这个“牛鼻子”,就为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找到了基本路径。这是因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教—评、备课—上课—评课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准绳。因此,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的基本路径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教学目标包括课时教学目标、文本教学目标、单元(章)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等。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突出以单元(章)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单位,进而构建课时教学目标和文本教学目标,链接学期教学目标。因此,明确单元(章)教学目标是关键和重点。只有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是开展整体性教学的基本方式。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使课程改革落地的主力军和关键。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教材编写的意图能否落实为生动的教学实践,取决于广大教师。然而,一些学校的改革刚开始轰轰烈烈,一段时间之后就偃旗息鼓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学校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没有从教师的切实需要出发。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本该成为改革“主力”的教师逐渐成为改革“阻力”。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直面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实践问题,切实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改革。因此,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认为,只有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对教学进行整体性设计、实施与评价,才能最终落实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强调教师作为研究与改革的主体,注重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
基于校本研修的整体性教学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整体性设计、实施与评价,这是任务相对较大的工作,也是系统的工作,需要教师们齐心协力才能较好地完成。因此,某一位教师是难以胜任的,不是靠某一位教师的单打独斗可以很好地完成的。这是因为,个人的能力再大,其实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借助集体的力量,发挥众人的智慧,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部分任务,最后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完成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才能保障教学质量。在整体性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明确的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