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物史观视域中“能力学”构建的意义与可能

2020-06-01 08:26孙福胜
关键词:唯物史观能力研究

孙福胜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

时代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前提,人的发展以人的能力发展为动力。人的能力问题不仅是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在当代更是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P544)随着人的能力问题研究与人的能力建设实践的深入,以及社会成员对人的发展的美好愿景的奋力追求,构建能力学已经具备了“需要”的条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构建以人的能力为研究对象,聚焦于研究整体的人的能力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能力学,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能力学”的话语。以系统论为总方法,从“深耕文本”与“融入生活”等方面着手构建能力学,切实发挥能力学在人的生存与发展及人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构建能力学的视域

构建能力学需要选择一个视域,并在此视域下进行人的能力问题的思索。唯物史观不仅是人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更是能力学构建和研究的指导思想。自从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后,人类探究问题的思想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唯物史观从根本上为人类提供了观察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问题的“唯物史观研究范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种历史观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1](P42)。在这里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个核心论点,即要把“生活的物质生产”作为出发点,把与其有关的各种联系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概言之,唯物史观为构建能力学提供了思想指南,即构建能力学必须要立足现实的生活实践,走进和考察“现实的人”实际生活,理解其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的缘由。换言之,只有在唯物史观视域中考察人的能力问题和构建能力学,才能充分保证人的能力问题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就是说,必须要在“规律范式和实践范式”[2](P346)为基本构成的“唯物史观研究范式”下进行能力学研究,才能够更好构建合乎人的生存与发展规律的能力学,进而能够发挥能力学对唯物史观内涵的新的丰富和拓展。

二、构建能力学的意义

从唯物史观视角构建能力学,是对现有的人的能力问题研究视域的一次重新审视。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构建能力学,既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也对于人的能力问题研究以及人的发展起着重要推进作用。

(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相契合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所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在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和推动者,每一个人都需要在劳动和奋斗中实现“人生梦”和“中国梦”。首先,人的能力水平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动因。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最需要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智慧和精诚合作,唯有此才能实现美好生活的魅力前景。其次,能力学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为激发人的能力提升和发展热情以及发挥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创新自觉性,提供了新视界。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确保“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共存,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要敢于斗争和善于创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本领、强能力、讲奉献、促和谐。最后,构建能力学是时代新人的一项新使命。时代新人在新时代既要艰苦朴素,艰苦奋斗,更要用勤劳汗水浇灌丰硕收获,用团结奋进共谱时代乐章,以“只争朝夕和不负韶华”的巨大魄力,释放新生力,唱响新时代。

(二)为学界进一步加强人的能力问题研究提供新条件

能力学能够从整体上对人的能力问题进行系统性统摄,并能够在研究共识上集聚学界关于人的能力问题研究的集体智慧,发挥研究的整体性功能。一方面,尽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专业、不同领域,采用不同理论、不同方法来对人的能力问题进行研究,但就对人的能力问题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的研究方面还是甚少,这需要在对唯物史观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的能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构建“系统结构”的“能力学”。另一方面,构建能力学的过程,就是探究人的能力和发展人的能力的过程,这为各领域学者聚焦现时代的人的能力新问题,为社会成员积极消除“能力恐慌”焦虑和排除“能力困惑”压力,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共同培育“能力人”,形成人的能力问题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创设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一方面,构建能力学为推动人的能力问题的国际学术对话,提供渠道和平台,可以有效带动人的能力问题的跨际交流探讨,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人的“和平与发展”能力的提升,国际学术界也应为此主动承担使命和贡献学术力量。

(三)为强化人的能力意识与促进人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人的能力问题之所以成为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常谈常新的大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人的能力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人的能力问题是一个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其一,人的能力关涉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性条件,是每个人都要具有“养活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人的本质力量和发展状态。人只有先具备了这种能力自觉,并积极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性发挥和创造性发展,才能够凭借这种力量不断激发和推进人的发展。其二,人的能力发展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能力、人的个性和人的自由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就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动力而言,人的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础的和最有效的动力,即人的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动机”。

三、构建能力学的可能

任何学问的产生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承继性,都是建立在既有的条件基础之上的。构建能力学离不开已有的实践和理论等研究成果,而对能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以及相关方法与具体路径等要素的确立,为能力学的构建提供了可能。

(一)能力学构建的前期研究成果的积累

能力学的构建离不开对能力学重要性的清醒认识,也离不开对能力学构建的前提性和基础性工作的掌握。从世界各国的执政党的能力建设、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国民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者们关于人的能力问题的研究状况来看,无论是从实践经验还是从理论积累,都具备了构建能力学的可能。首先,从实践经验来看,世界各国执政党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能力建设,加大对国民创新能力培养和企业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修炼,形成了在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政党、大企业和高端人才队伍,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人的能力培养培训的“样本”。其次,从理论积累来看,学者们对人的能力问题的持续关注和积极研究,取得了具有较大影响的成果。学者积极从多视域研究人的能力问题,如能力理论、能力模型、能力教育、能力发展、能力建设、能力管理、能力培训等问题,同时各学科关注对人的能力问题的研究,加大了哲学、人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研究人的能力问题的力度。其中,外国学者提出的“能力教育”[3]和“能力主义”[4],中国学者提出的“能力本位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的“能力本位论”[5](P99)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人的能力问题研究增强了社会成员的能力意识,生成了“人人关注能力、人人发展能力、人人奋斗成才”的开拓进取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社会各界成员求发展的进取心和谋幸福的奋斗力,特别是社会底层群体对改变命运和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也为构建能力学提供了多源性的强大“助推器”。

(二)能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的确立

顾名思义,能力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能力。概括来讲,就是研究整体的人的能力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人的物质生活生产能力、精神生活生产能力、人口生产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等能力。这些能力关乎人的生存和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是人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能力。基于对人能力问题的整体把握,着重从经典层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三个层面来探究能力学的基本内容,提炼出能力学的基本框架。

1.能力学的研究对象。能力学的研究对象直接指明了人的能力作为聚焦点的整体性、差异性和动态性。其一,指向人的整体能力,即对人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等整体能力的问题进行研究。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全面把握“现实的人”的能力整体,厘清人的能力的“共同特质”。其二,指向人的具体能力,即对人的劳动能力、批判能力、审美能力等具体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多角度分析同一个人的不同能力与不同人的不同能力所存在的不同情况,找寻人的“个性能力”。其三,指向人的发展能力,即人的能力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的问题。人的整体能力和具体能力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人的能力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能力如何来推动人的发展,这是需要解开的“疑惑谜团”。对人的整体能力、具体能力以及能力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不仅表明了人的能力的整体性、差异性和动态性特征,而且表明了人的能力生成性存在、实践性本质和多样性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为推动跨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人的能力问题提供准备。

2.能力学的研究内容。在探讨能力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能力学的三块主要内容:经典层面的“能力体系”、理论层面的“逻辑联系”和实践层面的“多元关系”。其一,经典层面的“能力体系”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关于人的能力问题的理论、思想和论述等,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力体系”。“能力体系”以人的劳动能力为基础;能力体系目标是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人的能力,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包括自由个性的能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的全部能力、个人的自我实现能力等自由解放);能力构成包括物质生产能力、精神生产能力、人口生产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等能力。其二,理论层面的“逻辑联系”是指能力的存在、本质与发展的逻辑联系,包括能力存在论、能力本质论和能力发展论三个基本理论。人的能力是依附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体现着人的本质,激发人的发展欲望和行动,能力的存在、本质与发展与人的存在、本质与发展密切联系,这也与人的整体能力形成了交互相融的关系。其三,实践层面的“多元关系”是指人的能力与人的各种需要建立了互动的“多元关系”,其中的人的能力是人的需要的一种“诉求”。一般来讲,人的需要有多少种,人就应有满足需要的多少种能力,如人的自由、财富、公正、幸福等需要,就自然组建了人的能力与自由、财富、公正、幸福等关系,这些都是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表现。人的能力与人的需要要保持在一定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的“限度”之内,也就是要保持能力与需要的“平衡”与“和谐”。

能力学的研究内容是其研究对象的具体化和丰富化,能力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初步呈现了能力问题与人的问题的交织通融的关系。人的能力是人的问题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以研究“现实的人”的能力的存在、本质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能力学也丰富了人学的研究视域,是人学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三)能力学的构建方法与路径的确立

研究任何问题必须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指导。构建能力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同人与社会的发展同向而行,即以系统论方法为主,以“深耕文本”和“融入生活”为着力点,把能力学构建与人的能力问题研究和人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切实发挥能力学的功效。

1.构建能力学的方法。坚持系统论方法构建能力学,就是要把人的能力与人的发展及其周围一切事物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考量人的能力问题。“从当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人不是可以不考虑其他事物而孤立地进行研究的一种独特的(suigene⁃ris)东西。”[6](P71),由此可知,作为研究人的能力问题的能力学,也需要考虑它的周围的事物。能力学是关于人的能力问题的“专门学”和“系统学”,不仅因为人是一个系统,而且人的能力也是一个系统。在研究人的能力过程中,要考虑人的能力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质、社会的结构和群体心态、自然的生态的系统等关系问题,也要考虑气候、地理、风俗等外部环境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对人的能力问题进行全面“诊断”。因此,只有坚持系统论方法,能力学才可以呈现出一个真正反映人的能力的“能力体系”“逻辑联系”和“多元关系”的系统结构,并逐渐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2.构建能力学的路径。近来中国学者关于人的能力问题的研究在向两方面深化:一方面从深度上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关于人的能力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要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人的能力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从广度上力求从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对人的能力问题展开跨学科研究,试图建立一门能够服务于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能力学”。构建能力学既不能丢掉“文本”,更不能脱离“生活”,需要从“深耕文本”和“融入生活”两个方面发力:其一,要继续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人的能力问题的精辟要论,同时要积极汲取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外国先进文明成果中关于人的能力的思想精华;其二,要切实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社会实践调研,深刻了解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的“第一个需要”[1](P31-32),从事能力学问题研究,需要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俯下身去”和“沉下心去”,积极引导人们自觉主动增强能力意识,坚定自身发展信心,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手资料”,打牢能力学的实践根基。此外,还要通过对能力学构建理路的专业阐述和通俗宣讲,唤醒人们对自身能力的正视,帮助人们获得发展自身能力的方法,让人们拥有发展能力带来的“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1](P330),对人的能力问题的不懈探寻,寄托着人类对自身才智的一种自信。相信唯物史观视域中的能力学,必将有效增强人类的能力自信,并为人类的美好幸福生活提供能力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能力研究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初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