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20-06-01 08:26张文霞王小芳
关键词:增加值文化产业山西

张文霞,王小芳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 太原03003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高质量发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文化产业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

文化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之一。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8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8737 亿元,比2012 年增长46.65%,占GDP 比重由2012 年的3.36%提高到2018年的4.30%。[1]

虽然文化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文化产业结构性问题存在于供需两侧,其中供给侧调整更为迫切。“供需错位”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满足一般需求的基本型文化消费供给过剩且质量不高;二是寻求更好、更高需求层次的发展型文化消费供给数量不足、供给质量不高;三是满足舒适、快乐高层次的享受型文化消费质量参差不齐、消费价格过高。[2](P64)

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文化企业及其他参与文化市场供给的组织机构,从供给端对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和改革创新,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文化供给从同质化到精品化、从增量到提质转变,使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山西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实践进展

(一)发展现状

山西是我国的文化大省,正在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文化产业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山西文化产业增速始终高于GDP 增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由2012 年的200.30 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29.7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5%,比同期全省GDP增速快5.5个百分点。①但是同全国相比,山西文化产业总量规模仍然偏小,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2012—2017年,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11%、1.11%、1.0%、0.99%、0.95%、0.95%,占比越来越低,占全省GDP 比重在1.6%—2.3%之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4%—4.2%之间,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占比,如表1所示。

表1 2012—2017年山西与全国文化产业比较表②

(二)结构性分析

1.从文化产业类别看,文化服务业占主体地位。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是文化产业的三大行业。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力在文化服务业。2015年,山西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99.90 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4.41%,而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38.12亿元、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30.63亿元,占比分别为14.19%、11.40%。①2017 年,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为158.08亿元,占全省比重为43.4%,而文化制造业收入为65.10 亿元、文化批发零售业收入为140.87 亿元,占比分别为17.9%、38.7%。①由此看出,文化产业服务业占据全省文化产业的主体地位。

2.从各个地区发展看,区域文化产业竞相发展。太原、晋中、运城、长治四市成为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他各市竞相赶超,奋力发展。2015年,太原文化产业增加值为95.55亿元,晋中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1.82 亿元,运城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6.86 亿元,长治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3.90 亿元,这四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合计为178.13亿元,共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6.31%,法人单位数量共占全省比重为58.9%,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实力较强的区域。①晋城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9.51亿元,临汾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9.00 亿元,大同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7.53 亿元,这三市分别位列山西的第五位、第六位、第七位;而忻州、吕梁、阳泉、朔州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1.4%、19.4%、18.9%、18.5%,远高于全省12.1%的增速,增长潜力巨大。①其中,太原一直是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者,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9.54亿元,占到山西的36.2%,占全市GDP 比重3.53%,主导引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①

3.从文化产业主体看,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快速发展,集聚作用日益突显。近些年,山西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有9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150~152)另外,骨干文化企业是山西重点培育和打造的文化产业主力军,其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显现。目前,山西已组建了影视集团、日报传媒集团、出版传媒集团、广电信息网络集团、演艺集团等六大省属文化企业集团。2018 年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49亿元,基本形成以六大省属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4.从文化业态融合看,文化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等行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山西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山西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组建了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积极推动三晋文化融入旅游经济发展,组织《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经典旅游剧目在景区上映。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建设太原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山西文化云平台等文化科技融合项目,促进了文化服务水平提质增效。鼓励文化和金融融合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设立了“文化金融特色支行”,举办了全省文化金融资本对接交流会,成立了山西省文化金融投资发展联盟。[4]

(三)存在问题

1.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优,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山西文化产业以文化旅游业、出版传媒业、影视文化业、休闲娱乐业等传统文化产业为主,而动漫游戏业、网络文化业、会展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传统文化产业提供的文化产品服务层次较低,原创能力较差,处于供给过剩、低端供给水平。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与新媒体、新技术、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结合不够,未能适时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文化产品供给不足。

2.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一,文化产业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山西各地文化产业竞相发展,但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太原、晋中、运城、长治四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而吕梁、阳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地区。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不一,文化需求和供给也出现严重不协调,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文化需求种类丰富,但文化供给质量不高;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文化需求旺盛,但文化供给明显不足。2017 年,晋中、运城、长治、晋城、临汾、大同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均在20亿元以上,太原达到119.54 亿元,占到全省的86.3%,其余地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低。

3.城乡文化消费差异明显,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山西城镇和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稳步增长,但是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差距显著。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年人均支出从2014 年的2026.52 元增长到2017 年的2559.43 元,年均增长177.64元;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年人均支出从2014 年的928.48 元增长到2016 年的1132.31 元,2017 年为1127.20 元,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年均增长为66.24 元,如图1 所示。2017 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3.91%,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比为13.38%。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相差悬殊,不仅绝对值差距明显,而且差值还在不断拉大。

图1 2000—2017年山西教育文化娱乐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及所占百分比

4.文化产业创新创意不足,“文化+”的融合程度较低。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全省,但是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未能被充分挖掘利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相关领域融合度较低。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水平较低,文化产业创新创意不足,文化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丰富的文化资源未能转化为丰富的文化产品,导致文化产品结构性过剩、有效供给不足、高层次文化产品缺乏等问题。

三、推进山西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路径

(一)培育新型文化产业业态,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使文化新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一直以来,文化旅游业、文化演艺业、出版传媒业、影视业是山西的优势文化产业。应加大传统文化产业与高新科技融合力度,加快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培育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使其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文化消费是最能释放消费潜力的领域之一。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且需求内容丰富多彩。山西居民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空间巨大,未释放的消费需求较大。因此,根据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山西要及时调整文化供给内容,创新各种文化消费项目,开发文化消费服务平台和信息数据库平台,举办文化消费品牌活动,不断激发文化消费潜力,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不同群体多种类的文化需求。

(三)发展壮大文化企业,鼓励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培育和壮大各类文化企业,增强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促进文化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门类集聚,[5]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之路,做强做优做大文化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发展,营造文化领域创新、创意、创业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机智灵活、应变能力强和创新行为比大型企业更加活跃、效率更高的优点,[6](P13~16)使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强的中小微企业逐渐做大做强。

(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深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鼓励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动漫游戏、视听载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为中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努力提升文化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文化+”,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行业深度融合,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重点发展特色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丰富山西文化产业的内容。

(五)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文化新高地

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山西文化影响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山西转型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文化产业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合作。以“山西品牌行”为载体赴世界各地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提升山西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搭建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平台和渠道,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品牌文化活动,主动承办和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服务项目和活动,讲好山西文化故事。

注释:

①数据来源:山西省统计信息网。

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山西省统计信息网。

猜你喜欢
增加值文化产业山西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我在山西等你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