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定位研究

2020-06-01 08:26刘晶晶
关键词: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硕士

邵 滨,富 聪,刘晶晶

1.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2.北京大学,北京100000

2019年12月9—10日,孔子学院总部在长沙举办了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大会期间公布,截至2019 年12 月,已在162 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 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发展带动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170 多个国家开设了汉语课堂或汉语专业,3 万多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4000多所大学设立了中文院系或课程,还有4.5 万所华文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中文教育,全球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500 万人。①如何应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新需求、新形势与新发展,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重新审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定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及研究现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自2007 年试点招生以来,至2019 年已有147 所培养院校,每年招生六千余人。截至目前,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热点,每年均有数百篇论文、著作发表。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连续6年召开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研讨会,总结相关院校培养经验,并出版会议论文集《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1-5 辑)》。针对汉语国际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前人已有较多的论述。中央民族大学李东伟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李东伟、吴应辉、亓海峰、邵滨提出目前研究多集中于课程建设、海外实习、论文撰写及教材建设等较为具体的方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定位与孔子学院的关系等问题,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二、孔子学院助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诞生与发展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诞生的时代背景

1.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从2000 年至今,国家先后多次出台政策和指导意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支持。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先后提出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8 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一带一路”建设也提出要“切实推进民心相通”“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②

2.加强专业学位发展的高等教育政策。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针对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应该统筹规划专业学位教育,以使专业学位发展主动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黄宝印、唐继卫、郝彤亮指出,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精神,应当调整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比例,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发展符合我国产业结构特点的专业学位。时代背景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诞生提供了坚实基础,也赋予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使命。

(二)孔子学院助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

1.孔子学院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诞生。2006年,国家汉办主任许琳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形势,提出发展战略应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在这种情况下,适应“汉语走出去”的高层次人才的欠缺,就成为制约汉语加速走向世界的最大瓶颈。尽快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汉语国际教育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孔子学院、培养院校、行业的共识。在孔子学院总部组织下,2006 年10月、12月,分别在北京、上海召开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证工作会,筹备增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颁布《关于〈下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2007]10 号)。2007 年5 月,孔子学院总部召开申办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工作交流会,确定北京大学等24所院校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第一批试点单位。

2.孔子学院大力支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首先,明确培养目标。针对孔子学院以及海内外各方需求,孔子学院总部和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明确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关于中国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关于外国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了解中国,理解中华文化,具有较熟练的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胜任汉语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③其次,组织师资培训。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总部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立之初,就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院校的师资培训列入重要日程。在孔子学院总部的支持下,自2007年开始先后对培养方案中的五门核心课程任课教师进行了多次培训,培训达到1500人次。④具体培训时间及课程(不完全统计)见表1。最后,给予项目支持。孔子学院总部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予以了大力支持,在项目支持(此处项目不包括科研项目)方面主要有师资方面的“请进来”和“走出去”项目、孔子学院志愿者项目、奖学金生项目、回国任教项目等,具体项目(不完全统计)见表2。

表1 孔子学院总部支持师资培训一览表④

表2 孔子学院总部支持项目一览表④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探索

(一)面临困境:对口就业难,流失严重

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面临的问题,江傲霜、刘颂浩、亓海峰、邵滨等都展开了研究,可以概括为对口就业难、人才培养流失严重等问题。江傲霜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为解决海外汉语师资紧缺的问题而设立,但是留在海外工作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仅占2%。刘颂浩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目前遭遇就业困境,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毕业生人数极少。亓海峰、邵滨对56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院校进行了调查,尽管大部分院校中国学生的就业率达到80%以上,但行业相关率非常低,很多院校只有10%左右。留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并不乐观。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由于学历问题以及缺乏本土教学资质,并没有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工作。对于大部分院校而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职业导向不明晰。

(二)深层原因:发展定位的困境

1.学科发展忽视了行业需求。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出现的这些问题,表面看是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需求,是培养的问题。深层问题是学科发展与行业需求之间的错位,从而未能把培养目标落实到培养过程中,真正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所有培养院校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都很明确,但是相当多的培养院校并没有准确了解市场及行业需求,尤其对海外汉语教师就业条件及要求缺乏深入了解,把孔子学院及海外教师志愿者的需要当成了培养方向。这种“需要”影响了培养院校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准确定位,以及培养过程中对于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

2.行业资质缺失影响专业发展。2005 年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的认证考试被取消,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就没有了相关的资质认证。一方面出现汉语国际教育行业准入资质的缺失,另一方面也造成汉语国际教育市场的无序。这些情况也影响了培养院校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

(三)成功案例:定位精准的实践探索

尽管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某些高校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根据本校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项目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

1.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联合培养的“MTC⁃SOL(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项目。江傲霜把该项目概括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本科课程+纽约大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硕士课程”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本科学生修完课程后到纽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纽约大学协助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该项目经过两个协议期,共培养了32 名毕业生,已参加工作有27人,由于个人原因毕业回国3 人,其余24 人均在美国找到了汉语教学工作。

2.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1+2+X”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的精准定位,就是要培养未来在以美国为主的英语国家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1”即第一学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2”为两个暑期学期的强化培训;“X”为至少一学期的海外学习或实习。从第二学年开始,学生可申请赴海外学习,套读美国高校硕士学位、申请教师资格证等。吴应辉等通过对16 位在美对口就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进行叙事比较研究发现,中外联合培养是国际汉语师资培养的最佳途径。

(一)美欧保护主义倾向加剧。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制造贸易摩擦,对我国强化技术打压和投资限制,并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经济体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引发相关经济体采取相应报复措施。欧盟近期频繁发起对我国钢铁产品反倾销调查,保护主义倾向明显。此外,美欧均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外国投资审查,美国强调“国家经济安全”概念,欧盟正协调进行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立法。美欧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使全球经济供应链面临调整压力。

这两所院校的培养经验,总体而言都是培养院校预先通过调研了解海外市场实际需求,明确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精准定位培养目标,并努力把培养目标一一落实到培养过程中,从而最终实现预期目标。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培养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定位问题的思考

(一)继续把握好孔子学院的助力作用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而言,需要继续把握好孔子学院的助力作用。2018 年1月24 日,孔子学院总部党委书记、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办好孔子学院 贡献中国智慧》,对孔子学院未来发展,介绍了优化全球布局、拓展办学功能、深化中外合作以及创新品牌项目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就“深化中外合作”方面,提出“畅通职业发展渠道,不断夯实孔子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⑤。2018年12月15日至16日,马箭飞在第七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暨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上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与孔子学院相伴成长,深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孔院建设和世界汉语教学发展培养了大批师资人才。培养院校应把握时机,在孔子学院“打造专职骨干教师队伍”“完善专业人才体系”“加快师资本土化”等工作中,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培养过程,“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沟通的国际化人才”⑥。

(二)加强与行业的密切联系

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忽视行业及市场需求,“闭门造车”,从而面临相关发展的困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加强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吴应辉提出,国际汉语师资需求具有国别差异性和动态发展性,师资培养应以需求为导向。国际汉语师资培养规划应关注动态发展,力求按需培养;正视国别差异,努力定向培养;开展前瞻研究,实现超前培养;培养“超本土”师资,满足高端需求。

1.各培养院校要努力了解行业、市场的真正需求,了解海外各国语言政策的变化以及对于汉语师资的实际需求,努力做好与本土汉语师资培养的对接。只有真正以“需求为导向”,才能培养出面向国外、“供不应求”的“超本土”汉语教师。

2.孔子学院总部应进一步规范行业的准入资质。提升当前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效力,尽快解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之间的衔接问题,建立规范、标准的行业从业环境。

3.应加强行业共同体建设。应以孔子学院总部为主体,建立面向海外各国汉语教学机构、团体、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行业共同体。通过行业共同体这一平台,让培养院校尽快了解海外汉语教师的标准与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沟通的国际化人才”。

4.处理好孔子学院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关系。孔子学院的发展推动了专业学位的发展。各培养院校应明确孔子学院与专业学位发展之间的关系,应在孔子学院的支持下,利用孔子学院的教学、实践平台,精准定位,以培养适应海外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注释:

①孔子学院总部.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长沙闭幕[EB/OL].(2019-12-11)[2020-01-05].http://www.hanban.org/article/2019-12/11/content_795884.htm.

②张晓松,安蓓.习近平就“一带一路”建设提8项要求[EB/OL].(2017-05-11)[2020-01-05].. http://www.qstheory.cn/2017-05/11/c_1120957208.htm.

③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Z].2011.

④相关数据来自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年度总结及孔子学院总部网站。

⑤马箭飞.办好孔子学院 贡献中国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8-01-24(01).

⑥孔子学院总部.第七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在福建召开[EB/OL].(2018-12-26[2020-01-05].http://www.cim.chinesecio.com/hbcms/f/article/in ⁃fo?id=c6a39369cc294bf1aec355d4e5e5a003.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