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芹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韩学芹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热点。从国家战略、价值取向和高校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分析两者融合的趋势,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坚持理论指导、掌握科学方法、多方协同发力三个维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路径。
现代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加快了社会发展的速度,同时也对社会结构、生活形态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样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了海量的教学资源,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就要求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之道。目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但还需要对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深度融合加强研究与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具有明确的现实依据。无论是从国家战略、价值取向或是从高校发展视角,都对二者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必然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已开始迈入互联网5G时代。作为第四次技术革命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综合竞争力提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即已开展“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而“网络强国”不应只局限于技术层面,更蕴含着价值取向方面的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确保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发生偏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和颁布的政策中多次被提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与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2]。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才能保证技术进步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使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真正应用于高校筑魂育人。
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来看,二者在价值取向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在于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养成健全的道德品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现代信息技术亦是如此,它诞生和发展的根本意义就是服务于人的需求,其快速发展也能够显著提升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和品质[3]。从最初的计算机到当今的“大数据”,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信息技术对于人本性的关注凸显出来,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对于技术性的关注。人们甚至可以根据现实需要来确定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路线。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取向均是“以人为本”,这也是二者能够顺利融合的内在动因。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因此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对于现阶段的高校学生来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始终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因此,要深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之路,针对这一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我国各高校采用了多种形式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的实践形式有以下几种。
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道路上,实现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是大部分高校采取的首要策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但这一策略仅仅是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单一教材变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旧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信息传递的形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应用仅仅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还远远达不到融合的程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商业化的在线学习平台日趋成熟,这也为思政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以慕课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获得了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这类课程的开放性具有显著优势,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端进行学习,突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名师名校课程进行学习,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为了加强网络舆论阵地的建设工作,各高校纷纷创建和发布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网络公众号、微博等[5]。这类自媒体平台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形式新颖,为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信息共享。这种“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并得到了广泛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顺应了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但在二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理论层面,关于二者融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尚不能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所有要素。在实践层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得以全面普及,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MOOC、SPOC等在线课程先后被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表面上是创新了思政教育形式,实则只是传统思政教学的载体发生了转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并未得到显著的提升。究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深度不够,多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对学生有短时的吸引,但难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要求[6]。
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引领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价值取向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者,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及文化素养。二者融合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信息技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达得如何。纵观二者融合的现状可以发现,在内容层面,远未达到真正的融合。无论是在线课程还是教辅平台,更多的是将传统纸质媒介上的教学内容搬运到新平台上,呈现的多半是静态的内容,未能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和贴近实际社会生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时效性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资源,发挥多方合力,以提升实效性。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7]明确指出:“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一方面,各高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购买或自主开发各种资源平台,促进信息化资源建设。但限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各高校不能共享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和创新做法。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企业化运作,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各平台优质资源不能互通共享。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国一盘棋,共同服务于为国育才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共建共享优势,整合多方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在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策略。二者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主导性、时代感、吸引力与实效性等方面。因此,既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又要思考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切入点。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融合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确保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进行信息技术融合工作。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的实践探索中,必须思考如何将教学目标内化到信息化教学内容中。在信息化教学技术与资源遴选方面,要围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任务开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方法论。“因事而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利用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使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因时而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及时开解当代大学生内心的困惑。“因势而新”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的大势,抓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契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思想、新方法及新技术的融合。高校只有深刻解读“三因”方法论的内涵,才能推陈出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7]明确指出,“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系统推进,实现小资源与大资源等协调发展”。目前,在教育行政管理层面,教育部已统筹建立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并对外免费开放,服务于全国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市场化运作层面,超星、智慧树等企业平台与各高校合作开发了资源丰富的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服务于高校学生学习。为更好地推动优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整合全国公共平台和市场化运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资源合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大思政格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发挥的作用就小。事实上,非思政类的课程、校园文化甚至是互联网环境,都应该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只有创设好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思政教育情境,建成“大思政”的格局,才能保持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贯性,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 (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 中发〔2017〕31号, 2017-02-27.
[3] 邓宇. 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9: 37-38.
[4] 陈浩.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D]. 西安:西安工程大学, 2019: 19-20.
[5] 于乐, 唐登蕓. 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实践性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9): 60-62.
[6] 王揽. 高校“微思政”工作优化策略研究[D].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 2019: 22-23.
[7]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Z]. 教技〔2018〕6号, 2018-04-13.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Modern I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n Xueqi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odern IT is the hot spot of practical reform and scholars'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trategy,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odern IT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adhering to theoretical guidance, mastering scientific methods and making concerted efforts in many ways.
modern 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path
G711
A
1009-8429(2020)02-0043-04
2020-05-26
2018年江苏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18JSSZYB021);
2018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18SZA-13)。
韩学芹(1982-),女,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